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向锌粉和铜粉的混合物中加入硝酸银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
(1)若向过滤后的固体中加入稀硫酸,有气体生成,则滤出的金属中的金属是________。
(2)若滤出的固体加入稀盐酸没有气泡,滤液中一定含的金属离子有________。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任写一个即可)。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发现,不同物质的变化常伴随着相同的实验现象。但从化学的角度去研究,会发现其本质的区别.
(现象分析)
实验一:如图所示向盛有一定量氧化钙固体的试管里加入一定量的水,迅速用带导管的橡皮塞塞紧试管口,并将导管的另一端通入盛有水的试管中,发现A试管的管壁发热,B试管中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请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实验二:用氢氧化钠固体代替氧化钙重复一次上述实验,同样发现了上述两个实验现象.
(本质归纳)
相同的实验现象,可以由不同的变化引起。
(探究运用)
在探究混合物的成分时,要研究相同实验现象的本质区别.
实验三: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合硫酸钡、碳酸钠、和氢氧化钡中的一种或几种,取一定量的该粉末加入到盛有足量水的烧杯中,搅拌、静置,观察到有白色不溶物.
小刚同学认为,白色粉末中一定含有硫酸钡;
小红同学认为,小刚的结论不准确,其理由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_____针对上述两名同学的观点,小明同学进一步设计如下实验方案进行探究:
(1)步骤③中,滴入酚酰溶液后,若滤液E为红色,则滤液E中除酚酞外还一定含有的溶质是_____(填化学式,下同),由此得出原白色粉末成分组成的结论是_____
(2)小燕同学认为,只需要取少量滤渣B,加入过量的稀盐酸,若看到的现象是白色不溶物部分溶解,且有气泡产生,就足以说明原白色粉末的成分是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化学小组按照下图探究蜡烛及其燃烧实验:( )
有下列实验现象或说法,其中正确的有
①实验Ⅰ中c处氧气最充足,故温度最高
②实验Ⅱ中若用干冷的烧杯时,可以观察到烧杯内壁有水雾
③实验Ⅱ中若用内壁沾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可以观察到烧杯内壁无变化
④实验Ⅱ中能够观察到干燥烧杯内可能被熏黑
⑤实验Ⅲ中,若用燃着火柴点导管另外一端,无火焰产生
⑥实验Ⅳ中,蜡烛又被点燃是因为火柴直接将蜡烛点燃的缘故
⑦蜡烛熄灭时的白烟不是二氧化碳和水蒸气
A. 2个B. 3个C. 4个D. 5个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化学方程式中符合题意且书写正确的是
A. 正常雨水的pH>5.6的原因:
B. 生活中用天然气作燃料:
C. 用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症:
D. 工业上用熟石灰制烧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依据如图所示,下列关于空气成分测定的实验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可用木炭消耗氧气
B. 红磷燃烧时,产生大量白雾
C. 燃烧停止后,立刻打开止水夹
D. 反应后集气瓶中剩余的气体难溶于水,不支持燃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根据下列所示装置,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用A装置制取氧气,管口塞一团棉花的作用是_____。
(2)用B装置收集氧气,当看到有_____时开始收集。
(3)C装置也可用来收集氧气,如图放置时,氧气应从_____(填“a”或“b”,下同)端通入;若C装置中充满水时,作为氧气的收集装置,则氧气应从_____端通入。
(4)用A、B组合制取氧气,实验结束后,发现试管破裂,直接的原因可能是_____(填序号):
①加热时接触灯芯;②铁夹未夹在试管中上部;③酒精灯中酒精超过了容积的2/3;④加热时试管外壁有水;⑤氧气收集完毕后,未从水中移出导管。
(5)D所示装置的实验目的是_____;其中的化学反应为(写符号表达式)_____;实验结果偏小的原因可能是_____(填序号):
①红磷量不足;②未冷却到室温就读数;③装置气密性不好;④点燃红磷前未夹紧弹簧夹。
(6)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时,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填写装置的字母代号,下同),收集装置是_____.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符号表达式:_____,其中二氧化锰起_____作用。
(7)装置A中试管口稍向下倾斜的原因是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是某兴趣小组制取、收集并检验CO2的有关实验操作,其中错误的是
A. 甲图中推动注射器时,长颈漏斗下端冒气泡,说明气密性良好
B. 乙图中长颈漏斗下端要伸入液面下,是为了防止气体逸出
C. 丙图装置可以测量CO2的体积,植物油是为了防止CO2气体溶于水
D. 丁图中为了检验CO2,滴入的试剂为澄清石灰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