物质王国举行一场趣味篮球赛。某队由铁、二氧化碳、盐酸、氢氧化钙溶液、硫酸铜溶液五名“队员”组成,比赛中,由硫酸铜溶液“队员”发球,“队员”间传接球,最后由丁位置“队员”投篮进球完成一次有效进攻。场上“队员”位置及传球路线如图所示,图中连线物质间能发生反应。
回答下列问题:
(1)已知丁位置上投篮的“队员”是个灭火“能手”,则甲位置的“队员”代表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2)乙位置的“队员”所代表的物质的一种用途是____________。
(3)连线④代表的物质间发生反应的方程式为_________。
(4)连线①②③④代表物质间发生的化学反应中,基本反应类型相同的是_____。(填序号)
Fe除铁锈Ca(OH)2+CO2═CaCO3↓+H2O①② 【解析】 根据题意,可以选择特殊位置,例如已知丁位置上投篮的“队员”是个灭火“能手”,则丁应是二氧化碳,由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氢氧化钙能与硫酸反应,硫酸与铁反应,铁能与硫酸反应,由此推出各种物质,根据物质的性质的相互间的反应,分析回答有关的问题。 由题意可知,丁位置上投篮的“队员”是个灭火“能手”,则丁应是二氧化碳,...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人教版)九年级上 第一单元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课时练 (武邑县第二中学) 题型:科学探究题
为了比较我们呼出的气体和吸入的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高低,某同学向盛满呼出气体的集气瓶内滴人数滴澄清的石灰水,振荡(如图A所示),他接下来所做的对比实验应选图____(填“B”或“C”)装置,你的理由是___。
A.在盛满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滴入数滴澄清石灰水,振荡
B.在盛满空气的集气瓶内滴入数滴澄清石灰水,敞口放置
C.在盛满空气的集气瓶内滴入数滴澄清石灰水,振荡
C必须在同一体积内比较呼出的气体和吸入的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 【解析】 设计实验时,要根据实验目的和原理,通过实验操作得出结论,操作越简单,现象越明显,实验方案就越合理。 空气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是0.03%,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的碳酸钙很少,实验现象基本上无明显变化,如不盖上玻璃片,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就会使与石灰水反应产生更多的浑浊,这样就没法比较二氧化碳的含量。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人教版)九年级上 化学第一单元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课时练 题型:单选题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体现了化学学习的许多特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关注物质的性质 B. 关注物质的变化
C. 关注物质变化的过程以及对结果的解释和讨论 D. 关注探究活动设计和实验报告形式
D 【解析】 根据化学学科的特点进行分析。 在进行化学探究的时候应该关注物质的变化,性质、物质的变化过程以及对结果的解释和讨论探究活动的设计,不需要关注实验报告形式。故选D。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人教版2018届九年级上册化学:第3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单元测试 题型:单选题
根据下图的有关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镁离子(Mg2+)核内有12个质子
B. 镁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4.31 g
C. 在化学反应中,氯原子容易失去1个电子
D. 镁离子(Mg2+)与氯离子(Cl-)的最外层电子数不相等
A 【解析】 试题分析∶由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含义和与元素周期表相关的知识及题中信息知,A.镁离子(Mg2+)核内有12个质子。故A正确。B.镁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4.31。故B错误。C.在化学反应中,氯原子容易得到1个电子。故C错误。D.镁离子(Mg2+)与氯离子(Cl-)的最外层电子数相等。故D错误。 考点∶考查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含义及与元素周期表相关的知识。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人教版2018届九年级上册化学:第3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单元测试 题型:单选题
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下列物质由阴、阳离子构成的是( )
A. 二氧化碳 B. 黄金 C. 氖气 D. 氯化钾
D 【解析】 根据金属和大多数固态非金属单质等由原子构成,有些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如水、气态非金属单质等,有些物质是由离子构成的,如氯化钠,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A、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B、黄金属于金属单质,是由金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选项错误;C、氖气属于稀有气体单质,是由氖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选项错误;D、氯化钾是由钾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是由阴、阳离子构成的,...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四川省眉山市2018年中考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能在pH=13的无色透明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
A. K+、Cu2+、Cl﹣、SO42﹣ B. Mg2+、Na+、Cl﹣、CO32﹣
C. Na+、Ba2+、Cl﹣、NO3﹣ D. H+、NH4+、NO3﹣、Cl﹣
C 【解析】 pH为13的水溶液显碱性,水溶液中含有大量的OH-;A、Cu2+、OH-能结合生成氢氧化铜沉淀,不能在碱性溶液中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B、Mg2+、OH-能结合生成氢氧化镁沉淀,不能在碱性溶液中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C、四种离子间不能结合成沉淀、气体或水,能在碱性溶液中大量共存,且不存在有色离子,故选项正确。D、H+、OH-能结合生成水,NH4+、OH-能结合生成氨气和水...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四川省眉山市2018年中考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分类学习是化学重要的学习思想。下列各组物质按氧化物、盐、有机物、混合物的顺序排列错误的是( )
A. SO3、KNO3、葡萄糖、空气 B. Na2O2、NaNO2、蛋白质、合金
C. N2O4、蓝矾、CO、冰水混合物 D. Fe3O4、碳铵、维生素C、盐酸
C 【解析】 A、SO3属于氧化物、KNO3属于盐、葡萄糖属于有机物、空气属于混合物,故A说法正确;B、Na2O2属于氧化物、NaNO2属于盐、蛋白质属于有机物、合金属于混合物,故B说法正确;C、N2O4属于氧化物、蓝矾属于盐、CO属于氧化物、冰水属于氧化物,故C说法错误;D、Fe3O4属于氧化物、碳铵属于盐、维生素C属于有机物、盐酸属于混合物,故D说法正确。故选C。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人教版2018届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一单元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同步练习 题型:单选题
下列成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 百炼成钢 B. 香气四溢 C. 木已成舟 D. 水乳交融
A 【解析】 A.百炼成钢是把生铁里面的碳经过高温使其燃烧后含量减少,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正确;B.香气四溢,分子在不断运动,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C.木已成舟的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D.水乳交融,只是物质混合均匀,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故本题选A。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北京市丰台区2018届九年级5月统一测试(一模)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已知KNO3的溶解度如下表所示
温度/℃ | 10 | 20 | 30 | 40 | 50 | 60 | 70 |
溶解度/g | 20.9 | 31.6 | 45.8 | 63.9 | 85.5 | 110 | 138 |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KNO3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B. 20℃时,向100g水中加入35g KNO3,充分搅拌,所得溶液质量为135g
C. 通过升高温度,能将恰好饱和的KNO3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
D. 30℃时,饱和KNO3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