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5.2015年6月1日,被称为“史上最严”的《北京市控制吸烟条例》正式施行.香烟燃烧产生的气体中含有多种有害物质,其中对人体危害较大的是尼古丁(化学式为C10H14N2)、焦油、CO等.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吸烟严重危害自己和他人健康
B.CO比O2更易同血红蛋白结合,表现出很强的毒性
C.一个尼古丁分子由26个原子构成
D.尼古丁中C,H,N的质量比为5:7:1

分析 A、根据香烟燃烧产生的气体中含有多种有害物质进行解答;
B、根据一氧化碳更易同血红蛋白结合从而使氧气失去与血红蛋白结合的机会进行解答;
C、根据尼古丁的化学式为C10H14N2进行解答;
D、根据尼古丁中C,H,N的质量比为12×10:1×14:14×2=60:7:14进行解答.

解答 解:A、香烟燃烧产生的气体中含有多种有害物质,吸烟有害健康,故A正确.
B、CO比O2更易同血红蛋白结合,容易使人中毒,故B正确.
C、尼古丁的化学式为C10H14N2,可知一个尼古丁分子由26个原子构成,故C正确.
D、尼古丁中C,H,N的质量比为12×10:1×14:14×2=60:7:14,故D错误.
故选D.

点评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充分理解香烟燃烧产生的气体中的物质的性质,只有这样才能对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化学作为一门基础自然学科,所研究的内容是(  )
A.物质的运动
B.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
C.探究生命的起源
D.设计新程序、开发计算机新功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维生素C(C6H8O6)主要存在于蔬菜、水果中,它能促进人体的生长发育,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下列关于维生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维生素C属于氧化物
B.维生素C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76
C.1个维生素C分子是由6个碳元素、8个氢元素、6个氧元素构成
D.维生素C中碳氢氧三中元素的质量比为3:4: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2010年4月14日青海省玉树地区发生7.1级地震,药品是灾区最需要的救助物资之一.如图是一种救治伤员常用药品说明的一部分,请仔细阅读并回答有关问题.
(1)【药理】药品中葡萄糖(填物质名称)是人体中主要的能量来源之一,钠、氯离子(填“分子”、“原子”或“离子”)对维持人体正常的血液和细胞外液的容量和渗透压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由【含量测定】数据,计算1mL硝酸银滴定液中硝酸银的质量为17mg.(滴定反应为NaCl+AgNO3═AgCl↓+NaN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0.根据如图所示实验示意图回答相关问题:
(1)图A中的操作错误之一是没有用玻璃棒引流、漏斗下端没有紧靠烧杯的内壁.
(2)用图A改正后的装置进行过滤后,滤液仍浑浊的原因可能是:滤纸破损、过滤器内的液面高于滤纸边缘、
(3)用图B的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结果偏低,其原因是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改进的措施是将木炭改为红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推断题

20.A、B、C、D、E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5种无色气体,其中E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D被称为最清洁的能源.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1)写出A与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H4+2O2$\frac{\underline{\;点燃\;}}{\;}$CO2+2H2O.
(2)判断D与CuO反应所属的基本反应类型是置换反应.
(3)B、C两种物质的组成元素相同,但性质差异很大,其原因
是分子构成不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下列突发事故的处理措施正确的是(  )
A.炒菜时油锅不慎着火,迅速倒入大量的水灭火
B.厨房中的煤气大量泄露时,立即关闭气阀,不能打开抽油烟机排气
C.眼睛里不小心溅进氢氧化钠溶液,立即滴入稀盐酸来中和
D.图书档案起火,用大量水浇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下列各组物质,按单质、化合物、混合物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空气、氮气、干冰B.水银、金刚石、盐酸
C.氧化钙、水、石灰石D.液态氧、二氧化碳、矿泉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0.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多蜡烛(主要成分是石蜡)及其燃烧进行了如下探究.
(1)取一支红色的短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它放入水中,蜡烛一直浮在水面上.据此请总结出常温下蜡烛的两条物理性质:红色,固体,不溶于水,密度比水小;
(2)点燃蜡烛(图一),能观察到发生化学变化的现象:发光、发热、燃烧等(写出一条)
(3)取一小木条,迅速平放火焰中(图二)约一秒后取出,观察到木条出现环形焦斑.据此推测,蜡烛火焰中外焰温度最高.
(4)将短玻璃导管插入焰心,用燃烧的木条靠近导管另一端(图三),发现导出的气体可以点燃.请你推测导管里气体可能会是石蜡蒸汽.
(5)取一只冷而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图四),观察烧杯壁上有出现;片刻后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倒人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振荡,观察到.据此小明得出蜡烛是有碳、氢元素组成的.你认为他的结论正确吗?不正确
(6)为了测定蜡烛中碳、氢两种元素的质量比,小华设计了如图(图五)所示的实验.
实验步骤如下:
先分别称量蜡烛、装置II(吸收水)、装置III(吸收二氧化碳)的质量.
按图示连接好仪器,点燃蜡烛,同时从a导管口抽气.
一段时间后熄灭蜡烛,再分别称量蜡烛、装置II、III的质量.
实验数据如表,请回答:
蜡烛装置Ⅱ装置Ⅲ
反应前的质量/g15.8182.3212.2
反应后的质量/14.4184.1216.6
①该实验中测得水的质量为1.8g
②由该实验数据计算,蜡烛中碳、氢元素的质量之比为6:1.
③理论上,装置II和装置 III增加的总质量大于蜡烛失去的质量,其原因是与消耗的蜡烛比较,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中增加了参加反应的氧气所含氧元素质量.
 ④该实验能否准确测出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质量?说明理由.不能,空气中的水和二氧化碳也能被装置Ⅱ、装置Ⅲ吸收.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