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对宏观现象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A.CO与CO2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它们的分子构成不同
B.NaOH溶液与KOH溶液都能使酚酞溶液变成红色,是因为它们的溶液中都含有OH﹣
C.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存在差异,是因为它们的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D.温度计受热时,水银柱上升,是因为汞原子受热时体积变大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甘肃省平凉市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化学专题复习《化学反应类型》选择题专项练习 题型:单选题
下列化学反应不属于置换反应的是( )
A.H2+ CuOCu + H2O B.2Mg + CO22MgO + C
C.CO + CuOCu + CO2 D.Fe+CuSO4=FeSO4+Cu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20年安徽省合肥市中考一模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关于人体营养与健康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鱼类、豆类食物富含蛋白质
B.糖类是人体生命活动最主要的能量来源
C.人体内的脂肪是维持生命活动的备用能源
D.人体需要的维生素可在人体内合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中考题原创:2017年度背景资源“中考题原创”(七则) 题型:单选题
某同学发现实验室里的一个久置的酒精灯不易点燃,有同学认为因为酒精蒸发后灯芯上有水,于是他们提出:“我们可以先上网查阅一下资料。”“上网查阅一下”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A. 提出问题 B. 假设和猜想
C. 收集证据 D. 得出结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20年贵州省安顺市中考模拟化学试卷 题型:填空题
质量守恒定律是化学反应中的重要规律,我能运用此规律解答下列问题:
(1)某纯净物X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X+3O2=2CO2+2H2O(反应条件已略去),则X的化学式为_____。
(2)在催化剂并加热的条件下,A与B反应生成C和D。反应前后分子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
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填序号)。
a.该反应类型为置换反应
b.4种物质中只有D属于氧化物
c.反应前后,氮元素化合价升高
d.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能
②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20年贵州省安顺市中考模拟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有机合成材料的出现是材料史上的一次重大突破,下列属于合成材料的是
A. 尼龙绳索 B. 钛合金 C. 白瓷盘子 D. 玻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广东省东莞市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小明将未打磨的铝片和稀盐酸放入密闭容器中,用传感器探究反应过程中温度和压强的变化,如右图所示。从图中所获信息不正确的是
A. 反应过程中有热量放出 B. 50s时,溶液中溶质为AlCl3
C. 0~50s,发生Al2O3+6HCl===2AlCl3+3H2O反应 D. 100—140s,压强减小是因为温度降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内蒙古通辽市开鲁县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卷 题型:实验题
某化学学习小组的同学围绕“澄清石灰水与碳酸钠溶液的反应”展开了如下探究活动。
(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同学们一致认为有以下三种情况:
①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 ②氢氧化钠和碳酸钠;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王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过量稀盐酸,发现无气泡产生,说明情况_______
(填序号)是不可能的。为了进一步确定溶液的成分,同学们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实验步骤 | 现象 | 结论 |
|
| 情况①正确 |
小李选择了另外一种不同类别的物质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也得出了同样的结论。
在同学们的合作下,他们顺利完成了探究任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中考题原创:探究酸与碱是否完全中和? 题型:单选题
小明同学往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研究中和反应时,忘记了滴加酸碱指示剂。为了确认滴加的盐酸是否已经过量,从烧杯中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用某种试剂进行检验。下表是小明同学设计的实验方案,其中不正确的是( )
实验方案 | 使用的试剂 | 判断的方法 |
A | 铁粉 | 如果有气泡产生,表明盐酸已经过量 |
B | pH试纸 | 如果pH<7,表明盐酸已经过量 |
C | 硝酸银溶液 | 如果有白色沉淀产生,表明盐酸已经过量 |
D | 紫色石蕊试剂 | 如果溶液变成红色,表明盐酸已经过量 |
A.A B.B C.C 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