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4.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它的内容十分丰富.下表是依据元素周期表画出的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我对它进行研究:

(1)原子序数为16的元素名称是硫,在化学反应中,该元素的原子容易电子,变成S2-(填符号);原子序数为11的元素属于金属元素(填金属或非金属),上述两种元素所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Na2S.
(2)我发现如下规律:
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不超过8个;
②金属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少于4个,非金属元素的原子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多于4个;
③电子层数等于周期数或同一周期中最外层电子数由1-8依次排列或同一纵行,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答一点)

分析 (1)根据原子序数熟记前20号元素名称;在化学反应中,根据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多少判定得失电子数目,推测化合价,书写化学式.
(2)根据元素周期律及图表中的信息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 解:(1)原子序数为16的元素是硫元素,其原子结构最外层为6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2个电子形成带两个单位负电荷的硫离子;原子序数为11的元素为钠元素,属于金属元素,钠原子最外层为1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最外层的一个电子形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的钠离子,钠元素与硫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Na2S;故填:硫;S2-;金属;Na2S;
(2)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变化规律可知:电子层数等于周期数;同一周期中最外层电子数由1-8依次排列;同一纵行,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故答案为:电子层数等于周期数或同一周期中最外层电子数由1-8依次排列或同一纵行,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对元素周期律和元素的性质与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的理解与掌握,不能在解题中灵活应用.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4.如图是实验室制备气体的常用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A装置中长戏颈漏斗必须伸入液面以下的原因是防止气体从长颈漏斗逸出.
(2)请从上述装置中选出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一组发生和收集装置:AD(填字母),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H2O2$\frac{\underline{\;MnO_2\;}}{\;}$2H2O+O2↑,检验二氧化碳气体和收集满的方法是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中口,若木条熄灭,证明已收集满.
(3)如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可选择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为AD或AF或BD或BF(填字母)这里二氧化锰的作用是催化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5.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1)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选用的装置是AC或AE(填装置代号),有关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2KMnO4$\frac{\underline{\;\;△\;\;}}{\;}$K2MnO4+MnO2+O2↑.
(2)实验室利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为B.
(3)某学生利用烧杯、干燥管和单孔橡皮塞组成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如图F所示),该装置的优点是可以控制反应随时发生和停止.
①该装置A和B中应盛放的药品分别是A稀盐酸、B大理石(石灰石).
②关闭止水夹可使正在发生的反应停止,所利用的原理是:燥管内产生的气体不能排出,使干燥管内气压增大,把酸液压回到烧杯中,与石灰石脱离接触,反应停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用如图装置进行电解水实验,有以下描述:①向水中加入少量的硫酸,能使水电解产生气体的速度变快;②甲、乙两试管内收集到的气体的体积比约为2:1; ③甲试管内产生的气体能燃烧;④乙试管内的气体具有可燃性.以上描述中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B.①②C.②③D.①②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9.过氧化钠(Na2O2)可用作呼吸面积的供氧剂,实验室有一瓶放置较长时间的过氧化钠样品,某研究小组对其成分和性质进行了如下探究.
【查阅资料】过氧化钠能与空气中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气:
2Na2O2+2H2O=4NaOH+O2↑,2Na2O2+2CO2═2Na2CO3+O2
【提出问题】过氧化钠是否变质?
【猜想与假设】假设1:过氧化钠未变质;
假设2:过氧化钠部分变质;
假设3:过氧化钠全部变质.
【实验探究】
序号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取部分固体于试管中,加人足量的水,在试管口播人带火星的木条;固体完全溶解,
木条复然
假设3
不成立
取少量①中溶液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的稀盐酸,振荡.有气泡生成假设2成立
【提出新问题】部分变质的过氧化钠中是否含有氢氧化钠?
【实验探究】③取少量①中溶液于试管中,加人足量的氯化钙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静置,向上层清液中滴加2滴无色酚酞试液,溶液变红.
【定性分析】
(1)由实验③可以确定①中溶液含有的溶质是NaOH、Na2CO3(填化学式);
(2)小明认为,由上述实验无法确定原固体样品中是否含有氢氧化钠,理由是过氧化钠与水反应能生成氢氧化钠,不能说明原来是否存在.
【定量研究】
称取6.04g过氧化钠药品于锥形瓶中,加入适量蒸馏水使固体完全溶解,共收集到0.64g气体;再向上述锥形瓶中加入足量的澄清石灰水,充分反应,经过滤、干燥等操作,称量固体质量为2.00g.
(1)写出加入澄清石灰水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a2CO3+Ca(OH)2=2NaOH+CaCO3↓;
(2)6.04g上述样品中含有NaOH的质量为0.8g.
【反思提高】
过氧化钠长时间露置在空气中会全部变质,最终转化为Na2CO3(填化学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9.氢氧化钠固体及溶液在空气中很容易发生变质生成碳酸钠.
(1)甲同学在实验室里发现一瓶敞口放置的氢氧化钠溶液,对其变质情况进行了如下探究.
【猜想与假设】该氢氧化钠溶液已部分变质.
【实验与结论】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a.取少量该溶液于一支试管中,加入足量的氯化钙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该氢氧化钠溶液已变质
b.将步骤a所得的液体过滤,取滤液于另一支试管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酚酞试液变红该氢氧化钠溶液已部分变质
【拓展探究】甲同学又尝试通过实验除去该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的碳酸钠,方案如下:
向该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钙,反应后,经过滤操作,即可除去该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的杂质,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a(OH)2+Na2CO3=CaCO3↓+2NaOH.
(2)乙同学在实验室里发现少量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固体,尝试通过实验测定其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设计和进行实验】乙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铁架台、铁夹等固定用装置已略去,碱石灰是固体氢氧化钠和生石灰的混合物),取10.0g待测样品,进行实验.

实验步骤如下:a.连接好装置,并检查气密性;b.打开弹簧夹,缓缓通入一段时间空气;c.称量装置D的质量为83.4g;d.关闭弹簧夹,慢慢滴加Y溶液,至不再产生气泡为止;e.打开弹簧夹,再次缓缓通入一段时间空气;f.再次称量装置D的质量为84.5g.
【交流讨论】
①试剂X、Y、Z依次最适宜选用C(选填字母).
A.氢氧化钠溶液浓盐酸浓硫酸B.澄清石灰水稀盐酸稀硫酸
C.氢氧化钠溶液稀硫酸浓硫酸D.浓硫酸稀硫酸氢氧化钠溶液
②步骤e中通入空气的作用是将B中产生的二氧化碳全部赶到D装置中.
③若没有装置C,则会导致测定结果偏大(选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下同);若没有装置E,则会导致测定结果偏大.
【数据处理】根据实验中测得的有关数据,计算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固体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26.5%.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如图是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物质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2)物质a的溶解度大于物质c的溶解度的温度范围是大于t1℃;
(3)t2℃时,用50g水配制物质a的饱和溶液,至少需要25物质a;
(4)将t1℃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溶剂量不变),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顺序的是b>a>c.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下列关于化学与日常生活关系的归纳中,存在错误的是(  )
A.化学与健康B.化学与生活
①食用鲜黄瓜-可大量补钙
②人体缺铁-易患贫血病
①减轻车内异味-开窗通风
②防止食品受潮-用氧化钙做干燥剂
C.化学与安全D.化学与环境
①重金属盐中毒-喝鲜牛奶解毒
②煤气泄漏-关闭阀门,严禁烟火
①使用乙醇汽油-减少空气污染
②合理使用农药、化肥-减少水污染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4.玄武湖是南京著名的淡水湖.某同学对玄武湖的水样进行了相关的探究.
(1)澄清透明的玄武湖水属于混合物(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可以利用C(填字母)来测定湖水的酸碱度.
A.酚酞溶液             B.石蕊溶液           C.pH试纸
(3)检验湖水是软水还是硬水,可向水样中加入肥皂水,搅拌,观察现象.
(4)在日常生活中,常采用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