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氧原子的半径和质量大小的数量级是(  )
A.10-10米;10-27千克B.10-8米;10-26千克
C.10-10米;10-26千克D.10-8米;10-27千克

分析 根据氧原子的半径和氧原子的质量来回答本题.

解答 解:氧原子的半径为0.74×10-10米;一个氧原子的质量为2.675×10-26千克.
故选C.

点评 解答本题关键是知道氧原子的质量和半径大小.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下列对元素的叙述正确是(  )
A.元素就是原子
B.金属就是元素
C.一种元素只存在一种原子
D.一种元素可能有多种原子,但核内质子数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下列物质中不属于有机物的是(  )
A.淀粉B.油脂C.D.食用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9.从事科学实验的重要环节是进行科学实验设计.科学实验的正确步骤应为:①明确实验目的;②收集有关资料;③设计合理方案;④进行科学实验.请你按照以上四个步骤,完成以下实验设计,并根据如图回答问题.
(1)在实验室中用过氧化氢(H2 O2)制取氧气.
【明确实验目的】:用过氧化氢在实验室里制取氧气.
【收集有关资料】:过氧化氢是一种无色液体,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迅速分解出氧气,其反应属于分解反应,(化学反应原类型).
【设计合理方案】:发生装置选用A(填序号,下同),收集装置选用C或D.
【进行实验】
(2)在实验室中,可以用加热氯酸钾(KC1O3)和高锰酸钾制取氧气中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氯酸钾$→_{加热}^{二氧化锰}$氯化钾+氧气、高锰酸钾$\stackrel{加热}{→}$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①【收集有关资料】:氯酸钾是白色的固体,二氧化锰是黑色的固体,且二氧化锰在反应中起催化作用.
②【设计合理方案】:发生装置选用B,若选用D收集装置收集氧气,你验证集气瓶中是否已收集满的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靠近集气瓶口,如果能使木条复燃,说明已收集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A、B、C、D、E、F、G、H、I都是初中化学学过的物质.其中E、F、H均为黑色固体B为紫红色固体,D为混合物.他们之间有如图的转化关系(部分生成物已省去)

(1)用化学式表示D的组成BaSO4、Cu(OH)2
(2)F→G的反应类型化合反应.
(3)写出F→E的化学方程式Fe2O3+3CO$\frac{\underline{\;高温\;}}{\;}$2Fe+3CO2
(4)指出B的一种用途作导线(合理即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下列A~D是初中化学中的四个实验装置,请按要求填空:

(1)A实验中仪器①的作用是加速热量的扩散,防止烧杯受热不均炸裂.
(2)若医院还用B装置来观察给病人输氧情况,导管b(填“a”或“b”)应连接病人吸氧气的塑胶管.
(3)C实验中,气球的变化情况是先大后小.写出导致气球变化的化学方程式CO2+2NaOH═Na2CO3↓+H2O,Na2CO3+2HCl═2NaCl+H2O+CO2↑.
(4)小聪认为C实验设计存在缺点,不能证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他的改进方法是氢氧化钠溶液换成等量的水,重复上述实验,观察对比两个实验现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某化学小组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测定铜锌合金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图中固定装置已略去)探究过程如下:
I.连接实验装置并检查装置气密性
Ⅱ.向B中加入质量为m的铜锌合金粉末,由注射器A向B缓缓加入稀硫酸,待B中不再有气体产生气体时,夹紧弹簧夹,立即移出D中导管,恢复到常温准确读取并记录量筒内水的体积.
Ⅲ.经过滤等操作,准确称量并记录B中剩余固体物质的质量.
IV.该小组的甲同学根据反应前后B中固体物质的质量计算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乙同学认定量筒内测得水的体积即为反应生成气体的体积,并利用该气体在常温下的密度,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相关计算,得到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
请回答下列问题:
(1)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Zn+H2SO4═ZnSO4+H2↑.
(2)Ⅲ中,正确的操作顺序是:过滤、洗涤、干燥、称量.
(3)通过误差分析,化学小组发现乙同学所用数据不可靠.造成该数据不可靠的原因及其对计算结果的影响为:①II中,移出D中的导管内留存有水,导致计算结果偏小.②或未考虑所加入稀硫酸的体积,导致计算结果偏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乙炔(C2H2)气体和氧气反应能产生高温火焰,工业生产中常用氧炔焰切割或焊接金属.乙炔由碳化钙(块状固体,化学式为CaC2)与水反应生成,同时生成一种白色固体.
【提出问题】白色固体是什么物质?
【做出猜想】小明经过思考认为有以下几种可能:
猜想一:Ca(OH)2;猜想二:CaCO3;猜想三:CaO他的依据是质量守恒定律
【交流反思】经过同学们交流讨论,认为猜想三不成立.否定猜想三的理由是:氧化钙易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
【进行实验】
(1)取少量白色固体放入试管中,滴加稀盐酸,没有观察到气泡出现,证明猜想二不成立.
(2)取少量白色固体加入到水中,取上层清液,加入碳酸钠溶液,有白色沉淀出现,证明猜想一成立.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Ca(OH)2=CaCO3↓+2NaOH
结论:白色固体是Ca(OH)2
【拓展】已知碳化钙与水反应非常剧烈,并生成易燃易爆的乙炔气体.实验室应将碳化钙密封保存,并远离热源.碳化钙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aC2+2H2O=C2H2↑+Ca(OH)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将甲的溶液从t2℃降到t1℃,其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减小
B.当温度高于0℃而低于t1℃时,乙的溶解度比甲的溶解度大
C.t2℃时,甲、乙的饱和溶液各100g,其溶质的质量一定相等
D.t2℃时,蒸发溶剂可使乙的饱和溶液析出晶体后变为不饱和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