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6.回答下列微观示意图获得的信息

(1)在化学物反应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
(2)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分子的破裂,原子的重新组合等.

分析 根据反应的微观示意图,由微粒的微观构成可以分析构成物质的粒子、物质的类别等;根据微粒的变化,分析分子、原子在化学变化中能否再分,化学反应的实质等;根据反应的特点可以判断反应的类型.

解答 解:对比反应前后微粒的变化可知,在化学物反应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分子的破裂,原子的重新组合;由反应的特点可知,该反应有一种物质生成了两种物质,属于分解反应等.
故答为:(1)在化学物反应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
(2)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分子的破裂,原子的重新组合等.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分子、原子知识.能利用微粒的观点,从微观上认识分子、原子的区别与联系,了解分子、原子在化学中变化情况.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九年级综合实践活动小组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来制取氧气,最后所得到气体质量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1)反应中二氧化锰的作用是加快了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
(2)反应生成氧气的质量为1.6g
(3)计算参加反应的过氧化氢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中和反应有盐和水生成,因此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B.氧化物中含有氧元素,而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
C.铵态氮肥能和熟石灰或草木灰等碱性物质混合
D.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色的物质一定是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某同学利用“多米诺骨牌”效应,设计了组合实验装置,请看图回答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锥形瓶.
(2)打开A中分液漏斗的活塞,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H2O2$\frac{\underline{\;MnO_2\;}}{\;}$2H2O+O2↑.若看到D中导管口有气泡冒出,且溶液由紫色变红色,则B中应看到的现象是稀盐酸液面下降,通过导管进入C中.
(3)写出C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aCO3+2HCl═CaCl2+H2O+CO2↑.
(4)用E装置来收集剩余的气体,则验满的方法是把燃烧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如果燃烧的木条熄灭,说明已经收集满.
(5)如图是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15%的氯化钠溶液的实验操作示意图:

①指出图中的一处错误操作(填序号)②.
②计算所需NaCl的质量为7.5g
③某同学将称量好的氯化钠倒入烧杯中,不小心有一部分氯化钠固体撒出,则其所配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与15%相比偏低(填“偏低”、“偏高”、或“相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下列一些物质的自我介绍,其中介绍自己化学性质的是(  )
A. 
 我是紫红色固体
B. 
我在天然界中硬度最大
C.
我在常温下是气体
D.
我会生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用化学符号表示:
(1)2个铝原子2Al     
(2)2个臭氧分子2O3  
(3)4个铵根离子4NH4+
(4)分析重铬酸钾K2Cr2O7中重铬酸根的构成和化合价,则重铬酸钙的化学式为CaCr2O7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写出下列元素符号:
钠Na   氯Cl  铝Al   氩Ar.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下列对实验现象或实验操作的叙述正确的是③
①铁丝在空气中燃烧产生黄色火焰;②酒香不怕巷子深,说明分子间有间隔;③加热高锰酸钾制备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满氧气后,先移出导管,后撤酒精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生活中的下列现象,不包括化学变化的是(  )
A.牛奶久置后产生酸味B.新买的家具散发出难闻的气味
C.铜在空气中久置产生铜绿D.铁制水龙头滴水处发黄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