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写出下列化学符号中的数字“2”所表示的意义.
(1)NO21个二氧化氮分子中含有2个氧原子(2)2Na钠原子的个数为2
(3)$\stackrel{+2}{Mg}$镁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4)Mg2+一个镁离子带有两个单位的正电荷.

分析 (1)标在化学式中元素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原子的数目.
(2)标在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的个数.
(3)标在元素符号正上方的数字表示该元素化合价的数值.
(4)标在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

解答 解:(1)标在化学式中元素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原子的数目,NO2中的“2”表示1个二氧化氮分子中含有2个氧原子.
(2)标在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的个数,2Na中的“2”表示钠原子的个数为2.
(3)标在元素符号正上方的数字表示该元素化合价的数值,$\stackrel{+2}{Mg}$中的“2”表示镁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4)标在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Mg2+中的“2”表示一个镁离子带有两个单位的正电荷.
故答案为:(1)1个二氧化氮分子中含有2个氧原子;(2)钠原子的个数为2;(3)镁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4)一个镁离子带有两个单位的正电荷.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元素符号不同位置的数字表示的意义,掌握标在元素符号不同位置的数字所表示的意义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所在.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1860年英国化学家戴维用通电分解法首先从苏打中制得一种金属,并将其命名为“钠”.他对钠做了如下实验:用小刀切下一小块金属钠,切面成银白色,并将其投入水中,它浮于水面上,立刻熔化成一个银白色的小球,与水发生剧烈反应,并在水面急速游动,发出嘶嘶声,逐渐缩小,最后完全消失.
(1)根据以上内容,推断钠的物理性质:(至少答出三点)呈银白色;质软;密度比水小;
(2)金属钠的化学性质:能与水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2.某化学实验小组的同学将镁条投入氯化铜溶液中,发现产生红色固体物质同时又看到溶液中出现较多的气泡.同学们感到很奇怪,金属和盐反应应该生成另一种金属和另一种盐,怎么会出现气泡?于是他们在老师的帮助下展开了探究活动.
【提出猜想】从元素守恒的角度,猜测气体是:H2
①小红认为是O2;②小芳认为是Cl2;③小林认为是 通电.
【查阅资料】Cl2能溶于水,它能与NaOH 溶液反应,生成NaClO和NaCl.
【实验探究】依据上述猜想,实验小组同学开始收集产生的气体进行实验探究.
实验一:小红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想,进行的实验操作和对应的现象是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该气体,木条不复燃.说明生成的气体不是氧气.
实验二:小芳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想,将气体通入盛有NaOH 溶液的洗气瓶中,请写出Cl2与NaOH 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l2+2NaOH═NaCl+NaClO+H2O.再称量通气前后洗气瓶的质量,没有改变.说明生成的气体不是氯气.
实验三:小林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想,取pH试纸测得氯化铜溶液pH约为4,说明氯化铜溶液中含有较多的H+(填离子符号).
【得出结论】小林的猜想正确.
【实验反思】实验三中测得的结果,是否因为在配制过程氯化铜溶液时引入了杂质?请设计实验排除干扰,你的实验方案是重新取纯净的氯化铜固体,溶于蒸馏水,配制新的氯化铜溶液.再用pH试纸测其pH值.
【思维拓展】
(1)其他金属与盐反应,是否也有此现象呢?同学们又做了以下实验:取大小形状都相同的不同金属与不同浓度硫酸铜溶液反应的现象记录如下:
NaMgAlFe
1%钠浮在液面上熔成小球,四处游动,发出嘶嘶响声,钠颗粒逐渐消失;有蓝色沉淀生成.红色固体生成,镁条逐渐变小,有气泡产生,有蓝色沉淀生成红色固体生成,间歇性产生极少量气泡红色固体生成,无气泡产生
3%有时轻微爆炸,其他现象同上有大量气泡产生,其他现象同上红色固体生成且固体体积逐渐变大,产生少量气泡红色固体生成,其体积变化不明显,产生少量气泡
10%轻微爆炸,其他现象同上有气泡产生,其他现象同上铝片由银白变成红色,产生少量气泡红色固体生成,缓慢产生极少量气泡
(2)请根据上表中信息,猜想金属与盐产生气体的影响因素有哪些?金属的种类及其活动性,盐溶液的种类及其浓度和溶液的酸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9.某实验小组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测量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并取得成功.
[查阅资料]白磷的着火点40℃.
[提出问题]氧气体积约占空气总体积的多少?
[实验准备]锥形瓶内空气体积为230mL,注射器中水的体积为50mL,该装置气密性良好.
[实验探究]装入药品,按图所示连接好仪器,夹紧弹簧夹.先将锥形瓶底部放入热水中,白磷很快被引燃,然后将锥形瓶从热水中取出.
[现象分析]
(1)将锥形瓶底部放入热水中,白磷被引燃,说明燃烧不能缺少的一个条件是可燃物的温度要达到着火点,足量的白磷在锥形瓶中未能全部燃烧,说明瓶内剩余气体不支持燃烧(填“支持”或“不支持”).写出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4P+5O2$\frac{\underline{\;点燃\;}}{\;}$2P2O5
(2)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可观察到气球的变化是先鼓后瘪.
(3)待白磷熄灭、锥形瓶冷却到室温后,打开弹簧夹,还可观察到的现象是:①注射器中的水自动喷射出来,②当注射器中的水还剩约4mL时停止下流.导致这些现象发生的原因是:白磷燃烧消耗了锥形瓶中的氧气,使瓶中气压降低;锥形瓶中氧气约占46mL,当注射器中的水进入锥形瓶约46mL后,瓶中气压与外界相当.
[得出结论]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frac{1}{5}$.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下列有关过滤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实验室过滤时用到的仪器有铁架台、酒精灯、漏斗、烧杯
B.过滤时用玻璃棒轻轻搅动漏斗中的液体,以加快过滤的速度
C.用过滤的方法净水后得到纯水
D.倾倒液体时,液面不到超过滤纸边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6.某小组同学进行了有关蜡烛成分测定的实验,请你帮他们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步骤现象结论
在蜡烛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烧杯内壁有小液滴产物中有水
将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烧杯内壁出现白色浑浊现象产物中有二氧化碳
由此可知:蜡烛的成分中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可能还含有氧元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3.欲探究一固体粉末状混合物A的成分,已知其中可能含有FeCl3、Fe(NO33、BaCO3、NH4NO3四种物质中的两种或多种.按如图所示进行实验,出现的现象如图中所述(设过程中所有发生的反应都恰好完全反应).

试根据实验过程和出现的现象做出判断,填写以下空白:
(1)气体E的化学式为NH3
(2)在混合物A中,肯定存在的物质是(写化学式)BaCO3、NH4NO3
(3)溶液G中存在的金属阳离子为(写离子符号)Na+
(4)固体混合物里,上述四种物质中,还不能确定存在的物质是(写化学式)FeCl3、Fe(NO33,得此结论的理由因D是黄色溶液,此溶液一定存在Fe3+,在FeCl3与Fe(NO33的溶液中均含Fe3+,且都不与稀硫酸反应,所以不能确定原混合物中FeCl3与Fe(NO33的存在情况.
(5)要确定(4)中物质存在的情况,取无色溶液G进一步实验,请简要说明实验操作步骤、发生的现象及结论取少量溶液G于试管中,加入少许硝酸银溶液,如果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样品中一定含有FeCl3,可能含有Fe(NO33;如果没有白色沉淀,则样品中不含FeCl3,就一定含有Fe(NO3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3.现在的知识学习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要熟悉逆向思维考虑问题的方法,你能用哪些事实说明空气中含有下列成分?
(1)燃料能在空气中燃烧,说明空气中含有氧气.
(2)冬天窗户上易起窗花,说明空气中含有水蒸气.
(3)盛有澄清石灰水的瓶壁上有白色固体,说明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
(4)以空气为原料生产氮肥,说明空气中含有氮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水是生命之源,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都离不开水.下面关于水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水在自然界中的循环为物理变化
B.水通直流电得到氧气、氢气为化学变化
C.用生石灰去除室内漏气为化学变化
D.利用活性炭的吸附作用净水为化学变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