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7.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物质有甲、丙;
(2)在t3℃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小到大的顺序是丙<乙<甲;
(3)a点的含义是t2℃时甲、乙的溶解度相等.

分析 (1)据溶解度曲线可知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情况;
(2)据溶解度曲线可比较同一温度下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大小;
(3)溶解度曲线的交点表示该温度下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解答 解:(1)由图可知:甲、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2)由图可知:在t3℃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小到大的顺序是丙<乙<甲;
(3)a点是t2℃时甲、乙的溶解度曲线的交点,表示二者在该温度下的溶解度相等;
故答案为:(1)甲、丙;(2)丙<乙<甲;(3)t2℃时甲、乙的溶解度相等.

点评 明确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并能结合题意灵活分析解答,难度不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能源是当今世界日益关注的热点之一.
(1)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气.
(2)煤燃烧时排放出多种物质,其中造成酸雨的主要物质是B(填标号).
A.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
B.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
C.二氧化氮和二氧化碳
(3)从环保角度看,汽油、酒精、天然气和氢气四种燃料中,最理想的燃料是氢气.
(4)偏二甲肼(C2H8N2 )是飞船运载火箭所用的新型高能燃料.偏二甲肼中碳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为3:1,它与N2O4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2H8N2+2N2O4$\frac{\underline{\;点燃\;}}{\;}$3X+4H2O+2CO2,则X的化学式是N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1)乳酸的化学式为C3H6O3,试求:
①C3H6O3中氢、氧元素的最简质量比为3:24;
②C3H6O3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0%.
(2)现取10g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固体混合物,完全溶于水,滴加足量氯化钙溶液,产生5g沉淀.求该固体混合物中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碳酸氢钙溶于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5.几位同学根据下列各组实验装置图,设计和讨论了以下问题:

(1)
(ⅰ)实验仪器a的名称是长颈漏斗.
(ⅱ)若用装置B、D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 $\frac{\underline{\;MnO_2\;}}{\;}$2H2O+O2↑.
(ⅲ)用装置C收集的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大,此外该气体还应具备的性质是不能与空气中的成分发生反应.
(2)(ⅰ)铜锈的主要成分是Cu2(OH)2CO3,推测铜生锈除了与空气中的氧气和水有关外,还可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有关.
(ⅱ)铜锈受热分解后的产物是氧化铜、二氧化碳和水,证明铜锈受热分解有二氧化碳和水生成的一整套实验装置的连接顺序为AGE(填字母编号).
(ⅲ)U形管中的无水硫酸铜变为蓝色,证明产物中有水生成:证明产物中有二氧化碳生成的现象是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ⅳ)设计一个实验,验证铜锈受热分解后剩余的黑色固体是氧化铜(写出简要操作步骤,实验现象和结论)取少量固体放于试管中,然后加入稀硫酸;反应后黑色固体消失,溶液变成蓝色溶液,说明黑色固体是氧化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的是(  )
A.
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水稀释
B.
浓硫酸敞口放置一段时间
C.
向饱和石灰水中加入少量生石灰
D.
MnO2对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的影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2.同学们在学习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时,老师强调:“金属K、Ca、Na必须除外.”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对此产生了兴趣,并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将金属钠投入到硫酸铜溶液中,结果会怎样?
【查找资料】(1)少量钠通常保存在煤油中;
(2)钠是银白色的软金属,可用小刀切割,熔点97.81℃,沸点882.9℃,密度为0.97g/cm3
(3)钠是一种很活泼的金属,遇水发生剧烈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
【做出猜想】猜想Ⅰ:放出气体,生成蓝色沉淀,能置换出铜;
          猜想Ⅱ:放出气体,生成蓝色沉淀,不能置换出铜.
【实验探究】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 
 ①取10ml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硫酸铜溶液,倒入50ml的烧杯里
②取一块钠,用滤纸吸干表面煤油,再切取绿豆大小的一块,投入溶液中
 钠浮在液面上,熔化成闪亮小球,钠球游动,发出“嘶嘶”的声响,析出蓝色沉淀
【现象分析】(1)钠熔成小球是因为钠与水发生剧烈反应,反应放出的热量使钠熔化成小球.
(2)钠球游动,发出“嘶嘶”声响说明有气体产生.
(3)析出蓝色沉淀是因为2Na+2H2O=2NaOH+H2↑,2NaOH+CuSO4=Cu(OH)2↓+Na2SO4(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继续探究】有部分同学认为置换出的铜可能被蓝色沉淀掩盖,于是他们进一步探究: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 结论 
 取烧杯中少许沉淀于试管中,再向其中加入过量的稀硫酸 沉淀全部溶解,溶液变蓝色 
说明沉淀中不含红色的铜
【实验结论】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位于前面的金属(K、Ca、Na必须除外)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盐的溶液里置换出来.K、Ca、Na必须除外是因为K、Ca、Na盐溶液的反应先是和里面的水的反应生成碱和氢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下列有关实验现象或事实叙述错误的是(  )
A.切完西瓜的菜刀洗净擦干放在通风干燥处可以防止生锈
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C.用黄铜片(铜锌合金)和铜片相互刻画,黄铜片上留有划痕
D.将二氧化碳通入燃着的两支高低蜡烛的烧杯中,蜡烛自低到高依次熄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6.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填“增大”或“减小”).
(2)欲将t1℃甲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加入甲物质(合理均可)(任填一种).
(3)若甲物质中混有少量乙物质,可用降温结晶(或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甲.
(4)等质量甲、乙两种物质分别配成t2℃时的饱和溶液,需要水的质量大小关系是甲<乙(填“>”、“=”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如图所示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根据图示填空:
(1)随着温度的升高其溶解度反而减小的是c;在t2℃时,a与b的溶解度相等.
(2)t3℃时,a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溶剂、溶液的质量比为4:5:9
(3)由该溶解度曲线可知,从a的饱和溶液中提取a物质,应采用的方法是降温结晶(或冷却热饱和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