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我会探究 ( 共10分,每空2分)
请你参与下面的实验探究,把下列表格和横线的空白处填写完整。
(1)提出问题:陈胜同学用“双氧水”(过氧化氢)清洗伤口时,不小心将过氧化氢溶液滴到水泥地板上,发现有大量的气泡产生。陈胜联想到自己曾用二氧化锰做过氧化氢的催化剂。他想,水泥块是否也可以做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呢?于是他到附近的建筑工地取回一些水泥块,并用蒸馏水浸泡、冲洗、干燥,并进行了以下的实验探究。
(2)猜想:水泥块能做过氧化氢的催化剂。
(3)实验验证: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实验一
 
木条不复燃
常温下过氧化氢溶液不分解
实验二
在装有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中加入水泥块,然后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
木条复燃
 
(4)结论:水泥块能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故水泥块能做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5)讨论与反思:张山认为:仅凭上述两个实验还不能证明水泥块为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她觉得需要增加一个探究实验,探究               
该实验步骤如下:
A、准确称量水泥块的质量;B、完成实验二;C、待反应结束后,将实验二试管的物质进行过滤 、洗涤 、干燥 、       。D、对比反应前后水泥块的质量。
分析:如果水泥块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则说明水泥块可以做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6)李朋认为,要证明陈胜的猜想,张山的补充实验还不够,还需要再补充一个探究实验,探究                                          。
(3)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实验一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装有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中
 
 
实验二
 
 
常温下水泥块能加速过氧化氢溶液的分解
(5)  反应前后水泥块的质量是否发生变化。    称量 。
(6)  化学反应前后水泥块的化学性质是否发生变化。

试题分析:(3)实验一:根据实验现象“木条不复燃”,说明没有生成氧气或生成氧气较少,故应该没有添加催化剂,由于此实验为对照实验,故对比实验二的操作,可以得出实验一的操作为: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装有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中。
实验二:根据实验现象“木条复燃”,说明了有氧气的存在,更说明加入水泥块后过氧化氢中有大量氧气产生,即水泥块有催化作用。
(5)根据催化剂的定义分析需要验证的因素,研究是否是催化剂,不但要从能够改变反应速率方面分析,还要从反应前后质量不变方面进行分析,故应探究水泥块在反应前后的质量是否改变。
要比较反应前后的质量是否变化,就要知到反应后水泥块的质量,所以要用天平称量质量。
(6)继续根据催化剂满足的条件分析,研究催化剂,除了研究改变反应速率,反应前后质量不变,还要研究反应前后的化学性质不变,故还应探究水泥块的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是否改变。
点评:在研究催化剂时,要从改变反应速率、反应前后的质量、化学性质等方面进行研究,对于验证型实验探究,要熟记物质的性质或变化规律,根据给出的实验设计方案,进行实验、分析和探究,并通过观察、记录和分析的实验现象,来验证该物质的性质或变化规律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实验题

某化学兴趣小组按照课本实验方法(如下图),做木炭与氧化铜反应的实验时,发现很难观察到紫红色铜的生成,却往往有暗红色固体出现。他们决定对这个实验进行探究和改进。
   
【提出问题】暗红色的固体是什么?如何选择合适条件,使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现象更明显?
【查阅资料】铜有+1和+2两种化合价,通常情况下,氧的化合价为-2,碳的化合价为+4或-4。
【猜想与假设】
(1)同学们认为这种暗红色固体可能是一种化合物,并猜测它的化学式为                 
(2)同学们还认为,通过改变反应物的状态、质量比,以及反应装置,可以使该实验现象更加明显,减少出现暗红色固体的情况。
【分析与交流】
(1)小吴建议用超细炭粉与氧化铜粉末进行实验。你认为这样建议的原理是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小周建议用图乙装置替代甲装置。与甲相比较,乙装置中将试管直立放置的作用是
                                                                      
【实验与结论】
同学们决定按改进后的方案进行实验,他们在检验了乙装置的                后,往试管中加入已干燥的药品并开始加热,当看到澄清的石灰水刚出现浑浊时,       (填“可以”或“不能”)确定氧化铜和炭粉已经开始反应。
不久,即可看到试管底部变红热,停止加热后,仍能看到红热现象,并沿试管底部自下而上蔓延,这个现象说明该反应是       (填“吸”或“放”)热反应。
待产物冷却后,同学们终于找到了期待已久的紫红色铜珠,实验获得了圆满成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填空题

松花皮蛋是我们喜爱的食品。某小组同学查阅资料得知,制皮蛋料泥的原料主要是:生石灰、纯碱、草木灰(含K2CO3)等。同学们对料泥进行了如下探究:
【猜想】猜想Ⅰ:料泥的主要成份是Ca(OH)2、NaOH、KOH、CaCO3、灰份;
猜想Ⅱ:料泥的主要成份是NaOH、KOH、Na2CO3、CaCO3、灰份。
【实验与现象】实验过程与现象如下图:

【问题与讨论】
(1)步骤②中所需要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            ,玻璃棒在步骤②中的一种作用:                           
(2)步骤③的现象说明滤渣中含有:              (写化学式)。
(3)请写出步骤①发生的任意两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由上述实验现象推断,猜想       是正确的,其理由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依据下列实验所得到的结论准确的是
选项
A
B
C
D
实验设计




实验结论
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密度大于空气
可燃物燃烧温度需要达到着火点
既可说明甲烷具有可燃性,又说明了甲烷是由氢元素和碳元素组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实验题

(6分)请你帮助小林同学完成“探究碱式碳酸铜(铜绿)的性质”实验的报告:
[实验目的]探究铜绿的性质
[实验用品]略
[实验过程及现象记录]
(1)观察铜绿的颜色和状态等物理性质:铜绿是绿色粉末状固体。
(2)用药匙或纸槽分别取少量铜绿于两支试管中
(3)然后用胶头滴管向其中一支试管中逐滴滴加稀盐酸,观察到铜绿逐渐溶解,产生大量_____,并形成蓝色溶液
(4)将另一支试管在酒精灯上加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固体粉末逐渐变成____色,且试管壁有水雾出现,若把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会变浑浊。
[实验结论]铜绿具有的化学性质是:
(1)铜绿能与_____________反应;
(2)铜绿受热易分解,由分解的产物可推断出铜绿是铜在空气中与______、_______、_______等发生复杂的化学变化生成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实验题

(本题共12分)“爆竹声中一岁除”燃放烟花爆竹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近年灰我国许多大、中城市都对烟花爆竹实施了“禁放”或者“限放”,民族文化为什么受到限制,好奇心驱使小明,小强、小亮三位同学,他们决定对烟花爆竹进行展开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烟花爆竹燃放时会产生什么气体?
【查阅资料】1.我国传统的黑火药的标准配方为:硝酸钾75% 、硫磺l0% 、木炭l5%,因为黑火药中的硫磺成分具有着火温度低、燃速快等性质,因而使黑火药容易点火,使得在生产过程中硫的使用量过大。
2.CO2和SO2均能使石灰水变浑浊;
【猜想】烟花爆竹燃放时会产生CO2和SO2

【实验过程】他们设计的实验探究过程如右图
实验开始前应先检查             ,再点燃酒精灯,已知2处为从爆竹中取出的少量的火药,根据实验设计要求应当还要用到       色的高锰酸钾溶液和石灰水,则3中应放的是               ,4中应放的是          ,若猜想正确, 4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结果证明原猜想正确。
【实验反思】
1、装置中气球的作用是                                          
2、已知 硬质玻璃管中发生的反应有S +2KNO3­+3C === 3CO2 +N2  + X ,则X的化学式为         。该玻璃管中还发生的反应                   (写化学方程式)搞清烟花爆竹的基本原理和实验中产生的气体之后,该兴趣小组又利用春节期间测定市区某烟花爆竹集中燃放点处二氧化硫的含量
【查阅资料】1、可用含有一定量碘的溶液测定空气中的SO2含量,反应方程式是:
SO2+I2+2H2O=H2SO4+2HI。
【测定装置】:甲同学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测定步骤】:
(一) 配制一定浓度的稀碘溶液

(二)、二氧化硫含量的测定
(1)将一定浓度、一定质量的稀碘溶液放于洗气瓶中,并滴入几滴稀淀粉溶液,此时洗瓶中溶液的颜色为蓝色。(淀粉遇碘单质呈蓝色)
(2)3位同学分别设计好的装置来到燃放点,打开a, 关闭b用注射器抽取100 mL燃放点空气。再关闭a,打开b,再缓缓推动注射器,将气体全部推入滴有淀粉的碘水溶液中,重复上述操作多次,直到溶液刚好变成无色,记录抽气的次数。
(3)3位同学使溶液刚好变成无色时抽气的次数分别为50、60、65次,      次的最接近真实值,另两位同学不准确的原因为                            
(4)最终我们通过计算可以确定燃放点的二氧化硫含量是否超标。
【测定反思】
1.小明经过思考后认为在测定时可将右图所示的多孔球泡放入洗气瓶中,你认为加此仪器的好处是                

2.小强同学认为:实验方案需要抽气的次数太多,操作麻烦。与小亮讨论后,决定对设计的实验加以调整,以减少抽气的次数,他们调整的方案可能是                                                
3.三位同学经过对烟花爆竹的研究,明白了国家“禁放”的和“限放”的原因,你认为原因的是      
A 减少噪声污染  B 减少固体废弃物污染 C 减少大气污染  D 减少粉尘污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如右图所示,滴管中有液体甲,小试管中盛放着固体乙(足量),广口瓶中有少量饱和的澄清石灰水(试管底部浸没在澄清石灰水中)。当把甲溶液滴加到乙中后,过一会儿可看到石灰水变浑浊了,同时U形管中的a液面降低,b液面升高了。根据以上现象请你分析,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一定分别是稀盐酸和碳酸钙固体
B.甲、乙有可能分别是水和硝酸铵固体
C.石灰水变浑浊有可能是发生了物理变化
D.一定是CO2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沉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实验题

(5分)甲、乙两位同学分别用右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1)甲同学验证燃烧的条件。取一小块白磷放入广口瓶中,一段时间白磷没有燃烧,然后从分液漏斗中加入适量的________,白磷仍然没有燃烧,再从a管通入________,白磷发生燃烧,该实验________(填“能”或“不能”)证明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这两个条件。
(2)乙同学验证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为验证使石蕊变色的物质是碳酸而不是水或二氧化碳,应该采取的实验操作顺序是_____________(填序号,可重复选用)。
① 从b端通氮气          ②将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纸花放入广口瓶中
③ 从a端通二氧化碳      ④从分液漏斗中滴加适量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问答题

(5分)利用化学反应中气体产生的压力,可使多个化学反应依次发生,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A装置中的试剂足量,B、C、D中的试剂少量):

(1)打开A中分液漏斗的活塞,使稀盐酸逐滴滴下,A中的反应方程式是              
(2)B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3)C中开始和后来观察到的现象是                                       
(4)D中发生反应的方程式                                       
(5)E中的现象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