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非金属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通常_________,在化学反应中容易_________电子; 金属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通常_____,在化学反应中较容易_____最外层电 子,成为_____离子.

大于 4、得、少于 4、失、阳. 【解析】 原子都有在化学反应中形成最外电子层达8个电子的趋势。由于不同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不同,因而分别通过得或失电子来实现。非金属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较多,一般多余四个,在化学反应中容易从其它原子中获得电子,从而实现稳定结构;金属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较少,一般少于3个,在化学反应中较容易失去最外层电子,使倒数第二层变为最外层,形成带正电荷阳离子。 ...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河南省2018届九年级中考套卷化学综合训练题(四) 题型:单选题

图中“ ”和“”分别表示不同的原子,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 ①可能是氧化物 B. ②可能是金属

C. ③一定是混合物 D. ④包含组成元素相同的不同物质

B 【解析】 A、该图中的物质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可能是氧化物,正确; B、该图中的物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故是单质,金属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不可能是双原子分子,故错误; C、图中有两种分子,故是混合物,故正确; D、图中的两种物质都含有两种相同的元素,故正确。故选B。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7-2018学年仁爱版九年级化学专题五第二单元基础题 题型:填空题

日本福岛 3•12 地震后,可用二氧化氯(ClO2)来作消毒剂.用氯酸钠(NaClO3) 和 盐 酸 反 应 可 制 得 二 氧 化 氯 , 反 应 的 化 学 方 程 式 : 2NaClO3+4HCl ═2ClO2↑+Cl2↑+2X+2NaCl,请推断出 X 的化学式为_____,依据是_____.

H2O质量守恒定律 【解析】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院子的种类、数目不变可得:反应前钠原子是2个,反应后是2个;反应前氯原子是6个,反应后6个;反应前氧原子是6个,反应后应该是6个,其中2个包含在2X中;反应前氢原子是4个,反应后应该是4个,包含在2X中;由分析可知,每个X中含有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是水,水的化学式是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7-2018学年仁爱版九年级化学专题五第二单元基础题 题型:单选题

在反应A+B=C+D中 5gA和10g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8gC.若2.5gA和足量B反应,可生成D的质量为( )

A. 7g B. 5g C. 2.5g D. 3.5g

D 【解析】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A+B═C+D中,5gA和10g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8gC时生成D物质的质量=5g+10g-8g=7g,则该反应中物质A、D的质量比=5g:7g=5:7,设2.5gA参加反应时生成D的质量为x,则,x=3.5g。故选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7-2018学年仁爱版九年级化学专题五第二单元基础题 题型:单选题

将一定质量木炭跟过量氧气放在密闭的容器里加热,充分反应。下图能正确反映容器内有关物质的质量随时间变化而变化的关系图像是

A. A B. B C. C D. D

D 【解析】A、因为氧气过量,所以最终氧气有剩余,不应为0,故,A错误;B、反应过程中木炭质量逐渐减少,因为氧气过量,所以最终木炭被反应完,故B错误;C、刚开始没反应时二氧化碳的质量为零,所以图象应从零开始,最终反应完质量不再变化,故C错误;D、反应在密闭容器中进行,所以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故D正确;故选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7-2018学年仁爱版九年级化学专题三第二单元基础题 题型:填空题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_____ ,含量最多的金属是_____,空气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_____。

氧,铝,氮气. 【解析】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前五种元素按质量排列依次是:氧、硅、铝、铁、钙,所以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空气中各成分及体积分数为: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水蒸气和杂质:0.03%.所以空气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氮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7-2018学年仁爱版九年级化学专题三第二单元基础题 题型:单选题

下列有关元素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

B. 同种元素的原子核内中子数相同

C. 在化学变化前后元素的种类不会发生改变

D. 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其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有关

B 【解析】 A、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物质用元素来描述其组成,正确; B、同种元素的原子核内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可以不同,错误;C、在化学变化中原子的种类不变,元素的种类也不发生改变,正确; D、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其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关系最为密切,正确。故选B。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7-2018学年仁爱版九年级化学专题二第二单元基础题 题型:填空题

检验集气瓶中是否收集满氧气的方法是,将带火星的小木条放在_____,若木条_____,说明已满.

集气瓶口;复燃. 【解析】 氧气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故检验集气瓶中是否收集满氧气的方法是,将带火星的小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说明已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河南省2018届九年级中考套卷综合训练(六)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t1℃时,甲和乙的溶解度相同

B. t2℃时,将75g甲的饱和溶液与100g水混合可得到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甲溶液

C. t2℃时,各100g甲、乙饱和溶液降温至t1℃,甲析出固体的质量大于乙析出固体的质量

D. 升高温度可以将甲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B 【解析】 A.在溶解度曲线图上,横坐标是温度,纵坐标是溶解度。t1℃时,甲和乙的溶解度相同,正确;B.t2℃时,甲的溶解度为50g,75g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为25g,与100g水混合后,溶液总质量为175g,可得到溶质质量分数为25g÷175g×100%≈14.3%,错误;C.t2℃时,各100g甲、乙饱和溶液降温至t1℃,甲的溶解度减小的比乙多,甲析出固体的质量大于乙析出固体的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