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如图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表示氮原子,“”表示氢原子.请你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化学式:A
N2
N2
;C
NH3
NH3

(2)A、B、C三种物质中属于化合物的是
C
C

(3)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
化合
化合
反应.
分析:(1)A图中的1个分子由2个氮原子构成;C图中的2个分子构成相同,为同种物质的分子,其1个分子由1个氮原子和3个氢原子构成;据此写出其化学式即可.
(2)由不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为化合物的分子.
(3)由该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1个氮分子和3个氢分子反应生成2个氨分子,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1)A图中的1个分子由2个氮原子构成,该物质为氮气,其化学式为:N2
C图中的2个分子构成相同,为同种物质的分子,其1个分子由1个氮原子和3个氢原子构成,该物质为氨气,其化学式为:NH3
(2)A图中的分子由同种原子构成,为单质的分子;B图中的3个分子构成相同,为纯净物的分子,且每个分子由同种原子构成,为单质的分子;C图中的2个分子构成相同,为同种物质的分子,其每个分子由不同种原子构成,为化合物的分子;故A、B、C三种物质中属于化合物的是C.
(3)由该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1个氮分子和3个氢分子反应生成2个氨分子,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
故答案为:(1)N2;NH3;(2)C;(3)化合.
点评:本题通过微观粒子的反应模型图,考查了微观上对化学反应的认识,学会通过微观示意图把宏观物质和微观粒子联系起来、从微观的角度分析物质的变化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在2011年某市初中化学实验考查中,同学们对下面两组实验进行了探究.
一,在研究酸和碱的化学性质时,某小组同学想证明:稀H2SO4与NaOH溶液混合后,虽然仍为无色溶液,但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请与他们一起完成实验方案的设计、实施和评价.
(1)方案一:观察
 
.(根据图示36-1实验步骤,概括方案要点)
结论:稀H2SO4与NaOH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反应的方程式为
 

(2)方案二:测量酸和碱反应过程的pH、温度变化取一定量的稀硫酸,逐滴匀速滴加NaOH溶液,用传感器实时获得溶液的pH、温度曲线如图36-2
①0-t1时,溶液的酸碱性变化情况是
 

②由图2中pH变化情况分析,酸和碱发生反应的依据是
 
.酸和碱的反应是
 
反应(填“吸热”或
“放热”).
精英家教网
结论:稀H2SO4与NaOH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
二,探究澄清石灰水的相关性质.
已知:a.二氧化碳通入碳酸钙的悬浊液中发生如下反应:CaCO3+H2O+CO2═Ca(HCO32
b.碳酸氢钙微溶于水,微热易分解:Ca(HCO32
 微热 
.
 
CaCO3↓+H2O+CO2↑;新配制饱和石灰水,做如下实验:
(1)取一滴管饱和的石灰水于试管中,在酒精灯上加热,出现浑浊,原因是
 
;然后放入盛冷水的烧杯中冷却,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2)取一滴管饱和的石灰水于试管中,用嘴通过吸管向石灰水中不停地吹气,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在酒精灯上加热此试管内的澄清溶液,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3)配制1:3(1体积的饱和石灰水加3体积的水)和1:7的石灰水,分别用吸管吹气.观察到l:3的石灰水出现浑浊,1:7的不出现浑浊.出现浑浊试管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7的石灰水不出现浑浊,原因是
 

A.CO2与1:7的石灰水不发生反应,所以没出现浑浊
B.CO2与1:7的石灰水反应,生成极少量的碳酸钙在水中完全溶解,所以没有出现浑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37、如图所示,某同学在进行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时,向烧杯中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加稀盐酸一会儿后,发现忘记了滴加指示剂.为了确定盐酸与氢氧化钠是否完全反应,该同学从烧杯中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一支试管中,并向试管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试液,振荡,观察到酚酞试液不变色.于是他得出“两种物质已恰好完全中和”的结论.
(1)你认为他得出的结论是否正确
不正确
,理由是
酚酞在酸性溶液中也为无色

(2)写出在烧杯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NaOH+HCl=NaCl+H2O

(3)请你另设计一个实验,探究上述烧杯中的溶液是否恰好完全中和,填写下表
(4)另一同学认为不用指示剂也能证明酸与碱能反应,只要用难溶或微溶的碱,
如Ca(OH)2,在两只装有Ca(OH)2固体的试管中分别滴加等量水和稀盐酸,只要观察到
加水的试管中有固体剩余,加盐酸的试管中无固体剩余
现象,即可证明Ca(OH)2能与稀盐酸反应.做Ca(OH)2固体中加水的实验的作用是
做对比试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氮化铝(AlN)是新型的电子绝缘基片材料,用于大型和超大
型集成电路中.在高温下氮气、碳和三氧化二铝反应可以生成氮化铝微晶粉体和一氧化碳,用此方法制得的氮化铝中含有少量杂质碳和氧化铝.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利用上述反应原理制取并测定所得样品中氮化铝的质量分数.
查阅资料:(1)Al2O3+2NaOH=2NaAlO2+H2O; (2)AlN+NaOH+H2O=NaAlO2+NH3↑.氨气易与酸反应.
设计实验:
实验一:制取氮化铝样品
实验步骤 相关化学反应方程式
1.除去空气中粉尘、二氧化碳、干燥后,再除去氧气. 除去氧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2Cu+O2
 高温 
.
 
2CuO
2.用上述制得的氮气通入装有碳和三氧化二铝硬质玻璃管中高温制取氮化铝样品(如图1). 装置中发生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2+3C+Al2O3
 高温 
.
 
2AlN+3CO
实验二:测定所制氮化铝样品中氮化铝的质量分数
①按图2组装仪器,将9.1g氮化铝样品放入锥形瓶中,在分液漏斗中加入一定量的浓NaOH溶液
②称得盛有稀盐酸的烧杯和漏斗的总质量为200g
③打开止水夹C,从分液漏斗向锥形瓶中滴入浓NaOH溶液,直到不再产生气体为止
④打开止水夹B,从导管A处缓缓鼓入一定量的空气
⑤再次称量盛有稀盐酸的烧杯和漏斗的质量和为203.4g
⑥重复实验④⑤步骤后称得盛有稀盐酸的烧杯和漏斗的总质量仍为203.4g
实验讨论:(1)步骤①加入样品前还应检查
 

(2)装有碱石灰的干燥管作用是
 
;装置中使用漏斗的目的是
 

(3)图2烧杯中稀盐酸不能换成浓盐酸的理由是
 
;图2烧杯中稀盐酸不能换成浓硫酸的理由是
 
;图2烧杯中稀盐酸能否换成稀硫酸
 

(4)步骤④的目的是
 

实验结论:所制氮化铝样品中氮化铝的质量分数为
 
%(写计算过程,4分).
事故处理:实验中,小明不小心将盛有约50mL的浓NaOH溶液打翻在桌面上.这时他应该采取的措施是:
 

拓展探究:(1)实验后剩余的浓NaOH溶液
 
(能或不能)放回原试剂瓶,写出NaOH溶液露置在空气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2)本着节约药品的原则,同时又要确保实验顺利获得成功.则实验二中至少应准备40%浓NaOH溶液
 
g(写计算过程,4分).
精英家教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2013?北塘区二模)某校化学小组对热水壶底部水垢的主要成分进行了如下探究,请完成以下活动并回答相关问题.
【查阅资料】天然水中含有Ca2+、Mg2+、HCO3-等离子,在加热条件下,这些离子趋于生成溶解度更小的物质--水垢(主要成分为碳酸盐和碱).有关物质的溶解性见下表(20℃):
阴离子
阳离子
OH- CO32- HCO3-
Ca2+ 微溶 不溶 可溶
Mg2+ 不溶 微溶 可溶
根据上述物质的溶解性,小组同学确定水垢的主要成分中一定含有
CaCO3
CaCO3
Mg(OH)2
Mg(OH)2
,可能含有Ca(OH)2和MgCO3
【提出问题】水垢的主要成分中是否含有Ca(OH)2和MgCO3呢?
【实验方案1】确定水垢中是否含Ca(OH)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
在少量研碎的水垢中,加入适量的蒸馏水充分搅拌,过滤,在滤液里加入Na2CO3溶液. 没有白色沉淀产生 水垢中
不含Ca(OH)2
不含Ca(OH)2
【实验方案2】确定水垢中是否含MgCO3
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完成实验2探究.其主要实验步骤如下:
精确称量D、E装置总质量为600.0g,按上图组装后,将9.8g水垢试样放入锥形瓶中,加入足量稀盐酸溶液,待锥形瓶中不再产生气泡时,打开止水夹K,从导管a处缓缓鼓入空气,一段时间后称量装置D、E的总质量为604.4g(碱石灰主要成分为CaO和NaOH,不考虑稀盐酸的挥发性以及装置内空气、外界空气对实验的影响).
【实验讨论】
(1)加入药品前应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反应结束后打开止水夹K,缓缓鼓入空气的目的是
将残留在装置中的二氧化碳全部排入D、E装置中充分吸收
将残留在装置中的二氧化碳全部排入D、E装置中充分吸收

(2)任写一个装置B中生成气体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CaCO3+2HCl=CaCl2+H2O+CO2
CaCO3+2HCl=CaCl2+H2O+CO2

(3)装置 B中生成CO2的质量为
4.4
4.4
g.通过计算说明该水垢中
A
A
(填序号)含MgCO3
A.一定          B.一定不           C.可能          D.无法确定
【实验方案3】定量探究水垢中氢氧化镁的质量分数
另取质量为9.8g的水垢试样,加入7.3%稀盐酸与之恰好完全反应,测得消耗稀盐酸110g.结合以上数据和实验结论,计算水垢样品中氢氧化镁的质量分数(写出完整的计算过程,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某研究小组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研究中发现,通常不选用大理石与稀硫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其原因是反应生成硫酸钙微溶物覆盖在固体的表面,阻碍了大理石与稀硫酸的接触,应逐渐减慢甚至停止.
学校实验小组设立研究课题:选择合适浓度的硫酸和适当的反应温度制取二氧化碳.
[实验一]选择合适浓度的硫酸
操作:在28℃时.用装有5mL硫酸溶液的注射器向盛有lg直径为2mm大理石的大试管中注入硫酸,记录15分钟内生成气体的体积,见下表:
试管编号 1 2 3 4 5
硫酸浓度(%) 15 20 25 30 35
气体体积( mL) 35 47 55 51 42
[实验二]选择合适反应温度
操作:往盛有lg直径为2mm大理石的大试管中分别加入5mL相同合适浓度而不同温度的硫酸溶液,观察反应的情况,记录如下表:
试管编号 A B C D E
温度 (℃) 40 50 60 70 80
现象和比较 有少量气泡 气泡比A号试管多 气泡明显比B试管多 大量气泡产生,与常温用盐酸反应相似 反应激烈,迅速产生大量气体
请根据本次活动的研究目的,分析处理以上两个表中数据,得出结论:
问题分析:
(1)稀硫酸与大理石反应,在28℃时,选用硫酸的浓度最合适为
25
25
%,其理由是
高于或低于此温度产生气体量都发生减少
高于或低于此温度产生气体量都发生减少

(2)当硫酸浓度一定时,反应速度与温度之间存在的关系是
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
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
,请你从微粒的角度分析出现这种反应规律的原因可能是
温度升高,微粒的运动速率加快,反应速率加快
温度升高,微粒的运动速率加快,反应速率加快
.其中最合适用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温度为
70
70
℃.
(3)拓展研究:
[提出问题]影响化学反应速率还受什么因素影响?
[实验装置]如右图所示:
a.装置中红墨水的作用是
便于观察实验现象
便于观察实验现象

b.装置中长玻璃导管的作用是
便于进行比较
便于进行比较

[实验验证]
装置A 装置B
长玻璃导管中现象
红墨水在长玻璃管中上升较快
红墨水在长玻璃管中上升较快

红墨水在长玻璃管中上升较慢
红墨水在长玻璃管中上升较慢
通过本实验研究中变量是:
反应物间的接触面积
反应物间的接触面积
,所以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反应物间接触面积越大反应速率越快.
反应物间接触面积越大反应速率越快.
化学反应的速率越快”.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