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小明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A、B进行趣味实验.
(1)装置A进行实验时,将滴管中的物质加入到锥形瓶中,发现气球鼓起来.你推测锥形瓶中的物质可能为(写出一种即可,下同)______,滴管中的物质可能为_______.
(2)使用装置B进行实验时,将滴管中的物质加入到锥形瓶中,发现气球也鼓起来.你推测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请你说出装置A、B中气球都能鼓起来的共同原理是______.

【答案】分析:A中如果气体减少,低于外界大气压,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气球能够膨胀起来;B中如果锥形瓶中的气体膨胀,高于外界大气压,气球就会膨胀起来.
解答:解:氢氧化钠溶液能够吸收二氧化碳气体,导致瓶内气压减小,故气球能够膨胀起来;锌和稀硫酸反应能生成氢气,导致瓶内气压增大,故气球能够膨胀起来.
故答案为:(1)CO2 NaOH溶液  
(2)Zn+H2SO4(稀)═ZnSO4+H2
(3)锥形瓶内外存在气体压强差. ( 其他合理答案可酌情给分)
点评:解答本题要充分理解物质之间相互作用时的实验现象方面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对相关方面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24、小明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A、B进行趣味实验.
(1)装置A进行实验时,将滴管中的物质加入到锥形瓶中,发现气球鼓起来.你推测锥形瓶中的物质可能为(写出一种即可,下同)
CO2
,滴管中的物质可能为_
NaOH溶液

(2)使用装置B进行实验时,将滴管中的物质加入到锥形瓶中,发现气球也鼓起来.你推测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Zn+H2SO4(稀)═ZnSO4+H2

(3)请你说出装置A、B中气球都能鼓起来的共同原理是
锥形瓶内外存在气体压强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2009?石景山区二模)回答下列问题.
(1)细铁丝在氧气中能发生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Fe+2O2
 点燃 
.
 
Fe3O4
3Fe+2O2
 点燃 
.
 
Fe3O4

(2)铁粉和水蒸气在加热时生成四氧化三铁和氢气,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
置换反应
置换反应

(3)小明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A、B两个实验(已将铁丝和银丝表面打磨).
①A实验的目的是
比较铁和银的金属活动性
比较铁和银的金属活动性

②B实验中,当烧杯内盛有
CuSO4或CuCl2
CuSO4或CuCl2
溶液时,可验证Fe、Cu、Ag三种金属活动性强弱.
(4)向铜粉和铁粉的混合物中加入一定量的盐酸,充分反应后过滤.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BCD
BCD
(填序号).
A.滤纸上一定没有铜
B.滤纸上可能含有铁
C.滤液中可能含有盐酸
D.滤液中一定含有氯化亚铁
(5)铜锈的主要成分的化学式为Cu2(OH)2CO3.某化学兴趣小组用A~D装置探究铜生锈的条件(A、B、D中均为煮沸过的蒸馏水,C中放有干燥剂,D中通一段时间空气后将试管密封).一个月后发现,只有A中铜生锈,且水面处铜生锈较严重.

①B装置中加植物油的目的是
隔绝空气
隔绝空气
.②铜生锈的条件是
铜和水、氧气、二氧化碳同时接触
铜和水、氧气、二氧化碳同时接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实验一、
   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用仪器.请根据要求填空:

(1)写出图中仪器a、b的名称
长颈漏斗、集气瓶
长颈漏斗、集气瓶

(2)实验室用上图B装置来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H2O2
 MnO2 
.
 
2H2O+O2
2H2O2
 MnO2 
.
 
2H2O+O2
,若用装置C来制备CO2,该装置的优点是
可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可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3)已知氨气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极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实验室常用加热氯化铵和熟石灰的固体混合物制取氨气,则其发生装置应选择
A
A
,收集装置应选择
F
F
(填写装置的字母代号).
实验二、
小明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既可用于制取CO2,又可用于探究CO2的性质.

说明:
(1)装置Ⅰ中盛放的药品是石灰石和稀盐酸.
(2)装置Ⅲ中在小试管外壁贴有4片试纸:其中两端的两片用紫色石蕊溶液润湿,中间两片用紫色石蕊溶液浸过并晒干.
①实验时,打开K1关闭K2可用来制备CO2.写出Ⅰ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aCO3+2HCl═CaCl2+H2O+CO2
CaCO3+2HCl═CaCl2+H2O+CO2
;检验II中气体收集满的方法是
将燃着的木条放至导管口a处,木条熄灭说明收集满
将燃着的木条放至导管口a处,木条熄灭说明收集满
.若在II中放入澄清的石灰水,可用于检验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OH)2+CO2═CaCO3↓+H2O
Ca(OH)2+CO2═CaCO3↓+H2O

②实验时,关闭K1打开K2可用于探究CO2的性质.实验时Ⅲ中出现的现象是
干燥试纸无变化,湿润试纸由下至上依次变红
干燥试纸无变化,湿润试纸由下至上依次变红
;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O2+H2O═H2CO3
CO2+H2O═H2CO3
;该实验说明CO2具有的性质是
密度比空气大,能与水反应
密度比空气大,能与水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精英家教网在加热条件下,炭粉可以还原某些金属氧化物,得到金属单质.小明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来研究氧化铜跟活性炭的反应,实验的装置和现象如下:
实验中观察到:黑色粉末变红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小明根据上述现象认为:碳还原氧化铜可以生成铜和
 

提出疑问1:“碳燃烧时可能生成CO2也可能生成CO,那么碳与氧化铜反应生成的气体是否也有多种可能?”
设计实验:小雨同学打算用下面的一些实验装置设计一套组合装置以检测碳还原氧化铜时生成的气体的成分.
精英家教网
若要证明碳还原氧化铜生成的气体中是否含有CO和CO2,上述装置的连接顺序是(装置可重复使用):A→
 
 
 
→F→
 
 

实验中根据什么现象可判断产生的气体中含CO?
 
 

反思:小明认为上述装置存在不完善之处,你认为装置还需如何改进?
 

提出疑问2:碳还原氧化铜得到的红色固体是否一定是铜?
查阅资料:①C也能将CuO还原为红色固体Cu2O(该物质的名称为
 
).
②Cu2O+H2SO4═Cu+CuSO4+H2O
猜想:(1)红色固体只是Cu;    
(2)红色固体是
 

(3)红色固体是
 

实验探究: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7.2g红色固体放入烧杯中,向其中加入足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后,静置 若无现象 证明红色固体是
 
 

 
证明红色固体中肯定含有
 
,可能含有
 
为了进一步确定可能含有的物质是否存在,小华将反应后的液体过滤,将滤渣洗涤干燥,称得其质量为3.2克,根据上述数据判断红色固体的成分是
 

计算过程如下: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