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t1℃时,B物质溶解度是_____;
(2)t1℃时,将20gA固体投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后可得到的是_____溶液(填“不饱和”、“饱和”或“不能确定”)。
(3)欲配制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7.5%的B溶液,应满足的温度范围是_____。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
A.三种物质溶解度大小依次为:A>B>C
B.t2℃时,A、B、C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顺序为:B>A>C
C.将温度由t2℃降到t1℃时,析出A的质量比B多
D.若饱和的C溶液中含有少量杂质A,可采用升温结晶的方法提纯C
【答案】60g 饱和 t1<t BD
【解析】
A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增加而增大,B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增加增长较慢,C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增加而减小,交点表示物质的溶解度相同,等质量饱和溶液降低相同的温度,溶解度变化大的析出晶体多,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公式为。
(1)t1℃时,B物质溶解度是60g。
(2)t1℃时,A的溶解度是30g,即100g水中最多溶解30gA,将20gA固体投入50g水中,则50g水中可以溶解A物质的质量为,则充分溶解后可得到是饱和溶液。
(3) 根据饱和溶液质量分数计算公式,欲配制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7.5%的B溶液,应满足的温度范围是t1<t。
(4)A、比较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必须确定温度,因为物质的溶解度大小随温度不断变化,故A不正确;
B、t2℃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是A>B>C,其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由于AB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减小,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所以降温至t1℃时AB仍然饱和,C溶解度增大,变为不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与降温前相等,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公式为,则溶解度大的溶质质量分数大,t1℃时B的溶解度大于A的溶解度大于C的溶解度,所以溶质质量分数B>A>C,故B正确;
C. 将温度由t2℃降到t1℃时,不知道AB两种溶液的质量,析出A的质量和B的质量无法判断,故C不正确;
D、A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所以饱和的C溶液中含有少量杂质A,可采用升温结晶的方法提纯C,故C正确。故选BD。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CO2通入NaOH溶液中没有明显现象,CO2与NaOH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呢?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 学们对此进行了探究。
(查阅资料)通常情况下,1体积水溶解1体积的CO2。
(实验探究)小红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锥形瓶内充满CO2),并进行实验。
(1)打开瓶塞和活塞,使NaOH溶液快速滴入锥形瓶中,立即关闭活塞(漏斗中仍有溶液剩余),观察到U形管左侧的红墨水液面_____(填“升高”、“降低”或“不移动”),小红根据现象判断CO2和NaOH发生了反应,理由是______;请根据初中化学知识写出CO2与NaOH 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
(2)小明认为小红的实验方案不严密,理由是__________,
(问题讨论)用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兴趣小组的同学们为此又设计了检验生成物的方法来证明。向反应后溶液中加入足量的BaCl2溶液,若有_______的现象,则说明两者确实反应生成了碳酸钠。为了进一步确认反应后 的溶液中是否有氢氧化钠剩余,可以向其中加入____,若出现_________现象则说明氢氧化钠仍有剩余。
(3)用气体压力传感器也可以研究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的反应。
图Ⅰ表示的该实验的设计方案,图Ⅱ中曲线1和曲线2分别表示瓶1和瓶2内气压随时间的变化趋势。
①从曲线 1 可以看出添加20mL水之后,瓶中压强没有发生任何变化,请解释原因_______;曲线1____(能/不能)说明水和二氧化碳发生化学反应。
②对比曲线1和曲线2可知,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一定发生了化学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工业上常用电解饱和食盐水的方法制取烧碱,某化学兴趣小组为了探究久置的工业烧碱的成分,进行了如下实验:
(1)取少量样品于烧杯中,向其中加入过量稀盐酸,观察到有气泡产生,说明样品中含有___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接着又向烧杯中继续 加入硝酸银溶液,出现了白色沉淀,甲同学立刻得出结论:样品中还含有氯化钠,乙同学对该结论提出了质疑,认为不一定含有氯化钠,理由是____;
(2)丙同学认为除了需要确认是否含有氯化钠外,还需要确认样品中是否含有氢氧化钠,于是, 大家又进行了以下实验:
①另取少量样品溶解于水,向其中加入过量硝酸钙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然后过滤、洗涤;
②向滤液中加入足量稀硝酸,再滴入硝酸银溶液后产生白色沉淀;
③向滤渣中加少量水后滴入酚酞,溶液变红. 由此判断,滤渣中的物质是____(填化学式).滤液pH____(填:<7或=7或>7)
(3)根据以上经验,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____填序号)
A 样品中无NaCl B 样品中只有NaOH和Na2CO3 C 样品中无NaOH D 样品中有Na2CO3、NaOH和NaC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将160g氧化铁粉末放于硬质玻璃管进行实验室模拟炼铁实验。测得管内剩余固体质量、参与反应的CO质量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请计算:
[资料]氧化铁被高温还原是逐步失去氧元素的,其过程为: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当固体质量为a时,参加反应的CO的质量为m3
B. 实验结束后,可用磁铁和稀盐酸检验c处的产物
C. a-b=16
D. m1:m2:m3为1:3:9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是稀HCl和NaOH溶液反应的pH变化曲线,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反应是稀HCl滴入NaOH溶液中
B. A点溶液能使无色酚酞变红
C. A点溶液的溶质只有NaCl
D. 检验B点溶液的溶质先滴加足量的Mg(NO3)2,静置后再滴入少量AgN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学校的科学探究小组为了制取二氧化碳气体,选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了有关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如果要证明制得的气体中混有氯化氢气体,应把A装置与_____装置连接。
(2)如果要验证制得的气体是二氧化碳,应把A装置与_____装置连接。
(3)如果要收集一瓶纯净、干燥的二氧化碳气体,请从上述各装置中选择适当的装置进行连接,连接顺序是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图中A﹣H分别表示初中化学常见的八种物质,A、B、D、E属于不同类别的物质(类别指酸、碱、盐、氧化物),A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B由两种元素组成,E、G是组成元素相同的两种气体,C、F,H都是黑色粉末状固体。(图中用”一”表示两种物质之间能发生化学反应,用“→”表示一种物质能转化为另一种物质;图中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图中部分反应需要在溶液中进行,物质是溶液的只考虑溶质)。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F、H物质的化学式。F:_____,H:_____。
(2)B和C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该反应属于_____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3)物质D在日常生产生活中的一个用途_____。
(4)A→E有多种途径,写出一个属于分解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食用纯碱中含有少量的氯化钠,为测定该纯碱中碳酸钠(Na2CO3)的含量,现取该纯碱样品12.5 g,加入150.0 g稀盐酸溶液恰好完全反应,测得反应后溶液总质量变成158.1 g。请计算:
(1)反应中产生CO2的质量为_________ 克。
(2)纯碱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元素周期表将已知元素科学有序地排列起来,便于我们研究它们的性质和用途。下表表示元素 周期表的一部分,请回答下列问题。
(1)元素在周期表中的分布是有规律的,表中①②③所代表的三种元素中,属于非金属的是 。
(2)表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有多种,请写出化合价为十1价的氮的氧化物 (用化学式表示)
(3)随着新元素的不断发现,元素周期表还将逐渐完善。最近,科学家用大量高速钙原子轰击锫原子,形成了117号元素的原子,该元素原子核中一定含有117个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