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酸奶是以新鲜的牛奶为原料,经过杀菌后再向牛奶中添加有益菌,发酵后,再冷却灌装的一种牛奶制品。酸奶不但保留了牛奶的营养,而且某些方面更优于牛奶。

酸奶比牛奶更容易被人体消化吸收,因为在发酵过程中,牛奶中约20%的糖、蛋白质被分解成为小分子,同时产生人体所必需的多种维生素。发酵后产生的乳酸可有效提高钙、磷在人体中的吸收。

酸奶中含有大量乳酸菌,乳酸菌把乳糖转化成乳酸,使得牛奶的酸度升高。酸度可以影响酸奶的口感和营养。研究者选取某种市面常见的酸奶进行实验,数据如下图所示:

酸奶喝得过多会导致胃酸过多,影响胃黏膜及消化酶的分泌,对于健康的人来说,每天250克左右是比较合适的。而且最好不要在空腹时喝含有乳酸菌的酸奶,一般选择饭后喝效果比较好。

近年来,常温酸奶逐渐流行起来。常温酸奶和低温酸奶的加工工艺不同。低温酸奶仅在生牛乳状态时经过一道灭菌处理,乳酸菌可以存活其中,但保存条件苛刻,需低温存储,且保质期较短。而常温酸奶需要进行“巴氏灭菌热处理”,该处理方式会杀灭一切细菌,所以可以常温保存较长时间。

酸奶营养美味,建议在购买的时候,仔细看配料表,根据需求去选择。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新鲜牛奶制作酸奶的过程属于_________变化(填“物理”或“化学”)。

(2)酸奶是补钙佳品,这里的“钙”指的是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钙元素 B.钙原子 C.钙单质

(3)酸奶中的蛋白质更易消化和吸收,原因是____________。

(4)由图中数据可知,影响酸奶酸度的因素有____________。

(5)下列说法中,不合理的是_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酸奶营养丰富,但要注意适量饮用

B.酸奶适宜在饭前饮用

C.常温酸奶中含有丰富乳酸菌

D.酸奶更有利于人体对钙的吸收

化学A 发酵过程中约20%的糖、蛋白质被分解成为小分子时间、温度B 【解析】 (1)由题文可知,鲜奶生产酸奶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故是化学变化; (2)补钙物质中的钙不是以分子、原子或单质的形式存在,是指钙元素,故选A; (3)酸奶在发酵过程中约20%的糖、蛋白质被分解成为小分子,更易消化和吸收; (4)由图可知温度越高,酸碱度越高,时间越长,酸碱度越高,故与时间和温...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人教版2018届九年级上册化学:第3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单元测试 题型:单选题

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下列物质由阴、阳离子构成的是(  )

A. 二氧化碳 B. 黄金 C. 氖气 D. 氯化钾

D 【解析】 根据金属和大多数固态非金属单质等由原子构成,有些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如水、气态非金属单质等,有些物质是由离子构成的,如氯化钠,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A、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B、黄金属于金属单质,是由金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选项错误;C、氖气属于稀有气体单质,是由氖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选项错误;D、氯化钾是由钾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是由阴、阳离子构成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北京市昌平区2018届九年级二模化学试卷 题型:实验题

请从A或B两题中任选1个作答,若两题均作答,按A计分。

A 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

B 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NaCl溶液

(1)涉及到的实验操作依次是______(填序号)。

(2)蒸发过程中,需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作用是_______。

(1)涉及到的实验操作依次是______(填序号)。

(2)溶解过程中,需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作用是________。

可供选择的实验操作:

A.溶解

B. 称量固体

C. 蒸发

D. 过滤

E. 量取

ADC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BEA加速溶解 【解析】 根据粗盐提纯的步骤以及溶液配制的操作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A、(1)除去粗盐中难溶性杂质,需要经过溶解、过滤和蒸发的操作;(2)在进行蒸发时需要用玻璃棒不断的搅拌,是为了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B、(1)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时,需要的操作是称量固体、量取液体和溶解三步;(1)溶解时玻璃棒起到的是搅拌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北京市昌平区2018届九年级二模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元素周期表中钚元素的信息如图所示,其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A. 94 B. 150

C. 244 D. 338

A 【解析】 原子中:根据“原子序数=核内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则钚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94,故A正确。故选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北京市丰台区2018届九年级5月统一测试(一模)化学试卷 题型:实验题

实验小组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

已知:甲瓶中充满二氧化碳,乙中液体是水,实验前K关闭。

(1)将胶头滴管中的浓NaOH溶液挤入瓶中,振荡,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2)打开K,观察到乙中导管口有气泡冒出,原因是____________。

(3)将分液漏斗中的稀盐酸注入甲中,观察到乙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

2NaOH+CO2====Na2CO3+H2O甲中二氧化碳被消耗,压强减小,乙中气体进入甲,压强减小,空气进入乙长玻璃管内液面上升 【解析】 (1)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反应方程式为2NaOH+CO2====Na2CO3+H2O; (2)甲装置中的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使瓶内压强降低,故打开开关后,部分乙装置中的气体进入甲装置,故乙装置的气压也降低,故空气进入乙装...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北京市丰台区2018届九年级5月统一测试(一模)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已知KNO3的溶解度如下表所示

温度/℃

10

20

30

40

50

60

70

溶解度/g

20.9

31.6

45.8

63.9

85.5

110

138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KNO3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B. 20℃时,向100g水中加入35g KNO3,充分搅拌,所得溶液质量为135g

C. 通过升高温度,能将恰好饱和的KNO3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

D. 30℃时,饱和KNO3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

B 【解析】 A、由溶解度表可知,KNO3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正确; B、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31.6g,故向100g水中加入35g KNO3,充分搅拌,最多能溶解31.6g的硝酸钾,故所得溶液质量为131.6g,故选项错误; C、KNO3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通过升高温度,能将恰好饱和的KNO3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正确; D、30℃时,硝酸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北京市丰台区2018届九年级5月统一测试(一模)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符号能表示两个氧分子的是

A. O2 B. 2O C. 2O2 D. 2O2-

C 【解析】 试题表示氧分子用化学式,不用元素符号表示,表示分子的个数需将化学式前加上对应的数字即可,故选C.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江西省上饶市广丰区2018届九年级(5月份)中考模拟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将等质量的镁、铁、锌,分别放入三份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盐酸中,反应生成的H2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根据图中的信息,作出的判断不正确的是(  )

A. X、Y、Z分别表示镁、锌、铁 B. 铁消耗的盐酸质量最大

C. 镁、锌、铁过量,盐酸不足 D. 镁、锌消耗的盐酸质量相同

C 【解析】 由图可知,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X>Y>Z,则金属X为镁,Y为锌,Z为铁,A正确;由图可知,铁生成的氢气质量最大,根据反应前后氢元素的质量守恒,且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可以判断铁消耗的稀盐酸质量最大,B正确;镁和锌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相同,说明镁有剩余,锌可能反应完全,也可能有剩余,C错误;镁和锌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相同,则消耗稀盐酸的质量是相同的,D正确。故选C。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人教版2018届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单元检测 题型:综合题

某同学用50.0 g 的过氧化氢溶液和少量的二氧化锰来制取氧气,最后所得气体质量与实践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1)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应选用下图中的_________装置。

(2)计算所用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

B6.8% 【解析】 (1)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应选用下图中的B装置,固体和液体反应不需加热制取气体。(2)由图中信息知,生成氧气质量是1.6g。 解∶设所用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x 2H2O2 MnO2 2H2O+O2↑ 68 32 50.0 g×x 1.6g = ,x=6.8%。 所用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6.8%。 ...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