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请根据下列装置,回答问题:
(1) 写出标号①②的仪器名称:① ,② 。
(2) 实验室制取CO2可以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填写装置序号),反应的符号
表达式是 。
(3) 若要收集较纯净的O2,可选用的收集装置是 (填写装置序号)。若用C
装置收集O2,要判断O2是否集满,可将 ,(填一操作)
若看到 现象,则标明氧气已经收集满了。
(4)选用A装置加热高锰酸钾方法来制取氧气,细心的同学发现试管的导管口缺少了
一团棉花,放棉花的作用是 。
若同时采用D装置来收集氧气,则实验结束的时候应该先将 ,
再 ,否则水槽内的冷水会倒流,试管破裂。
(5)将B装置改成右图装置,通过拉动铜丝可以控制底部
破损的小试管升降.这一改进的主要目的是__ __(选填序号);
A.使反应随时发生或停止
B.使破损的小试管得到利用
C.生成更多的CO2
(6)常温下,乙炔是一种无色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实验 室常用碳化钙固体与饱和食盐水反应来制取乙炔。现选择合适的装置来 制取并收集乙炔,应该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填序号,
下同),收集装置是_________。
若用右图装置收集乙炔(瓶内预先装满水),乙炔应从______端进入(选填“A”或“B”)。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化学兴趣小组利用课余时间自制氧气,有同学从家里拿来了洗脸盆并盛了半盆自来水,用罐头瓶(带玻璃片)装满水倒放入脸盆中准备收集气体,还有同学从化工试剂商店买来了高锰酸钾作原料。由于自带仪器不够用,又有同学准备从学校化学实验室借用一些仪器。问:
①还需借用的仪器有 。
②检验收集的气体是O2的方法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甲、乙、丙、丁都是含有碳元素的物质,它们之间有如下转化关系:
⑴甲+丙→ 乙 ⑵乙+O2→ 丙 ⑶丁在高温下分解可得到丙
则按甲、乙、丙、丁顺序依次排列正确的一组是( )
A.C、CO、CO2、CaCO3 B.C、CO2、CO、Na2CO3
C.CO、C、CO2、CaCO3 D.CO2、C、CO、CaC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某中学化学兴趣小组按照课本实验方法(如图甲),做木炭与氧化铜反应实验时,发现很难观察到紫红色铜的生成,却往往有暗红色固体出现。他们决定对这个实验进行探究和改进。
甲 乙
【提出问题】暗红色的固体是什么?如何选择合适的条件,使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现象更明显?
【查阅资料】铜有+1和+2两种化合价,通常情况下,氧的化合价为-2,碳的化合价为+4或-4。
【猜想与假设】
(1)同学们认为这种暗红色固体可能是一种化合物,并猜测它的化学式为 。
(2)同学们还认为,通过改变反应物的状态、质量比,以及反应装置,可以使该实验现象更加明显,减少出现暗红色固体的情况。
【分析与交流】
(1)小吴建议用超细炭粉与氧化铜粉末进行实验。你认为这样建议的原理是 。
(2)小周建议用图中的乙装置替代甲装置。与甲相比较,乙装置中将试管直立放置的作用是 。
(3)对下列三种氧化铜和碳的质量比例,小施建议选择 (填选项序号)的比例。
A. 32︰3 B. 40︰3 C. 48︰3
你认为小施这样选择的理由是 。
【实验与结论】
同学们决定按改进后的方案进行实验,他们在检验了乙装置的 后,往试管中加入已干燥的药品并开始加热,当看到澄清的石灰水刚出现浑浊时, (填“可以”或“不能”)确定氧化铜和炭粉已经开始反应。
不久,即可看到试管底部变红热,停止加热后,仍能看到红热现象,并沿试管底部自下而上蔓延,这个现象说明该反应是 (填“吸”或“放”)热反应。
待反应结束,先将导气管从石灰水中取出,然后关闭止水夹,让产物自然冷却。若不关闭止水夹,可能出现的问题是 。
待产物冷却后,同学们终于找到了期待已久的紫红色铜珠,实验获得了圆满成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世界上每年有上万家庭发生火灾,造成了极大损失,如果掌握一些家庭安全知识和紧急灭火措施,就能避免火灾。下列说法你认为正确的是( )
A.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 B.用明火检查液化气罐是否漏气
C.电器着火用水扑灭 D.室内起火时打开门窗通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右图是四位同学正在讨论某一个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他们所描述的化学方程式是( )
A.S十O2 SO2 B.2CO+O22CO2
C.2H2+O22H2O D.CH4+2O2CO2+2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人们把食品分为绿色食品、蓝色食品、白色食品等。绿色食品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转化的食品;蓝色食品是海洋提供的食品;白色食品是通过微生物发酵的食品。下面属于绿色食品的是( )
A.海带 B.面粉 C.食醋 D.酒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