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下列图标表示“国家节水标志”的是

B 【解析】 试题A选项是禁止吸烟的标志;B选项是节约用水的标志;C选项是循环利用的标志;D选项是可燃物的标志,故答案选择B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8年秋初三上册(人教版)化学课时同步练习: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 题型:单选题

通过探究“我们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的实验,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A. 我们吸入的气体全部是氧气

B. 我们呼出的气体全部是二氧化碳

C. 我们呼出的气体全部是氮气

D. 我们呼出的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

D 【解析】 A、我们吸入的是空气,含有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故选项说法错误. B、我们呼出的气体中含有氮气、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汽等,故选项说法错误. C、我们呼出的气体中含有氮气、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汽等气体,故选项说法错误. D、我们呼出的气体中含有氮气、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汽等气体,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广西贵港市港南区2018年中考化学二模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说法或做法中错误的是(  )

A. 青少年缺钙会引起佝偻病 B. 玻璃钢是一种复合材料

C. 把燃气热水器安装在浴室内 D. 酒精能使蛋白质变性

C 【解析】 A、青少年缺钙会引起佝偻病,说法正确;B、玻璃钢是一种复合材料,说法正确;C、不能把燃气热水器安装在浴室内,燃气的不充分燃烧会产生一氧化碳,导致人体中毒;D、酒精能破坏蛋白质的结构,会使蛋白质变性。故选C。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四单元过关检测题 题型:单选题

下列实验操作不符合规范的是(   )

A. 点燃可燃性气体之前检验气体的纯度 B. 蒸发滤液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滤液

C. 通过口尝来确定实验室中某种试剂的味道 D. 用酒精灯加热试管里的固体时先预热

C 【解析】 可燃性气体在点燃之前必须进行验纯,否则可能发生爆炸,A正确;蒸发滤液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可以防止由于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暴沸,B正确;实验室中很多药品都不能进行品尝,禁止口尝药品,防止中毒,所以C错误;加热固体必须先进行预热,再进行集中加热,D正确;所以答案选C。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四单元过关检测题 题型:单选题

剧烈运动时肌肉里产生乳酸(C3H6O3),会导致肌肉酸痛。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乳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90 B. 乳酸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C. 乳酸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D. 乳酸中碳、氢、氧元素质量之比为1:2:1

D 【解析】 A.相对分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和,乳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90 ; B.由化学式可知乳酸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C.,乳酸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D.乳酸中碳、氢、氧原子个数之比为1:2:1;选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人教版九年级下册 第十单元酸和碱测试卷 题型:计算题

实验室用10g8%的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硫酸进行中和反应实验,实验过程中溶液的pH变化如图所示:

(1)A点溶液的溶质_________。(填化学式)

(2)计算所用的该稀硫酸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

Na2SO4、H2SO4 9.8% 【解析】 (1)因为氢氧化钠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所以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有硫酸钠;图中A点pH值小于7,说明硫酸过量,所以溶质中含有过量的硫酸。故答案为Na2SO4、H2SO4。(2)设恰好反应时参加反应的硫酸的质量为x H2SO4 +2NaOH═Na2SO4 +2H2O 98 80 x 10g×8% x=0.98g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人教版九年级下册 第十单元酸和碱测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实际应用中,利用中和反应原理的是( )

①用氢氧化钠溶液洗涤石油产品中的残余硫酸;②用碳酸氢钠治疗胃酸过多;③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④用稀氨水涂抹在蚊子叮咬处(分泌出蚁酸)止痒。

A. ①② B. ①②③④ C. ②③ D. ①③④

D 【解析】 中和反应是酸和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 ①用氢氧化钠溶液洗涤石油产品中的残余硫酸时,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是酸和碱的反应,是利用了中和反应原理;②用碳酸氢钠治疗胃酸过多时,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是盐与酸的反应,不属于中和反应,不是利用了中和反应原理;③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时,熟石灰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是酸和碱的反应,是利用了中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沪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第五单元 基础实验4 常见金属的性质 同步测试 题型:单选题

中华民族在世界冶金史上曾谱写过辉煌的篇章,早在两千多年前的西汉时期就有“曾青得铁则化为铜”的记载,这种方法是现代湿法冶金的先驱。从现代化学的观点理解,这句话的涵义是(  )

A. 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单质 B. 氧化铜在单质铁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铜

C. 铜绿(碱式碳酸铜)和铁的化合物反应生成铜 D. 单质铁从铜盐溶液中置换出铜

D 【解析】 “曾青得铁则化为铜”,其中的“曾青”就是指硫酸铜,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硫酸铜溶液遇到金属铁时,铁与硫酸铜发生置换反应能生成金属铜,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CuSO4=Cu+FeSO4。故选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辽宁省沈阳市2018年中考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实验方案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 A B. B C. C D. D

B 【解析】 A、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的实验中用红磷,不能用木炭,木条在空气中燃烧有气体生成,错误; B、向相同体积的食用油中分别加入水和汽油,食用油不溶于水,可溶于汽油,故可以达到实验目的,正确; C、氢氧化钠变质后生成了碳酸钠,氢氧化钠和碳酸钠都可以使酚酞变为红色,错误; D、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有二氧化碳气体生成,故不能用于探究质量守恒定律,错误。故选B。 ...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