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为除去空气中的氧气得到较纯净的氮气,可选择下列哪种物质在其中燃烧( )
A.木炭
B.细铁丝
C.红磷
D.硫
【答案】分析:要除去气体中的杂质,选用的物质一般不能是气体,且对应生成不能是气体.并且选定的物质在低浓度的氧气中依旧要能够反应.
解答:解:A、木炭在密闭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或者一氧化碳气体甚至是两者的混合气体,所以不能用于除去空气中的氧气.
B、细铁丝在密闭空气中不能发生燃烧反应,所以不能用于除去空气中的氧气.
C、红磷本身是固体,在密闭空气中依旧能够燃烧,且对应生成物是五氧化二磷固体,所以可以用于除去空气中的氧气.
D、硫在密闭空气中能够燃烧生成二氧化硫气体,所以不能用于除去空气中的氧气.
故选C.
点评:空气成分测定就是空气除杂的过程,选用红磷是考虑本身能够燃烧,且红磷和对应生成物都不是气体.所以如果寻找红磷替代品,也要满足这些要求.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和瑞利教授一起做实验
19世纪末,科学家瑞利通过如下两种实验方法制得氮气,并测定其密度,从而导致了科学上的某项重大发现.请你参与他的科学发现过程,填写如下空格:
实验一:利用空气分离出氮气:
实验步骤 解释或结论
(1)将清新洁净的空气通过氢氧化钠溶液,再通过浓硫酸 通过氢氧化钠溶液目的是为了除去空气中的二氧化碳.通过浓硫酸的目的是为了除去空气中的水蒸气.
(2)将气体通过能氧气反应的物质(瑞利教授提醒你:反应不能生成新的气体) 除去空气中的氧气.
(3)收集气体,并测定该气体的密度 密度为1.2 572g/升
实验二:用亚硝酸钠(NaNO2)和氯化铵(NH4Cl)反应制取氮气,同时还生成了氯化钠和一种最常见的溶剂.测得由此法得到的氮气密度为1.2508g/升.
由以上两个实验测出的氮气密度不一样,请简述原因:
因为空气中还含有少量稀有气体
因为空气中还含有少量稀有气体

科学家瑞利仅仅是从小数点第三位数的差别,得到启发从而有重大的发现,这对你有什么启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2004?黑龙江)雷利是英国物理学家,他曾用以下两种方法测定氮气的密度.
方法一:将除去水蒸气和二氧化碳的空气通过烧红的有铜屑的玻璃管,将空气中的氧气全部除去,则得氮气的密度为1.257g/L.
方法二:将氨气通过赤热的装有氧化铜的玻璃管,生成氮气和水蒸气,除去水蒸气后测得氮密度为1.2508g/L.
回答下列问题:
(1)方法二中发生反应的方程式为:
2NH3+3CuO
  △  
.
 
N2+3Cu+3H2O
2NH3+3CuO
  △  
.
 
N2+3Cu+3H2O

(2)为除去空气中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可供选择的装置如下:

如果气体流向自左向右,在你选用的装置中,导管口应如何连接(各接口用图中字母表示)
B→A→G→H;
B→A→G→H;
各瓶中应盛放什么物质?
甲盛NaOH溶液,丁盛浓硫酸;
甲盛NaOH溶液,丁盛浓硫酸;

(3)两种方法所测定的氮气密度数值不同,其原因可能是:
空气中含少量的分子量比氮气大的气体,使方法一的结果偏高
空气中含少量的分子量比氮气大的气体,使方法一的结果偏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1892年,英国物理学家瑞利(R.J.S.Rayleigh,1842-1919)在测定氮气的密度时,用两种不同的方法制取了氮气,结果却发现两种不同的方法得到的氮气密度不相等.(1)一种方法是通过除去空气中的氧气、二氧化碳和水蒸气余下氮气的方法制得氮气,然后测量它的密度为1.2572克/升.(2)另一种方法是利用氨氧化原理:把氨气通入装有黑色氧化铜固体的玻璃管中进行加热,测得生成的氮气密度为1.2508克/升.开始瑞利认为可能是由于实验操作不当引起了实验误差,但经过多次实验,两种方法得到的氮气密度之间总有一个微小的差异.瑞利没有放过这一微小差异,经过两年精确的实验研究和推理分析,他和英国化学家拉姆塞终于找到造成这一微小差异的答案.(1)两种方法得到的氮气,其密度之间的微小差异是由
必然
必然
(“必然”或“偶然”)因素造成的.两位科学家最后找到的答案是
空气中除了氧气和氮气外,还含有其他气体,例如稀有气体等
空气中除了氧气和氮气外,还含有其他气体,例如稀有气体等

(2)根据上述材料,最能体现了两位科学家具有
C
C
的精神.
A.淡泊名利,献身科学                    B.敢于牺牲,百折不挠
C.勇于探索,精益求精                    D.教书育人,诲人不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2013?衡阳)小林同学在做探究质量守恒定律实验时,称取2.4g镁条在点燃的条件下与充足的空气反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Mg+O2
 点燃 
.
 
2MgO
2Mg+O2
 点燃 
.
 
2MgO
.实验完毕后,称得所得固体的质量小于4.0g.
【提出问题】固体质量为什么会小于4.0g呢?是否发生了其他反应呢?
【查阅资料】镁在空气中燃烧时,除了镁与氧气反应外,还可发生反应:
①2Mg+CO2
 点燃 
.
 
C+2MgO ②3Mg+N2
 点燃 
.
 
Mg3N2
【猜想与假设】反应后固体质量小于4.0g是由于发生反应
(填“①”或“②”)造成的,其理由是
根据化学反方程式可知,2.4克镁与氧气反应产生MgO为4.0克、与二氧化碳反应产生4.0克的氧化镁和0.6克的碳;而2.4克镁与纯氮气反应产生Mg3N2为3.33克,且空气中氮气的含量大,因此比反应前的固体质量减轻.
根据化学反方程式可知,2.4克镁与氧气反应产生MgO为4.0克、与二氧化碳反应产生4.0克的氧化镁和0.6克的碳;而2.4克镁与纯氮气反应产生Mg3N2为3.33克,且空气中氮气的含量大,因此比反应前的固体质量减轻.

【实验探究】根据初中化学所学知识用图所示装置除去空气中的氧气得到氮气(含少量稀有气体).可燃物应选择的物质是
B
B
(填写物质的字母代号).
A.木炭   B.红磷  C.硫粉
选择的理由是
红磷只和氧气反应且不产生新的气体
红磷只和氧气反应且不产生新的气体

将点燃的镁条伸入所制得的氮气中,镁条在氮气中剧烈燃烧.
【实验结论】2.4g镁在空气中完全反应后所得固体质量小于4.0g,是由于生成的产物是
氧化镁和氮化镁
氧化镁和氮化镁
的混合物所致.
【评价与反思】通过上述实验,小林对燃烧有了新的认识:
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或氮气也能够支持燃烧等)
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或氮气也能够支持燃烧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92年,英国物理学家瑞利(R.J.S.Rayleigh,1842-1919)在测定氮气的密度时,用两种不同的方法制取了氮气,结果却发现两种不同的方法得到的氮气密度不相等.(1)一种方法是通过除去空气中的氧气、二氧化碳和水蒸气余下氮气的方法制得氮气,然后测量它的密度为1.2572克/升.(2)另一种方法是利用氨氧化原理:把氨气通入装有黑色氧化铜固体的玻璃管中进行加热,测得生成的氮气密度为1.2508克/升.开始瑞利认为可能是由于实验操作不当引起了实验误差,但经过多次实验,两种方法得到的氮气密度之间总有一个微小的差异.瑞利没有放过这一微小差异,经过两年精确的实验研究和推理分析,他和英国化学家拉姆塞终于找到造成这一微小差异的答案.(1)两种方法得到的氮气,其密度之间的微小差异是由________(“必然”或“偶然”)因素造成的.两位科学家最后找到的答案是________.
(2)根据上述材料,最能体现了两位科学家具有________的精神.
A.淡泊名利,献身科学          B.敢于牺牲,百折不挠
C.勇于探索,精益求精          D.教书育人,诲人不卷.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