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某实验小组的同学在加热铜与浓硫酸的混合物实验时,发现生成了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和蓝色溶液,进行如下探究活动.
【查阅资料】①铜能与一些强氧化性的酸(如浓硫酸、硝酸等)发生反应,生成水、气体和铜盐.②硫酸铜溶液呈酸性.③二氧化硫与高锰酸钾溶液反应并使其褪色.
【探究一】铜与浓硫酸反应生成的气体是什么?
【猜想分析】小兰认为生成的气体可能是氢气或氧气.小芳马上予以否定,她的理由是
 
.经过仔细分析,她们认为该气体可能是二氧化硫.
【实验论证】她们将生成的气体通入稀的高锰酸钾溶液,看到
 
现象,从而证实了
生成的气体是二氧化硫.
【探究二】铜与浓硫酸反应得到的蓝色溶液是什么?
【分析讨论】①对于生成的蓝色溶液,小强认为可能是Cu(NO32溶液,小楠认为不可能是Cu(NO32溶液,而可能是硫酸铜溶液,小楠的理由是
 

②根据分析写出铜与浓硫酸共热的化学方程式
 

③小吉根据化学方程式说,该方法适用于以铜为原料大量制取硫酸铜,小田认为不适宜,你能说出小田的一个理由吗
 
.小田还设计了一个以铜和稀硫酸为原料制取硫酸铜的更好方案,该方案是
 

【探究三】上述反应后的蓝色溶液中有硫酸剩余吗?
【实验讨论】①小伟认为可向蓝色溶液中滴加硝酸钡溶液,观察有无沉淀产生,经大家讨论后,该方案被否定,你觉得否定该方案的理由是
 

②小亮同学提问:可以用石蕊试液来进行检验吗?你的答案和理由是
 

【意外发现】实验小组的同学将足量的铜和足量的浓硫酸置于容器中加热一段时间后,发现反应会逐渐变慢,最后反应竟然停止,你能帮他们说出反应停止的原因吗?
 
考点: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或变化规律,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科学探究
分析:根据氢气和氧气均是无色无味的气体进行解答;并据所给资料可知:二氧化硫与高锰酸钾溶液反应并使其褪色,据此分析解答;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解答;根据铜与浓硫酸反应原理书写方程式;根据二氧化硫有刺激性气味,是一种有毒气体,并根据铜可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氧化铜可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分析解答;根据硫酸铜也含有硫酸根离子,可与硝酸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分析解答;硫酸铜溶于水后,溶液呈酸性;铜和浓硫酸反应生成水,随着反应进行,浓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逐渐变小,而稀硫酸与铜不反应,所以反应会逐渐终止.
解答:解:(2)探究一:【猜想分析】反应生成的气体有刺激性气味,而氢气和氧气都没有气味,故填:氢气和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实验论证】二氧化硫能与高锰酸钾溶液反应并使其溶液褪色,观察到紫色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说明是二氧化硫气体,故填:紫色的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探究二:【分析讨论】①铜与浓硫酸反应,不含有氮元素,故不会生成硝酸铜,故填: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反应物中不含氮元素,所以不可能生成Cu(NO32溶液; 
②铜能与浓硫酸共热反应生成硫酸、水和二氧化硫气体,故填:Cu+2H2SO4
  △  
.
 
CuSO4+2H2O+SO2↑;
③使用浓硫酸,具有危险性,且生成的二氧化硫会污染空气,故填:生成的二氧化硫会污染环境、浓硫酸腐蚀性强,使用不安全;
铜能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氧化铜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故填:将铜在空气中加热转化成氧化铜后再与稀硫酸反应;
探究三:【实验讨论】①加入硝酸钡溶液,只能证明含有硫酸根离子,不能说明硫酸有剩余,故填:只能说明存在SO42-,不能确认硫酸有剩余;
②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硫酸铜溶液呈酸性,也能使石蕊试液变红,故不能使用,故填:硫酸铜溶液也是酸性的,滴入石蕊同样能变红;
【意外发现】浓硫酸参加反应,则硫酸不断被消耗,质量分数会变小,形成稀硫酸,而稀硫酸不与铜反应,故反应会停止,故填:随着反应的进行,浓硫酸的质量分数逐渐变小,而稀硫酸与铜不反应.
点评:本题难度较大,主要考查了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装置选取、反应原理等知识,及金属的有关的化学性质,能很好的培养学生分析资料、解决问题的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观点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
A、世界上的大多数物质都是由微观粒子构成的
B、任何物质对于人类来说都有两面性,我们必须合理使用物质
C、物质所发生的化学变化的本质是微观粒子的运动和变化
D、通过化学变化人们不仅能够认识物质,还可以获得或消除物质,储存或释放能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是2014年“中国水周”的宣传口号之一.下列关于水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电解水可得到氢气和氧气
B、我国人均可利用的淡水资源十分短缺
C、水通过“三态”变化实现在自然界中的循环
D、经过自来水厂处理的水是纯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牙膏是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其配料成分有摩擦剂、增稠剂、发泡剂等,其中摩擦剂的类型有很多,如CaCO3、Al(OH)3、SiO2或这些物质的混合物.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同学想研究牙膏摩擦剂的成分.
实验探究一:某品牌牙膏中是否含有CaCO3
【查阅资料】二氧化硅(SiO2)不与稀盐酸反应.
【设计实验】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①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滴加
 

 
该牙膏样品中含有CaCO3
②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
 
实验探究二:该牙膏中CaCO3的含量是多少?
【设计实验】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图中夹持仪器略去)进行实验,充分反应后,测定装置D增加的质量,以计算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查阅资料】浓硫酸具有很强的吸水性;碱石灰常用于吸收水蒸气和二氧化碳.
【进行实验】①如图所示连接好装置,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②准确称取牙膏样品的质量,并在各仪器中加入相应试剂,称量装置D的质量;
③打开弹簧夹甲,缓缓通入一定量的空气,然后接上装置D和E;
④打开B的分液漏斗滴加稀盐酸反应,同时再次持续缓缓通入空气;
⑤待B中不再产生气体后停止滴加稀盐酸;
⑥再次称量装置D的质量.
【数据处理】实验中准确称取8.00g样品,进行三次测定,装置D平均增加的质量为0.88g,其增加的质量即为反应产生的
 
的质量,则牙膏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
 
.(Ca-40  C-12  O-16  H-1)
【交流与反思】若实验过程中没有持续缓缓通入空气,则所测得的数值将
 
(选填“偏大”、“不变”或“偏小”,下同),若没有E装置,则所测得的数值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请你用化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食品保鲜的措施有添加防腐剂、充填气体、放置干燥剂和脱氧剂等.根据物质的性质选用合适的物质用于食品保鲜,对于保证食品安全和人体健康具有重要的意义.
①氮气是常用的充填气体.你认为选用氮气的主要原因是
 

②生石灰是常用的干燥剂.请你用化学方程式表示选用生石灰的原因
 

(2)化学科学的发展促进了人类社会文明的进步,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请你用化学方程式解释下列问题:
①用盐酸除去铁制品表面的铁锈
 

②生活中铝制器皿在空气中形成具有保护作用的薄膜
 
;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
 

(3)环境问题是2011年“两会上”的热门话题之一.
①燃气安全是家庭生活中的头等大事.为了防止燃气泄漏,常在燃气中加入少量有特殊气味的乙硫醇(C2H5SH),一旦燃气泄漏即可闻到气味,从微观的角度分析其原因是
 
乙硫醇充分燃烧时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水,乙硫醇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含硫煤燃烧后,排放到空气中的有毒气体主要是SO2,它遇到雨水后可形成酸雨降落到地面上会带来极大危害.为了减少环境污染,对工厂排放的废气中的SO2可用足量烧碱溶液吸收处理,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在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中,小强采用了如图所示装置:在由注射器和具支试管组成的密闭系统中留有25mL空气,给装有铜粉的具支试管加入,同时缓慢推动注射器活塞,至铜粉在较长时间内无进一步变化时停止加热,待冷却至室温,经小气球内的气体全部挤入具支试管内,观察密闭系统空气体积变化.
(1)在实验加热过程中,缓慢推动注射器活塞的目的是
 

(2)小强测得实验结果如下:
反应前密闭系统内气体总体积反应后密闭系统内气体总体积
25mL22mL
由此数据可以推算出他测定的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21%(填“>”“=”“<”).造成该实验出现误差的原因不可能是
 
.(填序号)
①没有缓慢推动注射器活塞   ②读数时没有冷却至室温    ③加入铜粉量太少     ④加入铜粉量太多
(3)通过上面的实验,你学到的测量混合物中某成分含量的方法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某中学的一化学课外活动小组,经过对某块田地的检测.知其pH为4,现在要使这块田地适宜大多数农作物生长,改良措施是向土壤中加入(  )
A、石灰石B、熟石灰
C、烧碱D、废硫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如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在t2℃时往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先后加入Mg甲和Mg乙,充分搅拌.将混合物的温度降低到t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t2℃时甲物质溶液为饱和溶液,乙物质溶液为不饱和溶液,
B、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C、温度降低到t1℃时,甲、乙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得到甲、乙的不饱和溶液
D、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用一步实验能将BaCl2、Na2CO3、MgCl2三种溶液区别开的试剂是(  )
A、稀硫酸
B、AgNO3溶液
C、Na2SO4溶液
D、NaOH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