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9.稀土元素是一类有重要用途的资源,铈(Ce)是一种常见的稀土元素,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铈的中子数为58B.铈属于非金属元素
C.铈原子中的质子数为58D.铈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40.1g

分析 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 解: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为58,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58,根据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则铈原子中的质子数为58,而不是其核内中子数为58,故选项说法错误.
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该元素的名称是铈,属于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
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为58,表示原子序数为58;根据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则铈原子中的质子数为58,故选项说法正确.
D、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40.1,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克”,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灵活运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解题的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合成氨是人类科学技术上得一项重大突破,对社会发展与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合成氨的工艺流程图如图:
(1)合成氨需要的氮气来自空气,空气中氮气的体积分数约为78%.
(2)制取氢气的反应过程为:C+H2O$\frac{\underline{\;高温\;}}{\;}$CO+H2,CO+H2O$\frac{\underline{\;高温\;}}{\;}$CO2+H2.上述两个化学方程式中都表现氧化性的物质是H2O(填化学式).
(3)该工艺流程图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是N2、H2
(4)写出N2、H2反应生成NH3的化学方程式3H2+N2$\frac{\underline{\;\;催化剂\;\;}}{高温高压}$2NH3
(5)将沸点不同的气体分离开来,常采用液化分离法.如,控制温度在-183℃时,可将空气中N2与O2分离.根据如表中物质的沸点判断,要将产物NH3与N2、H2分离开来,最适宜的温度应该控制在-33.35℃.
物质H2N2O2NH3
沸点-252℃-195.8℃-183℃-33.35℃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表中11号元素的名称是钠,该元素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形成离子,其离子符号是Na+
(2)右上图是元素锶(Sr)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则x=38,锶元素的氧化物的化学式为SrO.通过上表分析可知,锶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第5周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7.实验室中也常用高锰酸钾加热分解制取氧气.写出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2KMnO4$\frac{\underline{\;\;△\;\;}}{\;}$K2MnO4+MnO2+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4.碳酸钠俗称纯碱,碳酸钠水溶液的PH>7.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受到最近长沙严重的雾霾影响,2014年10月26号,长沙橘子洲假日燃放烟花活动将是今年的最后一次,下列关于PM2.5的说法错误的是④(填序号):
①燃放烟花爆竹会产生PM2.5;
②PM2.5是造成雾霾天气的“元凶”之一;
③PM2.5专用口罩使用了活性炭,是利用活性炭的吸附性;
④PM2.5的颗粒大小与分子大小差不多.为了减少空气污染,
请你提出一条合理化的建议:号召人们尽量少燃放烟花爆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自然界中的水都不是纯水,净水时加入明矾的目的是吸附杂质.某同学在完成电解水实验时,发现与电源正极连接的电极上产生了10mL气体,则与电源负极连接的电极上产生的气体体积是20m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5.在厨房里蕴含这许多化学知识,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全民的健康,我国推广使用强化铁酱油,这里的“铁”指的是元素.(填“单质”、“元素”或“原子”)
(2)牛奶中富含的营养素是B(填序号).
A.糖类    B.蛋白质    C.油脂    D.维生素
(3)许多家庭做饭用罐装的“煤气”作燃料,罐中所装的是液化石油气.
①它是石油化工的一种产品.石油气属于不可再生能源(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
②若厨房失火时,移走“煤气罐”,这是利用了A原理灭火(填序号).
A.清除可燃物    B.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绝     C.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6.某同学设计如下实验装置探究“分子的运动实验”
(1)图I是按课本进行的一个化学实验,大烧杯中的实验现象是甲烧杯酚酞试液变红,此实验说明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但是在实验时同学们闻到了一股难闻的刺激性气味,于是小明对原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装置如图Ⅱ,并进行如下操作:
a.向B、C、E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5mL的蒸馏水,各滴入1~2滴无色酚酞溶液,振荡,观察溶液颜色.
b.在A、D试管中分别加入2mL浓氨水,立即用带橡皮塞的导管按实验图Ⅱ连接好,并将D试管放置在盛有热水的烧杯中,观察几分钟.
【分析讨论】
(1)E试管放有酚酞溶液的目的是与B、C中的酚酞溶液作比较.
(2)由此可以得到的实验结论是: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等.
(3)对比改进前的实验,改进后实验的优点是能够防止氨气扩散到空气中,污染大气;能够得出在不同温度下分子运动的剧烈程度的差异.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