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且密度空气大,所以所有的物质着火燃烧都能用二氧化碳来灭火

B. 二氧化碳是造成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气体,环境监测中心在公布城市空气质量状况时应包括该气体

C. 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消耗途径主要是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所以要大力提倡植树造林,增大绿化面积

D. 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石蕊试液变红,是二氧化碳使石蕊试液变红的

ABD 【解析】 A、不是所有的物质着火燃烧都能用二氧化碳来灭火,例如镁燃烧,故错误;B、二氧化碳无毒,环境监测中心在公布城市空气质量状况时不包括该气体,故错误;C、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消耗途径主要是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所以要大力提倡植树造林,增大绿化面积,故正确;D、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石蕊试液变红,是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的碳酸使石蕊试液变红,故错误。故选ABD。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7-2018学年仁爱版九年级化学专题三第一单元基础题 题型:单选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原子核由电子和质子构成 B. 在原子中质子数等于中子数

C. 空气里氮气、氧气等分子均匀地混合在一起 D. 在化学变化中能够再分的粒子是原子

C 【解析】 A、原子核是由质子与中子构成的,故A错误;B、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故B错误;C、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所以空气里氮气、氧气等分子均匀地混合在一起,故C正确;D、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分子在化学反应中可以再分,故D错误。故选C。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9届九年级仁爱版化学上册专题二空气和水单元检测试卷 题型:多选题

下列关于氧气和二氧化碳两种气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二氧化碳没有毒性,但不能供给呼吸

B. 氧气能支持燃烧,是一种可燃性气体

C. 二氧化碳气体可用于人工降雨

D. 在实验室中两种气体可以用相同的装置制取

AD 【解析】 A、二氧化碳本身没有毒性,不能供给呼吸,故选项说法正确;B、氧气能支持燃烧,但不具有可燃性,不是一种可燃性气体,故选项说法错误;C、固态的二氧化碳(干冰)升华时吸收大量的热,可用于人工降雨,二氧化碳气体不能用于人工降雨,故选项说法错误;D、实验室制取氧气可采用分解过氧化氢溶液的方法,制取二氧化碳可采用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均属于固液常温型,可以用相同的装置制取,故选项说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9届九年级仁爱版化学上册专题二空气和水单元检测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有关水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氢气燃烧生成水和电解水都是化学变化 B. 自来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氧化物

C. 净化水的方法中,净化程度最高的是蒸馏 D. 用肥皂水可以区分硬水和软水

B 【解析】 A、氢气燃烧生成水、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都有新物质生成,都属于化学变化,故A正确;B、自来水中含有可溶性杂质,而不是氧化物,属于混合物,故B错误;C、蒸馏可以得到几乎纯净的水,所以净化水的方法中,净化程度最高的是蒸馏,故C正确;D、用肥皂水可以检验硬水和软水。向水中加入肥皂水时,如果产生的泡沫较多就是软水,如果产生的泡沫较少就是硬水,故D正确。故选B。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章身边的化学物质单元检测试卷 题型:科学探究题

过氧化钠是一种浅黄色固体.某次科技活动中,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将包有固体的棉花放入烧杯中(见右图),缓慢倒入后发现下面的蜡烛先熄灭,上面的后熄灭,同时也惊奇的发现棉花燃烧起来了.

.实验过程中“下面的蜡烛先熄灭,上面的后熄灭”的现象说明二氧化碳具有________的性质.

.棉花为什么会燃烧呢?小组同学联想起物质燃烧的相关知识,推理出棉花要燃烧,除了满足“棉花是可燃物”这一条件外,还需满足另外两个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

[提出问题]在实验中是如何给棉花燃烧提供上述条件的呢?

查阅资料:在常温下均能发生化学反应.无水硫酸铜遇水由白色变成蓝色.

设计实验:经过讨论后,小组同学设计了如图的实验进行探究.

[实验步骤]①按右图装配好装置,并检查其气密性;

②相关的试剂放入对应的仪器中;

③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把稀盐酸注入锥形瓶内,并固定活塞位置;

④一段时间后,在处放置一根带火星的小木条,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

干燥管中没有出现蓝色;

带火星的小木条复燃;

饱和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

装置的烧杯内“饱和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反应中________(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小木条复燃”说明了反应产生了________.使棉花满足了燃烧条件.

不助燃也不可燃、密度大于空气;与氧气接触,达到着火点;除去;放出;除去放出氧气 【解析】 Ⅰ.根据燃烧的条件和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缓慢倒入CO2后下面的蜡烛先熄灭,上面的后熄灭,说明氧气由下向上缺少,同时也说明CO2密度大,不燃烧,也不助燃; Ⅱ.根据燃烧的条件,棉花要燃烧,除了满足“棉花是可燃物”另外两个条件是;氧气或空气,达到着火点; [实验分析和结论]根据实验装置和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章身边的化学物质单元检测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关于水的一些说法正确的是( )

A. 纯净的水是一种单质 B. 纯净的水中不含有任何化学元素

C. 只要清澈透明的水就是纯净水,就能饮用 D. 长期饮用纯净水对健康无益

D 【解析】 A、纯净的水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不是单质,故选项错误;B、纯净的水中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故选项错误;C、清澈透明的水中可能含有有害的物质,不一定能饮用,故选项错误;D、纯净水中不含有人体所需要的矿物质,长期饮用无益健康,故选项正确。故选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章身边的化学物质单元检测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关于的说法不科学的是( )

A. 富氧空气可用于潜水、医疗急救

B. 氧气能支持燃烧,可做燃料

C. 氧气在燃烧的反应中能提供氧,因而具有氧化性

D. 氧气在低温、高压时能变为液体或固体

B 【解析】 A、氧气能供给呼吸,所以A的说法正确;B、氧气有助燃性,但不能燃烧,不能作燃料,所以B的说法错误;C、氧气具有氧化性,所以C的说法正确;D、物质一般有三态的变化,氧气在低温、高压时能变为淡蓝色的液体或固体,所以D说法正确。故选B。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仁爱版九年级化学上专题一走进化学殿堂单元检测试卷 题型:多选题

下列叙述符合化学史实的是( )

A. 最早使用湿法冶金的国家是中国

B. 最早提出原子论的科学家是汤姆生

C. 最早提出分子概念的科学家是道尔顿

D. 最早提出空气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化学家是拉瓦锡

AD 【解析】 A、我国在西汉时代就有“曾青得铁则化为铜”之说,因此最早使用湿法冶金的国家是中国;故选项正确;B、英国的科学家道尔顿创立了近代原子学说,故选项错误;C、提出分子概念的科学家是阿伏伽德罗,故选项错误;D、1774年法国化学家拉瓦锡通过实验得出了一个重要的结论: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故选项正确。故选A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松山区2017届九年级期末质量监控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认识物质是一分为二的,下列对物质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 氧气可供给呼吸,也能用于食物保鲜

B. CO可用于炼铁,也可导致人中毒

C. 铁生锈造成钢材损失,也可用于食品防腐

D. CO2可用于灭火,但过量排放也能导致温室效应增强

A 【解析】 A、氧气可供呼吸,但不能用于食物保鲜,故A错误;B、CO具有还原性,可用于炼铁,也可导致人中毒,故B正确;C、铁粉在与水和氧气同时接触时易生锈,利用铁的这点性质,可以作食品双吸剂,故V正确;D、CO2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可灭火,但过量排放也可导致温室效应增强,故D正确。故选A。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