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由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化合物
B.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C.由不同种分子聚集而成的物质一定是混合物
D.两种粒子的质子数相同,它们一定是同种元素

分析 化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元素的概念是含有相同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所以同种元素质子数一定相同,但是相同质子数的微粒未必就是同种元素;

解答 解:A、由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化合物,如氧气和氮气的混合气体,属于混合物,故A错误;
B、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如金刚石和石墨的混合物中含有一种元素碳元素,但是金刚石和石墨的混合物不属于单质;
C、由不同种分子聚集而成的物质一定是混合物,故C正确;
D、如果两种粒子含有的质子数相同,如H2O和HF质子数都是10,但是不属于同种元素,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 解答本题要充分理解各种概念的含义,只有这样才能对相关方面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请用所学的化学知识解释下列原理
(1)用活性炭除去冰箱里的异味,是利用其吸附性.饭后,小强帮外婆用洗洁精将油腻的碗筷洗得干干净净.他这是利用了洗洁精的乳化作用,使油脂以细小油滴悬浮于水中而洗净餐具
(2)试用文字解释为什么铝制品具有良好的抗腐蚀性能:铝与空气中的氧气形成致密的氧化铝薄膜,阻止铝进一步被氧化;.
(3)常温下固体硫化亚铁(FeS)和稀硫酸生成硫化氢(H2S)气体和硫酸亚铁,实验室常用该反应制取硫化氢气体,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FeS+H2SO4=FeSO4+H2S↑;
(4)用生石灰作干燥剂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后,白色颗粒黏在一起成为块状的化学方程式:CaO+H2O=Ca(OH)2、Ca(OH)2+CO2=CaCO3↓+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元素符号、化学式等是化学用语.以下内容请你用最合适的化学用语填空:
(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Al;
(2)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N2
(3)能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微粒O2
(4)调味品食盐的阳离子Na+
(5)铁锈的主要成分Fe2O3
(6)温度计中填充的液态金属H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5.图为用排水法收集的一瓶无色气体,正放在实验台上,请你推测该气体的物理性质(  )
A.难溶于水B.易溶于水C.密度比空气大D.密度比空气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解释下列符号中2的意义
2H+表示氢离子的个数为2个   
2Mg表示镁原子的个数为2个  
2O3表示臭氧分子的个数为2个.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在光照或点燃条件下,氢气和氯气发生反应生成氯化氢,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所有化学反应在反应前后分子个数都不发生变化
B.此反应过程中只有物质变化,没有能量变化
C.在任何条件下,H2和Cl2一定不能大量共存
D.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H2+Cl2═2HC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如图是某同学用来除去水中难溶性杂质时所采用的过滤装置图.试回答:
(1)写出标号仪器的名称:a铁架台,b漏斗,c烧杯.
(2)该图中存在的三处明显错误是:
①未用玻璃棒引流
②液面高于滤纸边缘
③漏斗的下端管口没有紧靠烧杯内壁
(3)该操作用于水的净化,则可进行除去不溶性杂质,如要进一步使水净化,
使水的硬度减少,则可继续进行蒸馏(填“吸附”或“蒸馏”).
(4)生活中可以采用肥皂水区分硬水和软水,可以通过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如图所示,打开止水夹,将液体A滴入试管②中与固体B接触.若试管①中的导管口没有气泡产生,则液体A和固体B的组合可能是下列中的(  )
A.稀盐酸和铁B.稀盐酸和石灰石C.水和氢氧化钠D.水和氯化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按一定的特点或规律对物质进行分类,给化学学习与研究带来很大的方便.下列各组物质中,符合“氧化物-酸-碱-盐”顺序排列的是(  )
A.HClO   HCl      Mg(OH)2     MgCl2
B.CO2    H2CO3    CaCO3       K2CO3
C.H2O    HNO3     NH3•H2O     NaHCO3
D.SO3    NaHSO4   NaOH        Na2SO4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