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9.如图所示,甲、乙两试管中分别盛有硝酸钾饱和溶液、石灰水的饱和溶液,并都有少量固体存在.若向试管外的烧杯中加入氢氧化钠固体,请分析推断产生的现象和原因: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热,使试管中溶液的温度升高,因为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固体减少;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故固体增多.

分析 根据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氢氧化钙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由因为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热,故可知烧杯中加入氢氧化钠固体后,烧杯中的温度升高两试管中固体量相应的发生变化进行解答.

解答 解:由溶解度曲线可知: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氢氧化钙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因为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热,使试管中温度升高,硝酸钾的溶解度升高,甲试管中的固体减少;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降低,有氢氧化钙固体析出,乙试管中固体增多.
故答案为: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热,使试管中溶液的温度升高,因为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固体减少;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故固体增多.

点评 溶解度曲线能定量地表示出溶解度变化的规律,从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同一溶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同一温度下,不同溶质的溶解度;温度对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影响不同;了解哪些物质溶于水溶液温度升高还是降低.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0.同学们在实验室中进行探究活动来探究分子的某些性质,实验过程如图:
请回答下列与实验相关的问题:
(1)步骤①最终得到的溶液为无色;
(2)步骤③中用大烧杯罩住A、B两个小烧杯,几分钟后会观察到的现象是B烧杯中液体颜色逐渐变红;
(3)此实验最突出体现出分子的一个性质是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4)步骤②在此实验中的作用是对照;
(5)步骤③中,A、B两烧杯内现象不同,可以体现浓氨水的物理性质有易挥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0.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1)实验室取用药品时,如果没有说明用量,固体应盖满试管底部,液体取1--2ml,多取的药品应该放到指定的容器中.
(2)量取一定量的液体药品时,应将量筒放水平桌面上,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
删掉保持水平,再读出液体体积数.
(3)蒸发皿中的盛液量不宜超过其容积的$\frac{2}{3}$,热的蒸发皿用坩埚钳夹取,如需放在实验台上,下面应垫上石棉网.在蒸发过程中,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是为了防止液体局部过热造成液滴飞溅,当蒸发皿中有较多量固体时,即停止加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最早通过实验得出空气主要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结论的科学家是(  )
A.英国的道尔顿B.瑞典的舍勒C.法国的拉瓦锡D.俄国的门捷列夫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4.某学习小组用相同的光亮铁钉探究铁生锈与哪些因素有关,设计的实验如图所示:
(1)一周后观察:试管①和③中的铁钉无明显变化,试管②中的铁钉明显生锈.探究发现铁生锈的主要条件是铁与氧气和水直接接触,其中铁钉中的A、B、C三处中B处锈蚀最严重.
(2)沙漠地区的铁制品锈蚀较慢的原因是沙漠地区空气中的水份含量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通过本单元《走进化学世界》的学习简要回答下列问题:
(1)什么是化学?
(2)学习化学有什么用?
(3)学习化学最重要的途径是什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1.近年来,全国大中城市的环境检测中心相继在报纸上公布“空气质量周报”,将空气中的三种首要污染物的污染指数予以公布.这三种首要污染物是二氧化氮、二氧化硫、可吸入颗粒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C.黄铜片和铜片相互刻划,只有铜片上有划痕
D.生石灰加入一定体积的水,白色固体变成白色浆液,吸收大量的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9.根据如图所示有关燃烧条件的实验,回答问题:
(1)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4P+5O2$\frac{\underline{\;点燃\;}}{\;}$2P2O5
(2)热水的作用是提供热量和隔绝氧气.
(3)能证明燃烧需要氧气的实验现象是铜片上的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