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20℃时烧杯中盛有硝酸钾的饱和溶液,且底部残余一部分没有溶解的硝酸钾固体,垫上石棉网加热至60℃烧杯中固体全部溶解,假设水分不蒸发。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为( )
A. 升温到60℃为不饱和溶液
B. 升温前后溶液中水的质量不变
C. 升温后固体硝酸钾的溶解度增大
D. 升温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在氯化铜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锌和铁,充分反应后得到一些固体。过滤,向固体中加入少量稀盐酸,有气体放出,则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有:
①固体中一定含有锌
②固体中一定没有铜
③固体中一定含有铁
④溶质中一定含有氯化锌
⑤溶质中一定没有氯化亚铁
⑥溶质中肯定没有氯化铜
A.①③④⑤ B.②④⑥ C.③④⑥ D.③⑤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现有含碳酸钠的食盐样品,为测定样品中氯化钠的含量,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称取10g食盐样品于烧杯中,并将40g稀盐酸平均分成四次加入烧杯中,实验数据见下表:
实验序号 | 加入稀盐 酸的质量/g | 反应后烧杯中 剩余物质的质量/g |
第一次 | 10 | 19.56 |
第二次 | 10 | 29.12 |
第三次 | 10 | 38.9 |
第四次 | 10 | 48.9 |
(1)求产生CO2气体的总质量。
(2)求样品中氯化钠的纯度。
(3)求使用的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将CaCl2和NaCl固体混合物14 g放入烧杯中,加入96 g碳酸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待反应后过滤,称量烧杯中滤液的总质量为100 g。请计算:
(1)生成沉淀的质量是_____;
(2)固体中氯化钙的质量是多少?
(3)所得滤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水是重要的资源。下列关于水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 净化水时,可用活性炭作杀菌剂
B. 为使水中的悬浮杂质沉降,可在水中加入适量的明矾作絮凝剂
C. 用肥皂水可区分硬水和软水
D. 生活中常用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材料、能源、环境与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密切相关。
(1)材料的应用与发展,大大的方便了人们的生活。
①塑料属于_____(填字母序号)。
a.合成材料 b.复合材料 c.金属材料
②建筑外墙的复合保温材料采用铝合金锁边,金属铝耐腐蚀是因为______。
(2)资源、能源与环境已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问题。
①化石燃料包括______、石油、天然气,石油综合利用大大的提高了其利用价值,石油的分馏属于______变化(填“物理”或“化学”)。
②出行使用电动自行车,有利于减少环境污染,电动自行车行驶时电池将______能转化为电能。
(3)提倡“践行绿色生活”,保护水资源是其中重要内容之一
①若要检测某河水是否显酸性,可选用______(填字母序号)。
a.石蕊试液 b.pH试纸 c.酚酞试液 d.碳酸钙
②下列做法会造成水体污染的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a.随意弃置废旧电池 b.严格监管化肥和农药的使用
c.工业废水经处理达标后再排放 d.含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工业废气任意排放
③生活中常用______的方法,即可降低水的硬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生活中蕴藏着许多化学知识。请回答下列问题:
(1)锅里的油一旦着火,可用锅盖盖灭,其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鉴别真假羊毛可以采用的简便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
(3)防止菜刀生锈的常用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漏勺捞饺子与化学基本操作中的___________原理相似。
(5)高铁酸钠(Na2FeO4)是一种的常用“绿色环保高效”净水剂。下面是一种制备高铁酸钠的反应原理:
Fe2O3 + 3NaNO3 + 4NaOH =2Na2FeO4 + 3NaNO2 + 2X, X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雾霾已经成为2017年全国两会上反映较为突出的环境问题。李克强总理作出重要指示,攻克北方雾霾的形成机理,让广大人民群众看到更多的蓝天。下列有关环境保护问题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绿色化学”是指对环境无负面影响的化学
B. “白色污染”主要是指白色粉尘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C. “温室气体”主要是指CO2、和CH4等气体
D. “酸雨”是由大气中含有硫和氮的氧化物等导致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在密闭容器里放入四种物质,使其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数据如下表,表述正确的是( )
物质 | 甲 | 乙 | 丙 | 丁 |
反应前质量/g | 25 | 15 | 1 | 5 |
反应后质量/g | 11 | 未测 | 1 | 22 |
A. 未测值为3 g B. 丙一定是催化剂
C. 乙全部发生了反应 D. 甲与乙反应的质量比为14∶3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