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4.下列物质的鉴别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用灼烧闻气味区分羊毛线和棉线
B.用稀盐酸区分铁粉和碳粉
C.用观察法区分酒精和白醋
D.用尝味道的方法区分厨房中的食盐和蔗糖

分析 A、羊毛为蛋白质,灼烧时有烧焦的羽毛味;合成纤维含有多种元素,灼烧时产生刺激性气味;
B、铁粉能够和稀盐酸反应产生氢气;
C、酒精和白醋都是无色的液体;
D、食盐和白糖的味道不同.

解答 解:A、灼烧羊毛和棉线时,有烧焦的羽毛味的是羊毛,否则是棉线,可以鉴别;
B、铁粉能够和稀盐酸反应产生氢气,而碳粉不能,可以鉴别;
C、酒精和白醋都是无色的液体,观察无法鉴别;
D、食盐有咸味,而白糖有甜味,可以鉴别;
故选项为:C.

点评 本题为物质鉴别题,完成此题,关键是根据物质的性质差异进行.选择的鉴别方法要出现不同的实验现象.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下列属于纯净物的是(  )
A.稀硫酸B.铁锈C.红磷D.空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分类法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法,下列分类正确的是(  )
A.合成材料:塑料、合成纤维、合金B.碱:纯碱、烧碱、消石灰
C.混合物:煤、石油、天然气D.有机化合物:乙醇、乙酸、碳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2.试选用“>”或“<”或“=”填空.
①酸雨的pH<正常雨水的pH;
②氯原子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③20℃时氢氧化钙的溶解度>80℃时氢氧化钙的溶解度;
④能够利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在工业上大量制备氧气的原因是由于氮气的沸点<氧气的沸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2015年4月22日是第46个世界地球日,其活动主题为“珍惜地球资源,转变发展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下列做法中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
A.洗菜的水用来浇花
B.回收利用废旧金属,保护金属资源
C.大力发展新能源,禁止使用化石燃料
D.推广无纸化办公,使用再生纸且双面打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9.化学是与我们的生产和生活紧密相关的科学.
(1)请从石灰石、石墨、酒精、维生素、蛋白质、聚乙烯塑料等物质中,选择与下列叙述相对应的物质,填写在空白处.
①司机驾车前饮用的饮料中不能含有的是酒精.
②用作建筑材料的是石灰石.
③可用于制作食品包装袋的是聚乙烯.
④水果蔬菜富含的主要营养素是维生素.
(2)化石燃料指的是煤,石油和天然气,目前开发利用的新型能源有核能,地热能,潮汐能和氢能等(填一种即可).人类需要的大部分能量是由化学反应产生的,最常见的就是生活燃料的使用,如利用化学能转化为内能来做饭,取暖.由于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产生的某些气体溶于雨水会造成酸雨,酸雨的pH<5.6(填“>”,“<”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6.实验室有失去标签的四瓶无色溶液,分别为Ca(OH)2、Na2CO3、稀盐酸、NaCl溶液中的一种,为鉴别它们,现将这四瓶无色溶液分别标号为A、B、C、D,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邀你一同参与:
【提出问题】A、B、C、D分别是什么溶液?
【实验药品】失去标签的四瓶溶液和无色酚酞试液.
【实验仪器】试管、橡胶滴管、烧杯等.
【收集证明】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1)分别取A、B、C、D溶液少量于试管中,两两混合A、B混合产生大量气泡,C、D混合无明显现象 A、B是Na2CO3、稀盐酸溶液中的一种,
C、D是Ca(OH)2、NaCl溶液中的一种
(2)各取A、B、C、D溶液于四支试管中,分别滴加两滴无色酚酞试液,振荡 A、D变红,B、C无明显现象A为Na2CO3溶液;
C为NaCl溶液;由此区分出B、D溶液
【反思与体会】鉴别物质的关键是利用物质的特征性质.
【继续探究】
将实验操作(2)实验后的四支试管中的溶液,倒入一洁净的烧杯中,充分反应静置后发现,烧杯底都有白色沉淀,上层清液为无色.则上层清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氯化钠(指示剂除外).可能含有的溶质是氯化钙.为验证可能含有的溶质是否存在,应补充实验的化学方程式为CaCl2+Na2CO3═CaCO3↓+2NaC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空气中的下列气体,属于稀有气体的是(  )
A.HeB.N2C.O2D.C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6.CO 是工业中重要的还原剂,甲乙两同学在实验室中采用CO和CuO作为反应物进行相关实验探究.
【探究活动一】甲乙两位同学设计了如图1实验装置验证一氧化碳的部分性质并验证产物.实验时,在点燃B处酒精灯之前先通入一氧化碳排出装置中的空气,然后继续实验.

①实验过程中,C 中的现象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D 处点燃的目的是把一氧化碳转化成二氧化碳,D 处发生的反应方程式为2CO+O2$\frac{\underline{\;\;△\;\;}}{\;}$2CO2
②对该实验的分析正确的是AD
A.实验结束时应先熄灭 B 处酒精灯
B.C 中增加的质量与B中固体减少的质量相等 C.实验中若通入 28g 一氧化碳可生成 64g 铜 D.反应结束后继续通入一氧化碳的目的之一是防止铜被氧化
③甲同学认为 A 装置用于证明一氧化碳不能和石灰水反应,乙同学认为省略 A 可达到同 样的目的,理由是为了排尽装置中的空气,反应前已经通入一定量的一氧化碳.
【探究活动二】甲同学不小心将探究一得到的部分红色固体洒落到稀硫酸中,发现溶液的颜色由无色
变为蓝色.两位同学对该现象产生的原因感到不解,向老师求助,老师向他们提供了以下 资料,并鼓励他们继续探究红色固体的成分.
【资料】
Ⅰ.氧化铜被还原的过程可能会生成氧化亚铜(Cu2O),Cu2O 也能被还原成铜;Ⅱ.Cu和Cu2O均为不溶于水的红色固体;
Ⅲ.Cu2O+H2SO4═CuSO4+Cu+H2O
结合刚才的实验现象,两位同学对红色固体的成分提出两种猜想:猜想①:是Cu2O和Cu; 猜想②:是Cu2O.
经过讨论交流,两位同学再次实验,并采取了不同的方案验证了猜想.
【方案一】.

①操作A为过滤,加过量硫酸的目的是使氧化亚铜完全反应,溶液B中含有的溶质是硫酸、硫酸铜,洗涤的目的是除去铜表面的杂质.
②大家通过以上数据计算并判断出猜想①成立,请你帮他们计算红色固体a中Cu2O的质量为2.88g.(无需写出计算过程)
③老师看了小组同学的实验报告后,高度赞扬了两位同学的实验设计,并指出两位同学
的实验过程中若出现以下失误,会使红色固体a中Cu2O的质量分数偏小的是ABC
A.稀硫酸量不足
B.反应后未洗涤剩余的红色固体就直接进行了干燥
C.采用加热烘干的方式干燥剩余红色固体
D.将红色固体b转移到天平上时有少量洒落
【方案二】用图2装置进行实验,通过测量反应前后固体质量的方法也能确定哪种猜想成立. 甲乙同学经过计算验证出猜想①正确,请你写出CO与红色固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uO+CO$\frac{\underline{\;高温\;}}{\;}$Cu+C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