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2.用下列实验操作可分别完成“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和“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两个实验.

(1)操作E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
(2)经检测,所配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其原因可能是①③④(填序号).
①氯化钠固体不纯   ②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    ③量取水时,仰视读数  ④物码反放
(3)图D操作中当蒸发皿中出现出现较多量的固体时停止加热;
(4)图C中有一处明显的错误是:俯视刻度读数.
(5)300g16%的氯化钠溶液中溶剂的质量分数为84%,要使其溶质质量分数变为10%,需加水的质量为180g.

分析 (1)操作E是过滤操作,结合玻璃棒的作用,进行分析解答.
(2)溶质质量分数变小,则可能是溶质质量偏小或溶剂质量偏大,可以分析出可能造成这两个方面错误的原因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蒸发操作中停止加热的时机,进行分析解答.
(4)根据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进行分析判断.
(5)溶剂的质量分数=1-溶质的质量分数,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结合题意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 解:(1)操作E是过滤操作,E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
(2)①氯化钠固体不纯,会造成实际所取的溶质的质量偏小,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小,故选项正确.
②溶液具有均一性,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故选项错误.
③量取水时,仰视读数,读数比实际液体体积小,会造成实际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大,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小,故选项正确.
④物码反放,会造成实际所取的溶质的质量偏小,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小,故选项正确.
(3)蒸发时,待蒸发皿中出现较多量的固体时,应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剩余液体蒸干.
(4)量取液体时,视线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俯视刻度,操作错误.
(5)溶剂的质量分数=1-溶质的质量分数,300g16%的氯化钠溶液中溶剂的质量分数为1-16%=84%.
设要加水的质量为x,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
则300g×16%=(300g+x)×10%       x=180g.
故答案为:(1)引流;(2)①③④;(3)出现较多量的固体;(4)俯视刻度读数;(5)84%;180g.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粗盐提纯的步骤与操作注意事项、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2.工业烧碱具有较好的杀菌消毒作用且廉价易得,但工业烧碱中常含有杂质碳酸钠.某科学学习小组同学围绕工业烧碱样品纯度测定问题,展开了如下探究.

【原理思路】利用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产生CO2,通过CO2质量的测定,确定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从而计算样品纯度.
【方案设计】为使CO2质量的测定更准确,该小组同学设计了如图的实验方案.
(1)此装置中样品在与稀硫酸反应前和停止反应后,都要通入过量的空气,反应前通空气时a、b、c三个弹簧夹应如何操作?打开弹簧夹a和b,关闭弹簧夹c
(2)为了提高实验的精准度,对装置C中的干燥剂的性质有何要求?能吸收水分但不吸收二氧化碳
(3)查阅资料获知:Na2CO3溶液与稀盐酸反应先生成NaHCO3(化学方程式为:NaCO3+HCl═NaHCO3+NaCl).当Na2CO3全部转化为NaHCO3后,生成的NaHCO3能继续与稀盐酸反应生成CO2(化学方程式为:NaHCO3+HCl═NaCl+H2O+CO2↑).现向样品中加一定量的稀硫酸,反应后产生无色气体并得到X溶液.请分析X溶液的溶质组成可能有哪几种情况?氯化钠;氯化钠和硫酸;氯化钠和碳酸氢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3.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CH4),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甲烷燃烧的产物产生了兴趣,请你参与:
【提出问题】:甲烷燃烧后生成哪些物质?
【查阅资料】:含碳元素的物质完全燃烧生成CO2,不完全燃烧生成CO;无水CuSO4遇水变蓝.
【猜想与假设】:甲 CO2 H2O;  乙 CO  H2O;   丙 NH3CO2 H2O;    丁 CO2 CO  H2O.
你认为丙同学的猜想是错误的,理由是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而反应前不含氮元素,生成物中不可能生成氨气.
【实验探究】:为了验证上述猜想与假设,将甲烷在一定量的O2中燃烧的产物依次通过下列装置:

(1)A、B装置的顺序能否颠倒?(填“能“或“否”)否.
(2)实验中观察到A中无水CuSO4变蓝,B、D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中红色粉末变成黑色,由此推断丁同学猜想成立.
(3)请写出B、D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化学方程式:CO2+Ca(OH)2=CaCO3↓+H2O.
【反思与交流】:D装置后添加一大气球的原因是:因为一氧化碳有毒,所以要收集处理尾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海水中有大量可以利用的化学资源,例如氯化镁,氯化钠,溴化钾等.综合利用海水制备金属镁的流程如下图所示:

(1)贝壳主要化学成分的化学式是CaCO3
(2)写出电解无水MgCl2时得到的另一种产物在生产生活中的用途制取盐酸.(任写一种)
(3)在过滤操作中,需要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漏斗.
(4)写出④的化学方程式2HCl+Mg(OH)2═MgCl2+2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推断题

17.A、B、C是由碳、氢、氧3种元素组成的单质或化合物,其中A、C组成元素相同,G物质是钙的化合物.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表示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
①B的化学式可能是C.
②A→C的化学方程式是CO2+C$\frac{\underline{\;高温\;}}{\;}$2CO.
③A→G的化学方程式是CO2+Ca(OH)2=CaCO3↓+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从微粒角度认识物质,是学好化学的基础.
(1)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分子、原子和离子.你所熟悉的一种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是H2O(写化学式);由原子构成的物质是Fe.
(2)在玻璃杯中加入100mL水,向水中放入一块冰糖,在杯子的外壁沿液面划一条水平线.过一会儿发现糖块消失了,液面比原来水平线降低了.请通过这一现象,推测分子具有的性质:①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着;②分子间是有间隔.
(3)用“”表示氢原子,“”表示氧原子,若它们构成的分子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图所示的变化.

下列关于该反应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B(填字母序号).
A.有氧化物生成                  B.反应前后各种微粒的数目均没有改变
C.原子是化学反应中的最小微粒    D.这是一个分解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4.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学生,发现金属R不在初中学到的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该小组为了了解R与常见金属铝、铜的金属活动性顺序,进行如下探究活动:
【进行猜想】他们考虑到铝的活动性比铜强,对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作出如下猜想:
猜想一:Al>Cu>R,猜想二:Al>R>Cu;,猜想三:R>Al>Cu,
【查阅资料】R是一种银白色的金属,在R的盐溶液中只有+2价,R的盐溶液呈蓝色,常温下铝的表面会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硫酸铝、氯化铝、硝酸铝的溶液均为无色.
【实验探究】为了探究哪一种猜想成立,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针对猜想设计实验方案并展开实验探究.
主要操作主要现象实验结论
甲同学分别将打磨粗细相同的两根R丝插入盛有硫酸铝溶液、硫酸铜溶液AB两只试管中B试管中R丝表面覆盖了一层红色的物质,A试管中无现象.猜想二成立
乙同学打磨粗细相同的R丝、铝丝、铜丝,分别将它们插入到体积相同、溶质质量分数也相同的稀硫酸中R丝表面产生气泡缓慢,溶液由无色变成蓝色;
铝丝表面产生气泡较快;
铜丝表面没有气泡产生.
猜想二 成立
写出铝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Al+3H2SO4═Al2(SO43+3H2
丙同学将铝丝、铜丝分别插入蓝色的RSO4溶液中铝丝、铜丝和溶液都不变色猜想三 成立
【交流反思】究竟哪种猜想成立?三位同学经讨论交流,发现丙同学导致实验结论错误的原因是铝表面有致密的氧化铝保护膜,阻止了反应的进行.于是他们改正错误后重新进行了丙同学的实验,实验中仔细观察发现一段时间后,溶液的颜色逐渐变成无色;进而确认猜想三不成立,猜想二是成立的.
【归纳总结】探究结束后,他们总结得出:通过金属与酸溶液反应或金属与盐溶液反应可以比较金属活动性强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1.根据提供的化学仪器和所学的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标号的化学仪器的名称:c铁架台,j水槽.
(2)实验室里组装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发生和收集装置时,除了选择仪器a、g外,还需选择上述仪器中的ef(填字母序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
(3)实验室选取c、d、e、h、k五种仪器和棉花组成装置制取氧气,发生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MnO4$\frac{\underline{\;\;△\;\;}}{\;}$K2MnO4+MnO2+O2↑,反应的基本类型为分解反应.
(4)在实验室里,用如图所示的装置采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气体应该从B端导入(填字母序号),检查该装置中的氧气是否已收集满的正确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平放在A管口处,木条复燃,证明氧气满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2.某实验小组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测量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并取得成功.
[查阅资料]白磷的着火点40℃.
[提出问题]氧气体积约占空气总体积的比例是多少?
[实验准备]锥形瓶内空气体积为230mL,注射器中水的体积为50mL,该装置气密性良好.
[实验探究]装入药品,按图所示连接好仪器,夹紧弹簧夹.先将锥形瓶底部放入热水中,白磷很快被引燃,然后将锥形瓶从热水中取出.
[现象分析]
(1)将锥形瓶底部放入热水中,白磷就能被引燃,说明燃烧不能缺少的一个条件是温度达到着火点,若足量的白磷在锥形瓶中没能全部燃烧,说明瓶内剩余气体不支持(填“支持”或“不支持”)燃烧
(2)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可观察到气球的变化是先变大,后缩小.
(3)待白磷熄灭、锥形瓶冷却到室温后,打开弹簧夹,还可观察到的现象是:①注射器中的水自动喷射出来,②当注射器中的水还剩约4mL时停止往下流.导致注射器中的水还剩约4mL这一现象发生的原因是:白磷燃烧消耗了锥形瓶中的氧气,使瓶中气压减小;锥形瓶中氧气约占46mL,当注射器中的水进入锥形瓶46mL后,瓶中气压与外界相当.
[得出结论]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frac{1}{5}$.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