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1)①玻璃棒可以用于搅拌、引流或转移等操作,在过滤操作中,玻璃棒用于液体的引流;②根据碳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碳酸钡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钡、水和二氧化碳进行分析;
(2)根据盐酸和碳酸钡反应生成氯化钡,滴入稀盐酸溶液至B点时,碳酸钡是过量的,所以烧杯中溶液里含有的溶质是氯化钡进行分析;
(3)根据碳酸钡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钡、水和二氧化碳,然后依据提供的数据可以进行相关方面的计算.
解答 解:(1)①为防止液体直接倒入而冲破滤纸或液体溅出,在向漏斗内倒入液体时,应使液体沿玻璃棒慢慢流入,这一作用简称为“引流”;
②碳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碳酸钡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钡、水和二氧化碳,所以在滴加稀盐酸时,观察到的明显实验现象是:沉淀逐渐溶解,有气体放出;
(2)盐酸和碳酸钡反应生成氯化钡,滴入稀盐酸溶液至B点时,碳酸钡是过量的,所以烧杯中溶液里含有的溶质是氯化钡,化学式为:BaCl2;
(3)设碳酸钡质量为x,反应生成氯化钡的质量为y,生成二氧化碳质量为z,
BaCO3+2HCl═BaCl2+H2O+CO2↑,
197 73 208 44
x 73g×10% y z
$\frac{197}{x}=\frac{73}{73g×10%}=\frac{208}{y}=\frac{44}{z}$
x=19.7g,y=20.8g,z=4.4g
所以当滴入10%的稀盐酸刚好至C点时,此时所得不饱和溶液的质量为:19.7g+73g-4.4g=88.3g,
溶质质量分数为:$\frac{20.8g}{88.3g}$×100%=23.6%.
故答案为:(1)①引流②沉淀逐渐溶解,有气体放出.
(2)BaCl2
(3)23.6%.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假设法和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和推断的能力,同时考查了分析数据的能力,计算时要注意规范性和准确性.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物质 | 氯化氢 | 盐酸 | 氢氧化钙 | 石灰水 | 氯化钠 | 食盐水 |
组成元素 | H、Cl | H、Cl、O | Ca、H、O | Ca、H、O | Na、Cl | Na、Cl、H、O |
构成粒子 | HCl | HCl、H2O | Ca2+、OH- | Ca2+、OH-、H2O | Na+、Cl- | Na+、Cl-、H2O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滤渣中一定有Ag,没有Cu和Zn | |
B. | 滤渣中一定有Ag和Zn,可能有Cu | |
C. | 滤液中一定有Zn(NO3)2、Cu(NO3)2,可能有AgNO3 | |
D. | 滤液中一定有Zn(NO3)2、Cu(NO3)2、AgNO3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①②③ | B. | ②③④ | C. | ①②④ | D. | ①②③④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集气瓶底炸裂--集气瓶底部未放入少量水或细沙 | |
B. | 加热碱式碳酸铜粉末时试管破裂--试管口未向上倾斜 | |
C. | 用pH试纸测定稀盐酸的pH值偏大一pH试纸预先用水润湿 | |
D. | 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时水倒吸入试管--先熄灭酒精灯后撤导管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Na2SO4 NH4Cl ZnCl2 | B. | NaOH NaCl NaNO3 | ||
C. | CuSO4 NaCl KNO3 | D. | K2SO4 AgNO3 NaCl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通常物质燃烧的条件是:物质具有可燃性、跟氧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当这三个条件同时具备时燃烧才能发生 | |
B. | 原子都是由质子、中子、电子三种微粒构成的 | |
C. | 复分解反应的条件是:生成物有水、气体、沉淀三个条件至少满足一个,复分解反应才能发生 | |
D. | 不同的物质构成它的基本微粒可能不同,分子、原子、离子都能构成物质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氧气液化变为淡蓝色液体 | |
B. | 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的石蕊试液,试液变为红色 | |
C. | 碘溶于酒精得到棕黄色溶液 | |
D. | 高锰酸钾稀释后变为浅紫红色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