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0.如图表示某化学反应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图示中x的数值为4
B.该反应的基本类型为复分解反应
C.甲和乙的相对分子质量之和等于丙和丁的相对分子质量之和
D.该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微粒个数比为5:4:1:8

分析 由变化过程的微粒结构以及变化过程可知该反应的方程式为SiCl4+2H2$\frac{\underline{\;一定条件\;}}{\;}$Si+4HCl;结合复分解反应反应的定义、并计算物质的质量比.

解答 解:由反应的图示可知方程式为:SiCl4+2H2$\frac{\underline{\;一定条件\;}}{\;}$Si+4HCl;
A、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都不变,可知x的数值为4,故正确.
B、复分解反应的反应物生成物均是两种化合物,而该反应后的生成物是一种化合物和一种单质,所以不是复分解反应,故错误;
C、甲和乙的相对分子质量之和不一定等于丙和丁的相对分子质量之和,故错误;
D、由反应的方程式可知,该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微粒个数比为1:2:1:4,故错误;
故选A..

点评 根据变化微观示意图及粒子构成模拟图,根据分子由原子构成等特点,正确判断变化中的物质构成,是解答本题的基本方法.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下列化学反应中,既属于氧化反应,又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
A.铁+氧气  $\stackrel{点燃}{→}$   四氧化三铁B.氨气+氯化氢→氯化铵
C.过氧化氢 $\stackrel{二氧化锰}{→}$  水+氧气D.蜡烛+氧气$\stackrel{点燃}{→}$  二氧化碳+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在测量冰水共存物的温度时,甲、乙两个同学带着“化学眼睛”观察冰和水,甲说它们是混合物,乙说它们是纯净物.课下二人还进行了一翻辩论,现请你帮他们裁定:谁的观点正确乙(甲或乙)说明你的理由冰水共存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8.硝酸钾(KNO3)粉末中含有少量杂质氯化钾(KCl).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除去其中的氯化钾应选用的试剂是硝酸银溶液;
(2)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KCl+AgNO3═KNO3+AgC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5.小亮同学对蜡烛(主要成分是石蜡)及其燃烧进行了如下活动与探究.请你参与并填写下列空格:
(1)取一支蜡烛,观察它的颜色、状态、硬度,并嗅其气味.结果记录为白色、无味、固态 这些属于物质的物理 性质.
(2)用小刀切下一小块石蜡,把它放入水中,可观察到浮在水面上,由此得出的结论是石蜡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小.
(3)点燃蜡烛,可观察到灯芯周围石蜡融化,灯芯上的蜡烛燃烧,其火焰分为三层,则A层为焰芯,B层为内焰,C层为外焰.把一根火柴梗放在蜡烛的火焰中(如图所示)约1s后取出.可观察到火柴梗与火焰接触的C层最先碳化变黑,由此说明外焰温度最高.
(4)将一直干燥的烧杯照在烛焰上方,烧杯内壁出现水珠,片刻后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由此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等物质,这种变化属于化学变化.
(5)探究: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是什么?
提出问题:蜡烛刚熄灭时,总会有一缕白烟冒出,它的成分是什么?
提出假设:A.白烟是燃烧时生成的二氧化碳 B.白烟是燃烧时生成的水蒸气
C.白烟是石蜡蒸气凝成的石蜡固体
实验探究:①吹灭蜡烛,立即用一个沾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住白烟,其目的是为了验证假设A (填序号),但这样做并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原因是蜡烛燃烧时也生成二氧化碳.
②吹灭蜡烛,立即用一块干而冷的玻璃片放在白烟上,玻璃片上没有出现水雾,说明白烟不是水蒸气.
③吹灭蜡烛,立即用燃着的木条去点白烟.(注意不要接触烛芯),发现蜡烛重新被点燃,说明白烟具有可燃性,这为假设C提供了证据.同时可排除假设AB,因为二氧化碳和水蒸气不具有可燃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计算题

15.用锌和稀硫酸(H2SO4)反应制取氢气,其化学方程式为Zn+H2SO4═ZnSO4+H2↑,若要制取3g氢气,需要锌的质量为多少?同时得到硫酸锌的质量是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下列操作或做法正确的是(  )
A.未经老师允许,擅自将实验药品拿回家做家庭食盐
B.用滴管滴加完液体,把它放在桌面上
C.为了安全,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试管口不能朝着有人的方向
D.实验完毕将仪器洗涤干净,将废液倒入水槽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9.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做如图的实验探究分子的运动.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实验Ⅰ:在盛有少量蒸馏水的小烧杯中滴入2~3滴酚酞试液,再向其中滴加浓氨水,观察到溶液变红,由此得出的结论有氨水呈碱性.
(2)实验Ⅱ(如图所示)烧杯B中的现象是烧杯B的液体由无色变成红色,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氨分子在不停的运动,运动到B中后,形成氨水,使酚酞变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20.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蜡烛的燃烧和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究,请你参与并回答下列问题.

【发现问题1】点燃蜡烛,发现蜡烛火焰的明亮程度不一样,是什么原因所致呢?
【猜想与假设1】猜想①:蜡烛中可燃物成分不一样;
猜想②:蜡烛烛心棉线长短不同.
【发现问题2】同学们用蜡烛代替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发现蜡烛熄灭后,回流到集气瓶中的水远小于瓶容积的$\frac{1}{5}$.是什么原因所致呢?
【猜想与假设2】猜想①:蜡烛燃烧产生CO2气体;
猜想②:装置漏气;
猜想③:没有冷却至室温.
【实验验证】将蜡烛点燃后用氧气传感器定量测定瓶中的氧气含量.数据如图1.
【得出结论】此实验中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降低了5.18%.
【拓展探究】
(1)某同学用氧气传感器定量测定密闭条件下足量红磷燃烧时氧气的含量变化,如图2,在110秒时氧气的含量有所上升,接着再慢慢下降,最终维持在8.85%左右.请你试着解释图象变化的可能原因是:
①红磷燃烧放出热量使得氧气体积膨胀;
②装置漏气,空气进入装置.
你对氧气含量最终维持在 8.85%左右是怎么理解的?当装置的氧气含量低到8.85%时,红磷就不能继续燃烧而熄灭,所以氧气的含量最终维持在8.85%左右.
(2)图3所示装置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其中与集气瓶相连的压强传感器等电子设备能将集气瓶内气体压强精确地记录并保持下来.图4、图5是用该装置测得的红磷和木炭分别在集气瓶中燃烧的压强-时间关系图(该装置气密性好,p0是集气瓶内初始气压,p和p′分别是反应结束后恢复到室温时集气瓶内的气压)
①反应开始时集气瓶中压强瞬间变大的原因是:燃烧放热,压强增大.
②p=0.79p0,p′=p0,请解释这一现象的原因:红磷燃烧消耗氧气,压强减小;由于碳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虽然都消耗了氧气,但又生成了气体,装置内气体压强保持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