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3.下列资源的利用过程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A.风力发电B.石油分馏得到汽油等
C.海水晒盐D.煤干馏得到煤焦油等

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确定.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要依据在变化过程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生成其他物质的是化学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是物理变化.

解答 解:A、风力发电是利用风力使轮子转动做功发电,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误;
B、分馏的原理,是利用液体混合物中各成分的沸点不同,进行逐一先汽化后冷却液化,分离成相对纯净物质的过程,只是将原来的物质分离,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石油就是由沸点不同的汽油、煤油、柴油等混合而成,通过分馏将它们分离,是物理变化,故B错误;
C、海水晒盐是水分蒸发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误;
D、煤主要有褐煤、烟煤、无烟煤、半无烟等,大多煤,质地疏松,多用于动力发电、民用燃烧提供热量等.焦炭是煤经过高温干馏(隔绝空气加强热)而成,质硬,多用于炼铁.煤焦油是煤干馏得到的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搞清楚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解答本类习题的关键.判断的标准是看在变化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一般地,物理变化有物质的固、液、气三态变化和物质形状的变化.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下列现象的产生,与空气中的水蒸气无关的是(  )
A.酥脆的饼干放置在空气中变软
B.夏天从冰柜中拿出矿泉水,一会儿瓶壁上出现水珠
C.冬季的早晨看到窗户的玻璃上有“冰花”
D.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或干涸深井使人感到气闷、头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4.小明用如图A所示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1)实验时,取下橡胶塞,点燃红磷后迅速伸入集气瓶中并旋紧橡胶塞,这时看到的现象是红磷继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该实验中红磷需稍过量,目的是充分反应掉集气瓶中的氧气;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磷+氧气 $\stackrel{点燃}{→}$五氧化二磷若将红磷换成木炭粉,该实验能否成功?不能(填“能”或“不能”).理由是碳与氧气反应,消耗氧气,但同时又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瓶中的压强没有减小
(2)小明又设计了如图B所示的改进装置,其优点是操作简单或实验误差小或不污染空气等(只需写一点).从理论上分析,玻璃管内液面最终将上升至1处(填“1”、“2”、“3”、“4”),但实测结果液面往往偏低,其原因可能是
红磷不足或未冷却到室温就观察(只需写一条);
(3)他在一本参考书上发现,镁居然能在氮气中燃烧.于是他用镁代替红磷做起了这个实验,实验完毕,你认为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大于(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总容积的$\frac{1}{5}$.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的微观过程可以用如图表示:

(1)从图中你能得到的信息:宏观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生成了氯化氢,微观每个氢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构成的.
(2)该反应属于化合基本反应类型;
(3)此反应过程中,反应前氯元素的化合价是0,反应后氯元素的化合价是-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8.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据图回答:
(1)P点表示的意义t1℃时,A、C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要使一杯不饱和的A溶液变为饱和溶液的方法升高温度(填一种).
(3)t2℃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C>B>A.
(4)若B溶液中含有少量C,则提纯B的方法蒸发溶剂.
(5)t2℃时,分别将等量的A、B、C三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时析出晶体最多的是C.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用高锰酸钾取氧气有下面些操作:①加热;②收集氧气;③向试管中装入药品,并固定在铁架台上;④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⑤停止加热;⑥将导管从水槽中取出.正确操作的顺序是(  )
A.①②③④⑤⑥B.④③⑥⑤①②C.③②①④⑥⑤D.④③①②⑥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研究物质的性质,通常取纯净物.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A.海水B.汽水C.D.石灰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掌握化学用语是学好化学的关键,下列化学用语与含义相符的是(  )
A.Fe3O4---四氧化三铁B.2H----2个氢元素
C.O2-----2个氧原子D.Na----钠离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下列粒子中不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是(  )
A.氧分子B.氧原子C.铁原子D.二氧化碳分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