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6.下列现象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
A.玻璃破碎B.牛奶变质C.木炭燃烧D.粮食酿酒

分析 本题考查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差别和判断依据.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则属于化学变化;反之,则是物理变化.

解答 解:A、玻璃破碎只是形状发生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牛奶变质,不能再喝,说明有新的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木炭燃烧是碳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粮食酿酒的过程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A.

点评 搞清楚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解答本类习题的关键.判断的标准是看在变化中有没有生成新的物质.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某原子结构示意图为,该原子质子数是(  )
A.2B.6C.8D.1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类推是学习化学时常用的思维方式.以下类推结果正确的是(  )
A.有机物都含有碳元素,则含有碳元素的物质一定是有机物
B.碱溶液能使酚酞溶液变红,则能使酚酞溶液变红的物质一定是碱
C.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则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不是化合物
D.碳酸盐遇酸有气体产生,则与酸反应产生气体的一定是碳酸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实验室用已配置好的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密度约为1.04g/cm3),配制50g质量分数为3%的氯化钠溶液.
(1)配制步骤为:计算、量取、混匀.
(2)需要6%的氯化钠溶液24mL.(结果取整数)
(3)某同学在量取6%的氯化钠溶液体积时俯视读数,则实际配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将偏小.(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下列各图图是同学们所熟悉的实验装置,请根据题目要求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仪器的名称:①长颈漏斗;②水槽.
(2)实验室若用B装置制备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ClO3$\frac{\underline{MnO_2}}{△}$2KCl+3O2↑;收集氧气通常选用的装置是E(填字母代号).
(3)在实验室里若选用A、C装置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其反应原理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CaCO3+2HCl=CaCl2+H2O+CO2↑.
(4)澄清石灰水是实验室常用的试剂之一.如图2所示是同学们做过的实验:
①甲中能观察到的明显现象是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或产生白色沉淀).
②乙中的反应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Ca(OH)2+Na2CO3=CaCO3↓+2NaOH.
③有同学将甲、乙两个实验后所得物质全部倒入丙实验后的烧杯中混合,静默一会儿,观察到上层溶液为无色,底部有白色沉淀.取少量上层溶液滴入足量稀盐酸,无明显现象.综合分析可知:该上层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酚酞和NaCl,可能含有的溶质是CaCl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Fe、Fe2O3都能与稀盐酸反应,都属于置换反应
B.CaO、NaOH固体都能与水反应,都能作干燥剂
C.浓盐酸、浓硫酸都有挥发性,敞口放置浓度都会变小
D.NH4Cl、(NH42SO4都含有NH4+,都能与熟石灰反应生成NH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回答下列与含碳物质有关的问题
(1)在金刚石和石墨中,能用于制作干电池电极的是石墨;
(2)制糖工业中利用活性炭的吸附性脱色制白糖;
(3)CO2与H2O反应,生成一种能使石蕊溶液变红的物质,这种物质是碳酸;
(4)炼铁时高炉内发生如下反应:CO2+C$\frac{\underline{\;高温\;}}{\;}$2CO,其中C发生氧化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在下列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或得出结论,完全正确的有(  )

①浓氨水中出现红色,说明氨分子很小且在不断运动
②既能说明甲烷有可燃性,又能说明甲烷是由碳和氢两种元素组成
③既能说明CO2的密度比空气大,又能说明CO2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④既能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又说明白磷的着火点比红磷低
⑤铁钉表面无明显现象,能说明铁生锈的条件是要有氧气和水.
A.2个B.3个C.4个D.5个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向烧杯中逐滴加入X溶液至过量(图甲),生成沉淀或气体的质量(纵坐标)与加入X溶液的质量(横坐标)关系不符合图乙的是(  )
 烧杯中的物质X溶液
A稀硫酸氯化钡溶液
B稀硫酸和硫酸铜溶液氢氧化钠溶液
C氯化钙溶液碳酸钠溶液
D碳酸氢钠溶液稀盐酸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