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实验室中用红磷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时,产生的白烟污染空气。小明进行了实验改进:用氢气燃烧来测定,装置如图所示,请结合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时用夹子B夹住橡胶管,打开夹子A,点燃氢气并迅速插入甲瓶中。为保证安全,在点燃氢气前,小明应进行的操作是_____;当氢气燃烧的火焰刚好熄灭时,对夹子应进行的操作是_____。
(2)实验结束后测得甲瓶中氧气的体积远小于瓶中空气体积的,其中一种可能的原因是_____。
(3)小强同学提出用一氧化碳替代氢气完成实验测定,小明表达了反对意见,其理由之一是_____。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甲、乙两种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且均为30g
B. 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C. a1℃时,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3:7
D. 将a2℃150g甲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有20g固体析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化学活动兴趣小组用如图装置进行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探究实验,反应一段时间后,玻璃管内黑色粉末全部变成红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1)从安全环保的角度考虑,上述实验需要改进的是______。
(2)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3)同学们通过查阅资料得知:①氧化亚铜(Cu2O)和铜均为红色固体;②铜不与稀硫酸反应,Cu2O能和稀硫酸反应(化学方程式为Cu2O+H2SO4=CuSO4+Cu+H2O);③硫酸铜溶液为蓝色。他们对反应后玻璃管中的红色固体进行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反应后生成的红色固体成分是什么?
(作出猜想)猜想一:红色固体只有Cu
猜想二:红色固体只有Cu2O
猜想三:红色固体为______。
(实验探究)设计如下实验方案
实验操作 | 现象 | 结论 |
甲同学取少量红色固体于试管中, 加入过量的稀硫酸。 | _________ | 猜想一正确。 |
乙同学另取少量红色固体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稀硫酸。 | 溶液变蓝色,有红色固体剩余。 | 猜想二正确。 |
(思考与分析)乙同学认为猜想二正确,同学们分析后认为他的结论不准确,理由是________。为此,同学们补充进行了以下实验:称取mg红色固体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然后过滤、洗涤、干燥、称量,得到ng固体。当n>______(含m的代数式)时,可以得出猜想三的结论正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请完成相关分析。
①如图一所示进行实验,试管 1 中的现象是__,操作 X 是__。该实验得出的结论是:活性炭具有__性。
②取少量生石灰进行如图二所示实验,加入一定量水后,触摸试管壁感觉__;上层清液的溶质是__,升高温度沉淀质量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③如图三所示进行碳和氧化铜反应的实验,Ⅰ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20℃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种固体(不含结晶水),分别加入到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1,加热到50℃时现象如图2(不考虑水分蒸发),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3。
请结合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甲溶液是_____(填“饱和溶液”或“不饱和溶液”)。
(2)图3中曲线N表示的是_____(填“甲”或“乙”)的溶解度曲线。
(3)根据图中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填字母序号)
A.图2中乙溶液一定不饱和
B.图2中乙溶液降温至30℃有晶体析出
C.图2中两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
D.图1中甲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大于乙溶液溶质质量分数
(4)30℃时,如果用甲的饱和溶液配制5%的甲溶液,需用到的仪器有:_____(填序号)。
A.托盘天平(带砝码) B.药匙 C.玻璃棒 D.漏斗 E.烧杯 F.量筒 G.胶头滴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认识燃烧和灭火原理可以利用和控制燃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室内起火,应该迅速打开所有门窗通风
B. 只要达到可燃物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可燃物就能燃烧
C. 工厂锅炉用煤加工成粉末状,可使煤燃烧更剧烈、更充分
D. 水能灭火,主要是因为水蒸发吸热,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实验室现有石灰石、稀盐酸、火柴、药匙、玻璃片、木条、镊子及以下仪器:
(1)若要制取二氧化碳,应选择的仪器有玻璃片、A、D和______填字母序号
,还需补充的仪器名称是______,若石灰石中有10g碳酸钙与稀盐酸完全反应,理论上可制得
______g;
(2)上述制取二氧化碳的仪器组合还能制取氧气,所用的药品是______;
(3)若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当观察到导管口______时,开始收集,待集气瓶里的水排完后,______,再小心地把集气瓶移出水槽,正放在桌面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人们常在可燃物建筑材料中添加阻燃剂以防止火灾,氢氧化镁〔Mg(OH)2〕是一种常见的阻燃剂,它在380℃时分解成水蒸气和耐高温的MgO并吸收大量的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氢氧化镁分解吸热能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B. 氢氧化镁分解吸热能降低可燃物的温度
C. 氢氧化镁分解的产物能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绝
D. 氢氧化镁分解的化学方程式是Mg(OH)2 MgO + 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水和溶液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1)KNO3和NaCl的溶解度曲线如图甲所示。20℃时取18gKNO3和18gNaCl分别放入两只烧杯中,各加入50mL水(水的密度近似看做1g/cm3),充分溶解,现象如图乙所示;升温到50℃时,现象如图丙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乙图中,a烧杯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b烧杯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选填“>”、“<”或“=”)。
②要使丙图中的NaCl溶液恰好变成饱和溶液,需要加入____gNaCl固体。
③除去固体KNO3中混有的少量NaCl,实验步骤:先加水加热溶解,再____,然后过滤、洗涤、干燥。
④把溶质质量分数为6%的NaCl溶液稀释成50g质量分数为3%的NaCl溶液,需要水的体积是___mL.若采用图丁所示的操作来量取水的体积(其他操作均正确),则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选填“>”、“<”或“=”)3%。
(2)水是一种常用的溶剂,下列各组固体物质能用水鉴别的是____(填字母)。
A.碳酸钙和氯化钠 B.硝酸铵和氯化钠 C.氯化镁和氯化钠 D.氢氧化钠和氯化钠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