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8.下列四个短语,其原意一定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
A.花香四溢B.海市蜃楼C.百炼成钢D.木已成舟

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确定.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要依据在变化过程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生成其他物质的是化学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是物理变化.

解答 解:A、花香四溢是分子在不断运动的结果,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
B、海市蜃楼是水中倒映的影子,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
C、百炼成钢是碳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属于化学变化,故C正确;
D、木已成舟是木头制成船,只是形状的改变,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
故选C.

点评 搞清楚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解答本类习题的关键.判断的标准是看在变化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一般地,物理变化有物质的固、液、气三态变化和物质形状的变化.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用科学方法去探究
科学方法是人们在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思维和行为方式,“观察”“比较”“演绎”“分类”“类比”“抽象”等是我们化学学习中经常用到的科学方法.
小华在探究氧气的化学性质时,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在他的实验记录里的如下几个陈述中,分别是运用了上述哪一种科学方法?
A.反应物中木炭属于非金属单质,铁丝属于金属单质、蜡烛属于化合物.分类
B.红热的铁丝伸入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瓶壁上出现黑色固体.观察
C.蜡烛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更剧烈.比较
D.物质与氧发生的反应叫做氧化反应.抽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一黑色固体,高温后有红色物质生成,同时生成的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该固体是(  )
A.碳和四氧化三铁B.木炭粉C.碳粉和氧化铜D.二氧化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6.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氧气的过程中,管口放一团棉花的原因是:防止高锰酸钾进入导管;管口向下倾斜的原因是防止冷凝水进入试管引起试管炸裂;收集时需等气泡连续、均匀放出时才能收集,因为刚开始放出的是空气.实验结束后要先移导管后熄灭酒精灯的原因是防止水槽中的水进入试管引起试管破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现有X、Y、Z三种金属,已知①X+YSO4═XSO4+Y,②把Y、Z两种金属分别放入稀盐酸中,只有Y的表面有气泡冒出,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
A.X>Y>ZB.Y>Z>XC.X>Z>YD.Z>Y>X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被称为“生命之源”的水(H2O)和被称为“绿色氧化剂”的双氧水(H2O2),都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通常情况下均为无色液体.在化学实验开放日,实验小组的同学用下面的方法鉴别水和双氧水两瓶无色液体,请填写有关内容: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①将等体积的两种无色液体分别加入A、B两个试管中.
②分别向A、B两试管中同时加入等质量(少量)的二氧化锰,观察现象.


A试管中无明显现象

B试管中有气泡产生


A试管中的无色液体是:
水;
B试管中的无色液体是:
过氧化氢;
(1)B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H2O2$\frac{\underline{\;MnO_2\;}}{\;}$2H2O+O2
(2)如何验证B试管中产生的气体(写出操作步骤、实验现象和结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请根据本小题A、B两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长颈漏斗.
(2)写出锥形瓶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aCO3+2HCl═CaCl2+H2O+CO2
(3)锥形瓶内的反应进行较长时间后,用燃着的火柴放在集气瓶口,火焰仍不熄灭的原因是长颈漏斗未伸入液面,造成气体逸出
(4)如B图所示,将一瓶二氧化碳气体慢慢倒入放着蜡烛的烧杯中,发现上层蜡烛先熄灭,试解释原因.
答:因上层燃着的蜡烛先接触倒入的二氧化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有C、H、O、Na四种元素,请选其中的一种或几种写出符合下列要求的化学式:
①人类生存离不开的一种液态氧化物H2O
②汽水中含有的一种酸H2CO3
③由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可使酚酞试液变红NaOH(或Na2CO3)  
④一种盐Na2CO3(或NaHC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北约对南联盟轰炸,使用了含碳单质的导弹,造成南联盟内大范围供电中断,你认为这种单质是(  )
A.木炭B.炭黑C.石墨D.焦炭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