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烹饪鱼时通常将鱼煎过后,再加少许食醋和酒,这是因为它们可以反应生成具有特殊香味的乙酸乙酯(化学式为C4H8O2),每个乙酸乙酯分子是由____个原子构成的,乙酸乙酯的相对分子质量是________在乙酸乙酯中碳元素和氧元素的最简质量比是 ______;17.6g乙酸乙酯中所含氧元素的质量为___________g 。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化学小组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图中固定装置已略去)测定铜锌合金中锌的质量分数,探究过程如下:
①连接实验装置并检查装置气密性。
②向装置Ⅰ中的锥形瓶加入2.0g的铜锌合金样品粉末,由注射器缓缓注入稀硫酸,待到锥形瓶中不再产生气体时,准确读取注射器内读数,减少10.5mL稀硫酸,同时立即夹紧弹簧夹,移出装置Ⅲ中的导管,准确读取量筒内水的体积为214.0mL(注:样品中的杂质不参加反应
③装置Ⅰ中剩余固体物质经过适当处理后,准确称量其质量为1.4g
④该小组的三位同学利用实验过程测得不同数据,计算铜锌合金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
甲同学利用装置Ⅰ中反应前后固体的质量进行计算;
乙同学利用装置Ⅰ中加入稀硫酸的量进行计算;
丙同学利用装置Ⅲ中量取水的体积进行计算,并查得:在标准状况下,氢气的密度为0.09gL-1。
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Ⅰ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实验过程中须加入稀硫酸至不再产生气体,目的是___。
(2)步骤③中称量剩余固体之前的正确操作是_______、洗涤、干燥。
(3)根据实验测定的数据,上述三位同学中________(填“甲”、“乙”或“丙”)同学无法进行计算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
(4)化学小组同学发现:按照丙同学的方案进行计算,致使实验结果出现较大偏差。以下因素可能造成偏差的有________(填标号)。
A 移出装置Ⅲ时,导管内留存了一部分水
B 实验测量前,没有排除装置Ⅰ中的空气
C 数据处理时,未排除加入稀硫酸所占的体积
【答案】(1);使样品中的锌完全反应;(2)过滤;(3)乙;(4)AC;
【解析】
试题(1)由于铜排在了氢的后面,所以与酸不反应,反应物是锌和硫酸,生成物是硫酸锌和氢气,氢气后面标上上升符号;实验过程中须加入稀硫酸至不再产生气体,目的是使样品中的锌完全反应;(2)从铜和硫酸锌溶液的混合物中得到铜,先进行过滤,得到带有硫酸锌溶液的铜,再进行洗涤除去表面的硫酸锌,再进行干燥除去水即可;(3)根据加入稀硫酸的量进行计算需要知道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而题中没有告知;(4)由于锌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时,放出热量,如果没等冷却到室温,根据热涨冷缩的原理可知进入量筒中水偏多,所以误认为得到的氢气多,再就是数据处理时,未排除加入稀硫酸所占的体积,计算的结果就偏大;
考点:金属的化学性质;化学方程式;实验误差分析;
点评:熟记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知道排在氢之前的金属和稀盐酸或者硫酸反应生成氢气,而排中氢之后的金属和稀盐酸或者稀硫酸不生成氢气;化学反应中物质的质量比都是纯净物之间的质量比,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本题容易出错的地方是对实验结果的评价,要知道锌与硫酸反应放出热量,会造成相应的误差,必须冷却到室温才能进行观察和计算。
【题型】实验题
【结束】
30
【题目】用1000t含氧化铁80%的赤铁矿石,理论上可以炼出含铁96%的生铁的质量是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水道堵塞是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下水管里的淤积物主要为油污、食物残渣、毛发等。“管道通”可使堵塞的管道畅通无阻。化学兴趣小组对“管道通”中的物质进行了探究:
(查阅资料)
(1)氢氧化钠是强碱,能去除油污,腐蚀毛发一类的东西,常用于疏通管道。
(2)铝粉呈银白色。铝粉与强酸、强碱溶液都能迅速反应放出氢气,同时放出大量热。
①铝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②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2NaAlO2+3H2↑
(1)(猜想与验证)打开一盒“管道通”,内有一袋白色固体颗粒和一袋银白色粉末。
(1)猜想:白色固体颗粒为氢氧化钠。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①将几粒白色颗粒放在表面皿上,露置在空气中片刻。 | _____ |
②将几粒白色颗粒放入盛有少量水的试管中,并用手触摸试管外壁。 | 试管外壁温度升高 |
③向步骤②得到的溶液中放入一段羊毛线,加热一段时间。 | 羊毛线缩小 |
结论:白色固体颗粒为氢氧化钠。
(2)猜想:银白色粉末为铝粉。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①取少量该粉末于洁净的试管中,滴加稀盐酸,用手触摸 试管外壁,点燃反应产生的气体 | 产生大量气泡,试管外壁温度明显升高,气体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
②取少量该粉末于洁净的试管中,滴加_____,用手触摸 试管外壁,点燃反应产生的气体 |
结论:银白色粉末为铝粉。
(应用)
(2)使用“管道通”时,先将银白色粉状固体添加入被堵塞的管道中,再加入白色固体颗粒,倒入一杯水,堵上管道口。管道内可能出现的现象是_____.(填序号)
A.管道内温度明显升高
B.产生大量气体
C.管道被疏通
(3)“管道通”内的两种物质必须密封保存,否则会发生变质。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其中的原因: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用化学符号填空:
(1)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___;
(2)写出硫酸钠的化学式并标出钠元素的化合价___;
(3)2个氧原子:___
(4)某微粒的结构示意图为,该微粒的符号___;
(5)含有10个电子且带两个单位正电荷的阳离子___;
(6)保持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在温度为_____℃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甲、乙两物质中,通过升温的方法能将接近饱和的溶液变为饱和溶液的是_____;
(3)t2℃时,将8g甲物质投入到10g水中,充分溶解后得到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精确到0.1%);
(4)用一定的方法,将乙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
a溶剂的质量可能不变
b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变大
c溶液的质量可能不变
d溶质的质量一定变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生活中常遇见铜制品生锈的情况.活动课上,同学们设计实验对铜锈进行了如下探究活动.
探究活动一:验证铜锈的组成
【査阅资料】①铜锈为绿色,其主要成分是Cu2(OH)2CO3.②白色的硫酸铜粉末遇水能变为蓝色.③碳不与稀硫酸反应.④氧化铜为黑色固体,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溶液.
【进行实验1】同学们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并进行实验.
实验橾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①按如图组装仪器,装入药品. ②加热铜锈,直至不再有气体产生,停止加热. | 绿色固体变为黑色;硫酸铜粉末变为蓝色;烧杯中液体变浑浊. | 加热铜锈生成的物质有 ; 铜绣由 元素组成; 烧杯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
③冷却后,向试管中固体 加入适量稀硫酸,稍加热. | 黑色固体溶解,溶液变 为蓝色. |
【进行实验2】同学们进行了下面的4个实验,每天观察一次现象,一段时间后,发现只有实验4中的铜丝生锈了,且与水接触的部分生锈更明显.
序号 | 实验内容 | 实验结论 | 实验反思 |
实验1 | 在干燥环境中,铜不易生锈 | (1)实验2和3中使用的是经煮沸后迅速冷却的蒸馏水,其原因是 . (2)如果要证明铜生锈的快慢是否与二氧化碳的浓度有关,还需要补充的一个实验内容是 | |
实验2 | |||
实验3 | |||
实验4 | 铜生锈的条件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学习了酸和碱的化学性质后,实验小组的同学利用氢氧化钠与稀硫酸进行实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同学们对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成分产生了兴趣,请你与他们一起进行以下探究。
(提出问题1)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物质?
(进行猜想1)(1)甲同学认为溶液中的溶质只有Na2SO4。
(2)乙同学认为溶液中的溶质是Na2SO4和H2SO4
(3)丙同学认为溶液中的溶质是Na2SO4和NaOH
(查阅资料)Na2SO4溶液显中性。
(实验验证1)实验操作①:取少许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将打磨光亮后的铝片放入试管的溶液中。观察到铝片逐渐溶解,并有大量气泡冒出。实验结论:猜想(2)成立。
实验操作②:取少许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向试管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溶液。观察到溶液变成_____色。实验结论:猜想(3)成立。
(反思交流)(1)打磨铝片的目的是_____。
(2)对于实验出现不同的结论,同学们咨询老师后得知:铝与氢氧化钠反应也会有气体产生,经过讨论,同学们一致认为反应后的溶质由_____(写化学式)组成。
(提出问题2)铝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的气体可能是什么?
(进行猜想2)同学们认为产生的气体可能是氢气,一定不是CO 2,原因是_____。
(实验验证2)实验小组的同学们设计如图所示实验装置检验生成的气体后,验纯后点燃气体,观察到_____,证明反应生成的气体是氢气。
(知识拓展)生活中能否用铝制品来盛放强碱性溶液?_____(填“能”或“不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兴趣小组同学为了测定某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称取25.0g珍珠粉样品,进行四次高温煅烧、冷却、称量剩余固体的重复操作(杂质不参加反应),记录数据如下:
操作次数 | 第1次 | 第2次 | 第3次 | 第4次 |
剩余固体质量(g) | 21.6 | 19.2 | 16.2 | 16.2 |
试计算:
(1)完全反应后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是__g。
(2)求珍珠粉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