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乙、丙三种物质是初中常见的化学物质,甲、乙都是化合物,丙是单质。甲、乙都含有相同的两种元素。它们之间有如图所示转化关系。(“→”表示转化,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已略去)
(1)丙的物质名称为:_____,请写出丙的一种化学性质_____;
(2)请写出甲转化为乙的文字表达式:_____,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
氧气能支持燃烧过氧化氢水+氧气分解反应 【解析】 甲、乙都是化合物,丙是单质;甲、乙都含有相同的两种元素,由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水和氧气能相互转化,则甲为过氧化氢溶液,乙是水,丙是氧气;(1)丙的物质名称为氧气,氧气能支持燃烧;(2)甲转化为乙,即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过氧化氢水+氧气;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科粤版化学九上2.3构成物质的微粒(II)--原子和离子 练习 题型:填空题
下图中A、B、C、D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C、D属于_______种元素的粒子;
(2)A、B、C、D四种粒子中,不具备稳定结构的是_________(填序号);
(3)D中x=________;
(4)A与C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
(1)3;(2)B;(3)8;(4)MgCl2 【解析】 试题元素的种类有原子的质子数决定 故⑴ 图中A、B、C、D属于3中元素的粒子;微粒的稳定结构是最外层有8个电子的情况故观察可知⑵ A、B、C、D四种粒子中,不具备稳定结构的是B;⑶ D中x=8,因为是稀有气体氩不容易得到电子也不容易失去电子,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解题;⑷ A与C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是MgCl2,依据分子对外不...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江苏省无锡市滨湖区2018届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填空题
如图是某品牌家用燃气灶结构图【解析】
①图中属于金属材料的有_____(填一种即可)。
②燃气灶所用燃气有煤气、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等。天然气属于_____(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写出天然气的主要成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
③熄灭燃气灶的方法是关闭阀门,其依据的原理是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9届九年级科粤版化学上册2.1.1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空气的成分同步练习题 题型:实验题
如图是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装置图。实验如下:用注射器抽取30 mL空气(活塞拉至30 mL刻度处),硬质玻璃管中空气的体积为50 mL,在硬质玻璃管中放入过量的铜粉,在右侧导管口套上瘪的气球,点燃酒精灯,反复推拉注射器和挤压气球,待充分反应后,冷却至室温,将气球中气体全部挤入硬质玻璃管,注射器中气体的体积为14 mL。(提示:铜在加热条件下能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
(1)写出铜粉与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
(2)实验时,铜粉过量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用木炭代替铜粉进行相同实验。
(3)实验测得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为________。
铜+氧气氧化铜充分消耗空气中的氧气不能20%(或) 【解析】 (1)该实验的原理是:铜粉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铜+氧气 氧化铜; (2)实验时,为了完全除去空气中的氧气,铜粉必须是过量的,否则得出的结果不准确,铜粉与氧气反应生成固体氧化铜,而木条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瓶内气压基本不变,无法测量氧气的含量,故不能用木炭代替铜粉进行相同实验; (3)...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9届九年级科粤版化学上册2.1.1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空气的成分同步练习题 题型:单选题
空气的成分中能使酥脆的饼干变软的是( )
A. 氮气 B. 氧气 C. 稀有气体 D. 水蒸气
D 【解析】 试题根据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性质与作用分析解答.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稀有气体和其它气体和杂质,能使酥脆的饼干变软的水蒸气,故选项D正确。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湖北省武汉市七校联考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对教材中“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实验进行了大胆改进。选用18×180mm的试管和针筒注射器(总体积为45 mL)进行了实验,效果良好。
关于以上两组实验,有如下说法:①图Ⅰ实验红磷在瓶中燃烧时的主要现象是产生大量白色烟雾。②图Ⅰ实验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才能打开止水夹。③若图Ⅰ实验从开始到结束止水夹始终未夹紧会导致测定结果偏小。④按图Ⅱ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前,将注射器的活塞从20mL刻度处推至15mL处,然后松手,若活塞仍能返回20mL刻度处,则说明装置不漏气。⑤按图Ⅱ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当红磷与氧气充分反应后,移开酒精灯,待冷却并打开弹簧夹,注射器活塞将从15mL刻度处慢慢前移到约为3mL刻度处才停止。其中正确说法的个数有( )
A. 5个 B. 4个 C. 3个 D. 2个
C 【解析】 根据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原理、所用药品、实验现象以及实验操作的注意事项来分析解答:①红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白色固体,所以图Ⅰ实验红磷在瓶中燃烧时的主要现象是产生大量白烟,故错误;②图Ⅰ实验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才能打开止水夹,故正确;③若图Ⅰ实验从开始到结束止水夹始终未夹紧会导致测定结果偏小,故正确;④按图Ⅱ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前,将注射器的活塞从20mL刻度处推至15mL处,然...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广东省2019届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测试卷 题型:科学探究题
张燕和潘虹同学对市场上销售的一种分袋包装的薯片产生兴趣,因为薯片包装在充满气体的小塑料袋内,袋内的气体充得鼓鼓的,看上去像一个小“枕头”,她们认为这种充气包装技术主要是为了使食品能够长时间保鲜、保质和不易压碎。那么,这是什么气体呢?张燕同学猜想是二氧化碳,潘虹同学猜想是氧气。
(1)请你帮她们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方案,判断张燕同学的猜想是否正确,简要写出操作步骤:____________,张燕同学的猜想如果正确,现象应该是____________。
(2)你认为食品包装对所充气体的要求是:①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
(3)根据(2)中的要求,你认为_____________ (填“张燕”或“潘虹”)同学的猜想可能正确。
将包装袋内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无毒不与食物发生反应廉价、易获得张燕 【解析】 (1)二氧化碳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检验袋中的气体是二氧化碳气体的方法是将袋中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如变浑浊,说明是二氧化碳气体。 (2)袋内充入的气体是为了防止薯片变质,增加保质期,故要求该气体无毒、不能与食物发生反应、廉价易得。 (3)二氧化碳是无毒气化学性质不活泼...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广东省2019届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测试卷 题型:单选题
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于食品防腐
B. 稀有气体常用于医疗急救
C. 二氧化碳在空气中含量增多会引起温室效应增强,属于空气污染物
D. 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属于可燃物
A 【解析】 A.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于填充食品包装袋内,隔绝氧气防止食物因缓慢氧化而变质;B.氧气能常用于医疗急救;C.二氧化碳在空气中含量增多会引起温室效应,但不属于空气污染物;D.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属于助燃物;选A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广东省2019届九年级化学:第九单元测试卷 题型:单选题
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t2 ℃时,将甲、乙的两种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1℃,所得溶液都是饱和溶液
B. t1 ℃时,向50 g水中加入甲可得80 g饱和溶液,则乙在该温度下的溶解度为60 g
C. 甲中混有少量乙时,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
D. t2 ℃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种溶液分别降温到0 ℃,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小于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D 【解析】 根据题目信息和溶解度曲线可知: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都是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而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变化比乙大;t2℃时,将甲、乙的两种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1℃,所得溶液都是饱和溶液正确;t1℃时,向50g水中加入甲可得80g饱和溶液,则乙在该温度下的溶解度为60g正确;甲中混有少量乙时,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正确;t2℃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种溶液分别降温到0℃,...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