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pH<5.6的降水称为酸雨,检验某次降水是否是酸雨,正确的操作为(用PH试纸)
 

(2)保护地球就是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温室效应”的加剧将会对人类造成很大的影响,请为减缓“温室效应”提出几点建议(至少2条)
 
 
考点:溶液的酸碱度测定,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
专题: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常见的酸 酸的通性
分析:(1)根据PH试纸的使用方法分析回答(2);根据造成温室效应的气体为二氧化碳,通过阅读材料来考查学生对二氧化碳与环境之间关系的认识并分析防止“温室效应”的措施,
解答:解:(1)检验降水是否是酸雨,应使用pH试纸.测定时,在玻璃片上或白瓷板上放一片pH试纸,用玻璃棒蘸取雨水滴在pH试纸上,将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比,若pH小于5.6,则为酸雨.若pH大于5.6,则不是酸雨;
(2)防止温室效应的进一步发展主要应该倡导人们的低碳生活:大量植树造林;改善能源结构,减少含碳燃料的使用等.
故答案为:(1)在玻璃片上或白瓷板上放一片pH试纸,用玻璃棒蘸取雨水滴在pH试纸上,将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比,若pH小于5.6,则为酸雨.若pH大于5.6,则不是酸雨;
(2)大量植树造林、改善能源结构,减少含碳燃料的使用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与水有关的知识,熟悉水的微观构成、会用pH实质测定雨水的酸碱度,准确理解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溶解度的定义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物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体现的性质是(  )
A、稳定性B、挥发性
C、可燃性D、酸碱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2013年佛山启动了“生活垃圾分类”试点活动,对提升城市文明和生活质量具有积极的意义.下列各图为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标志,则废旧电池属于(  )
A、
可回收垃圾
B、
餐厨垃圾
C、
有害垃圾
D、
其他垃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标有序号的仪器名称:①
 
;②
 

(2)实验室制取CO2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制取并收集该气体应选择的装置是
 
(填序号);若想控制反应速率,可以将仪器②用
 
代替;检验该气体的方法是
 

(3)如果选择与制取CO2相同的发生装置来制取O2,则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其基本反应类型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贝贝在探究金属的性质时,将金属镁放入沸水中,发现镁条的表面有大量气泡产生,他感到很意外.于是,他又将镁条放入沸水中,观察到的现象与上次相同.贝贝往反应后溶液中滴加2滴酚酞溶液,探究反应后溶液的酸碱性,溶液变为红色.溶液放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发现溶液的红色褪去.溶液中的红色为什么会消失?
【查阅资料】钾、钙、钠能与冷水反应生成碱和氢气,镁能与沸水反应生成碱和氢气.镁与沸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提出猜想】①可能是溶液吸收了空气中的CO2
②可能是温度降低,氢氧化镁在水中的溶解量减小了.
【方案设计】
猜想 实验步骤 现象 结论
猜想① 将上述红色溶液分成两份,在一份中加少量的植物油.
 

 
猜想①错误
猜想② 将上述红色溶液分成两份,并用植物油封住,
 
 

 
猜想②成立
【反思与应用】
(1)贝贝做第二个实验的目的是
 

(2)某同学用金属钠投入到硫酸铜溶液中,其反应现象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许多物质在人类的生存、日常生活和农业生产中,有着极其广泛的用途.现有石灰石、稀盐酸、氢气、消石灰、烧碱、二氧化碳、氯化钠、纯碱、稀硫酸、硫酸亚铁、双氧水,天然气等物质,从中选出适当的物质,将其化学式(或主要成分的化学式)填在空格中:
(1)可用于金属表面除锈也可用于除水垢的是
 

(2)海水中最多的盐是
 

(3)在农业上常用来改良酸性土壤的是
 

(4)常用作建筑材料的盐是
 

(5)可用于杀菌消毒的氧化物是
 

(6)西气东输”的主要气体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某兴趣小组对“蜡烛燃烧的产物”进行探究.
【查阅资料】蜡烛的主要成分是石蜡,石蜡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
【作出猜想】蜡烛燃烧的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
【实验验证】
(1)用干冷的小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观察到
 
,证明有水生成.
(2)用涂有饱和石灰水的小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有二氧化碳生成.二氧化碳和石灰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小明提出质疑:石灰水变浑浊不一定是生成了碳酸钙,还可能是饱和石灰水受热后
 
,析出了氢氧化钙.
同学们又用图1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1分钟后,提起锥形瓶,翻转后注入20mL饱和石灰水,加塞、振荡,观察到石灰水变浑浊,确定有二氧化碳生成.
实验中小明观察到一个意外现象:锥形瓶内壁上有少量黑色物质.
【交流讨论】经分析,同学们一致认为黑色物质是石蜡不充分燃烧生成的
 
.由此他们猜想还可能生成一氧化碳.
为验证一氧化碳,他们设计了如图2所示的实验.
【实验验证】
(1)实验前,先在玻璃管的中部放入一团棉花,其目的是
 

(2)将a端插入蜡烛的焰心.
(3)用酒精灯加热b端的糊状物,一段时间后,观察到黑色物质变成红色,证明蜡烛不充分燃烧有一氧化碳生成.
(4)为防止玻璃管中的红色物质又被氧化变成黑色,接下来的操作是:
 

【拓展应用】含碳燃料不充分燃烧会生成一氧化碳等物质,浪费资源,且污染空气.为使其充分燃烧,应采取的措施是
 
(答一条即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能支持燃烧.如图是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实验示意图,对该实验进行分析并回答. 
(1)图①中仪器a的名称是
 

(2)从燃烧条件的角度分析,图②加热木炭的目的是
 

(3)图②中熄灭酒精灯的操作是
 

(4)图③中木炭在氧气里燃烧比在空气里燃烧要剧烈,说明了
 

(5)图④在整个实验设计中的意图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如图为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根据该图回答下列问题:
(l)乙物质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
 

(2)20℃时,甲、乙两物质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
 
(填“相等”或“不相等”);30℃时,甲、乙两物质不饱和溶液均可采取
 
的方法达到饱和状态.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