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实验室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28g制取氧气,完全反应后剩余固体质量为18.4g,请计算:

(1)生成氧气的质量;

(2)原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

(1)9.6g(2)24.5g 【解析】(1)在加热和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氯酸钾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生成的氧气会逸散到空气中,故固体减少的质量即为生成的氧气的质量。 生成氧气的质量 m(O2)=28.0g-18.4g=9.6g; (2)利用化学方程式,根据氯酸钾与氧气反应的质量比即可计算出氯酸钾的质量。 设氯酸钾的质量为x; 2KClO3 2KCl+3O2↑ 24...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沪教版九年级全册化学:2.1《性质活泼的氧气》同步测试卷 题型:单选题

某无毒气体的密度约是空气密度的5/9,且极难溶于水,那么收集该气体的方法是( )

①向上排空气法    ②向下排空气法    ③排水法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①②③

C 【解析】 某无毒气体的密度约是空气密度的5/9,则该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小,可以选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该气体极难溶于水,可以用排水法收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福建省龙岩市2018届九年级中考补考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人体必需的元素中,缺乏会引起贫血的是

A. I B. Fe C. Ca D. Zn

B 【解析】 铁是人体血液中血红蛋白重要的组成元素之一,人体缺铁会引起贫血。故选B。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江西省2018届九年级中考模拟化学测试卷(一) 题型:选择填充题

下列食物中富含油脂的是(___)

A.肥肉 B.牛奶 C.米饭 D._____________

A花生油或色拉油或动物脂肪 【解析】 A、肥肉中富含油脂,故选项正确;B、牛奶中富含蛋白质,故选项错误;C、米饭中富含淀粉,淀粉属于糖类,故选项错误。故选A。D、食用油中富含油脂,如:花生油或色拉油或动物脂肪。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江西省2018届九年级中考模拟化学测试卷(一) 题型:单选题

下列碳单质的各种用途中,利用了其化学性质的是

A.做钻头 B.做电极 C.冶炼金属 D.做冰箱除味剂

C 【解析】必须经化学变化才能表现的性质叫化学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的性质叫物理性质. A做钻头利用了金刚石硬度大的物理性质;B.做电极利用了石墨有良好的导电性的物理性质;C.冶炼金属,利用了碳的还原性,能和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金属单质,是化学性质; D.做冰箱除味剂利用了碳的吸附性的物理性质;选C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总复习综合检测试卷(一) 题型:简答题

多角度认识物质,能帮助我们更全面地了解物质世界。以氧气和二氧化碳为例,回答下列问题:

(1)认识物质的组成和构成

①从宏观上看,氧气和二氧化碳都由__________(填“元素”“原子”或“分子”,下同)组成。 

②从微观上看,氧气和二氧化碳都由_________________构成。 

(2)认识物质的性质

①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纳米铁粉在氧气中可自燃生成氧化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 

②将蘸有酒精的棉芯点燃后放入烧杯中,向烧杯中缓缓倾倒二氧化碳,观察到烧杯中的棉芯自下而上熄灭(如图1)。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有_________________由此可推知的灭火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若使棉芯下半段恢复燃烧,操作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 

(3)认识物质的制法

①某同学用软塑料瓶自制气体发生装置,通过捏放瓶身可随时控制反应发生和停止(如图2)。若利用该装置制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若利用该装置制二氧化碳,无纺布包内药品为_________________ (写名称)。 

②工业上常用液化空气制氧气,该过程发生_________________(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4)辩证地认识物质

①量变引起质变。例如:碳在充足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在不充足的氧气中燃烧生成______(写化学式)。 

②功过相对论。从“二氧化碳导致温室效应”的事实分析,“过”:使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等;

元素分子4Fe+3O22Fe2O3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使燃烧物隔绝空气(或氧气)将棉芯从烧杯中取出(合理均可)2H2O22H2O+O2↑(合理均可)大理石(合理均可)物理变化CO(或CO和CO2) 【解析】 根据物质的组成;纳米铁粉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铁;二氧化碳的性质;制取氧气的原理; 碳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或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混合物进行分析解答。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总复习综合检测试卷(一) 题型:单选题

对一些生活中的事实解释不合理的是(  )

A. 汽车燃料使用乙醇汽油可以减少空气污染物的排放

B. 空气受压后体积变小,因气体分子间隔变小

C. 镁粉制作照明弹,因镁粉燃烧发出耀眼白光

D. 蜡烛燃烧后质量减轻,因该反应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D 【解析】 A、汽车燃料使用乙醇汽油可以减少汽车尾气对空气的污染,故A正确;B、分子间存在间隙,空气受压后体积变小,是因气体分子间隔变小,故B正确;C、镁粉燃烧发出耀眼白光,镁粉制作照明弹,故C正确;D、蜡烛燃烧后质量减轻,因为蜡烛在反应中被消耗,生成的水和二氧化碳逸散到空气中去了,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故D错误。故选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河南省2018届九年级中考套卷化学综合训题(一) 题型:简答题

小王习惯把手机放在床上充电,某天早上起床后他忘记拿手机也没有关闭电源就去上班了。中午回家后发现从卧室门缝往外冒黑烟,他立即打开门窗,结果原本只是冒黑烟的被子瞬间燃起了火焰。

(1)试分析被子瞬间燃起火焰的原因_____________。

(2)这种情况应该采取什么方法灭火_____________?

打开门窗时空气流动,提供了充足的氧气,使燃烧更旺。先切断电源,然后用水或者灭火器灭火。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燃烧和灭火的知识以及火场逃生的方法,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1)长时间充电会导致被子温度过热,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引发燃烧,但是卧室内氧气不充足,所以冒黑烟,当打开门窗时,空气流通,空气中氧气含量增加,所以迅速燃烧; (2)为了防止触电,先切断电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江西省2018届九年级中考模拟化学测试卷(二) 题型:单选题

下列事故处理方法错误的是

A.发生火灾时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低下身子沿墙壁跑出火灾区

B.档案资料起火,立即用泡沫灭火器灭火

C.发生煤气中毒,立即将中毒人员移到通风的地方救治

D.浓硫酸沾到皮肤上,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

B 【解析】 试题A.发生火灾时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低下身子沿墙壁跑出火灾区,是正确的叙述;B.档案资料起火,立即用泡沫灭火器灭火,是错误的叙述,因为产生的水会损坏档案材料;C.发生煤气中毒,立即将中毒人员移到通风的地方救,是正确的叙述;D.浓硫酸沾到皮肤上,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是正确的叙述;故答案选择B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