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类比法是化学研究物质的重要方法之一.草酸[H2C2O4]的化学性质与碳酸相似.已知碳酸易分解,草酸在受热条件下也分解,仅生成三种氧化物.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对此展开探究:
(1)小明首先根据草酸中含有
 
元素,可推测生成物中含有水.
(2)小明对分解生成的其他产物进行猜测、验证:
【假设一】生成物中有二氧化碳
实验一: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实验现象是
 
,小明据此判断生成物中含有二氧化碳.当不在有气体生成时,得到白色固体的质量为10g.
【假设二】生成物中有一氧化碳
实验二:小明用如图装段进行实验,从而证明生成物中含有一氧化碳.请回答:
A装置中黑色固体粉末是氧化铜
A装置中的实验现象是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小结】由以上实验证明了草酸受热分解生成了三种氧化物,试通过上述数据计算该实验所取样品的质量为是多少?写出具体过程
 

(4)【讨论交流】:小芳认为,小明的“实验二”不需要B装置也能够推断出生成物中含有一氧化碳,你是否支持小芳的观点:
 
 (填“支持”或“不支持”),请说出你的理由:
 
小芳认为,从环保的角度看,“实验二”装置有一个缺陷,请你指出该缺陷:
 
,处理的方法是
 
考点: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或变化规律,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专题:科学探究
分析:(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进行分析;
(2)根据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进行分析;
根据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铜和二氧化碳进行分析;
(3)根据草酸分解的二氧化碳被澄清石灰水吸收,依据白色固体是碳酸钙的质量计算草酸的质量;
(4)根据二氧化碳不具有还原性,只要是黑色粉末变成红色,就说明存在还原性物质,能说明存在一氧化碳,特别是在验证一氧化碳时,注意尾气处理,否则没反应的一氧化碳会污染空气进行分析.
解答:解:(1)在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所以根据草酸中含有氢、氧元素,可推测生成物中含有水;
(2)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所以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实验现象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判断生成物中含有二氧化碳;
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铜和二氧化碳,所以A装置中的实验现象是:黑色粉末变成红色,化学方程式为:CuO+CO
  △  
.
 
Cu+CO2
(3)设样品质量为x,
Ca(OH)2+CO2=CaCO3↓+H2O  H2C2O4
  △  
.
 
CO2+CO↑+H2O↑,通过化学方程式可以看出
CaCO3-----H2C2O4
100         90
10g          x
 
100
10g
=
90
x

  x=9g
 答:样品的质量为9g;
(4)二氧化碳不具有还原性,只要是红色粉末变成黑色,就说明存在还原性物质,能说明存在一氧化碳,特别是在验证一氧化碳时,注意尾气处理,否则没反应的一氧化碳会污染空气.
故答案为:(1)氢和氧;
(2)澄清石灰水变浑浊,黑色粉末变成红色,CuO+CO
  △  
.
 
Cu+CO2
(3)样品的质量为9g;
(4)支持,只要根据氧化铜由黑色变为红色,就可判断三种氧化物中一定含有一氧化碳,没有尾气的处理装置,添加酒精灯在装置最后.
点评:验证二氧化碳将气体通过澄清石灰水,验证一氧化碳时将气体通过金属氧化物,看是否能还原出金属,要注意有尾气处理装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几种矿石中,主要要成分属于氧化物的是(  )
A、黄铁矿(主要成分是FeS2
B、菱铁矿(主要成分是FeCO3
C、铝土矿(主要成分是Al2O3
D、辉铜矿(主要成分是Cu2S)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20g 20%的NaOH溶液与20g 20%的H2SO4溶液充分反应后,滴入紫色石蕊试液显(  )
A、紫色B、蓝色C、红色D、无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某兴趣小组利用下图装置进行二氧化碳的制取和部分性质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关闭E打开C,从长颈漏斗A中加入液体与锥形瓶B中固体接触,即有二氧化碳气体产生.观察到D中的蜡烛慢慢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具有
 
的性质.写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
 

(2)关闭C打开E,则观察到G中的蜡烛燃烧得更旺,说明有氧气生成.
【查阅资料】二氧化碳能与过氧化钠(Na2O2)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
【实验探究】要检验反应后F中的固体物质含有碳酸钠,可取少量反应后F中固体物质于试管中,滴入盐酸,观察到有气泡产生;用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玻璃片放在试管口,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实验结论】二氧化碳与过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拓展联系】某同学用一团棉花包裹过氧化钠并滴入几滴水,发现棉花团燃烧.说明过氧化钠也能和水反应生成氧气且反应一定
 
(选填放热或吸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某课外小组的同学将玻璃罩内充满纯净的二氧化碳气体,如图A所示,在光照充足的条件下,经过一段时间后,该小组同学用注射器从a处抽取气体,测定玻璃罩内气体的成分及其含量.
【查阅资料】
①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气体,放出氧气.
②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性质相似,其水溶液都能与二氧化碳发生反应,且没有气体物质生成.
【实验一】检验玻璃罩内是否含有二氧化碳气体?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抽取适量气体,注入
 
有白色沉淀产生
 
【实验二】采用两种方法测定玻璃罩内气体中氧气的含量.
方法1:用如图B所示的装置测量气体中氧气的含量.
(1)实验前要对该装置的气密性进行检查,小明设计了一种方法,请你帮助他完成:打开止水夹,把导管末端浸没在水中,
 
,若导管内水柱上升且一段时间不下降,则装置气密性良好;
(2)将抽取出的气体用排水法收集到150 mL的集气瓶中,关闭止水夹,点燃红磷;
(3)待装置冷却到室温后,打开止水夹,烧杯中的液体进入集气瓶中,体积约为125 mL.
方法2:用如图C所示的装置测量气体中氧气的含量.
(1)抽取150mL的气体,缓缓地从b处通入装置中;
(2)实验结束后,c处气体的化学式为
 
,集气瓶中排出液体的体积约为75mL.该方法所测得氧气约占气体总体积的
 
%.
【实验反思】通过对比,该小组同学发现,两种方法所得实验结果差距较大,其中实验结果更准确的是
 
(填写“方法1”或“方法2”),另一实验方法中不合理的实验操作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化学能解诗人的浪漫.“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梅花》)诗人在远处就能闻到淡淡的梅花香的原因是(  )
A、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B、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C、分子之间有间隔
D、分子可以再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对于下列常见元素的微粒结构示意图:

(1)图中包含的元素种类有
 
种;
(2)其中属于原子的是
 
,属于金属元素的是
 

(3)写出含C所属元素形成的碱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已知A、B、C、D、E、F、G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A在常温下是一种无色液体,D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G是一种重要建筑材料的主要成分,E是一种金属氧化物,与A反应能生成一种常见的碱.它们之间的转换关系如图: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A
 
、D
 

(2)写出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各组物质充分混合后,能得到溶液的是(  )
A、沙土加入水中
B、冰加入水中
C、碘加入酒精中
D、花生油加入水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