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8.2013年3月底,上海、浙江一带出现H7N9禽流感.这种病毒首先在鸡、鸭等飞禽身上发现.对鸡、鸭舍进行消毒时常用15%的过氧乙酸溶液,过氧乙酸的化学式是CH3COOOH.试计算:
(1)一个过氧乙酸分子中有9个原子.
(2)过氧乙酸中碳、氢、氧原子个数比2:4:3.
(3)计算过氧乙酸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保留两位小数.(列式计算)

分析 (1)根据一个过氧乙酸分子的构成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化学式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化合物中元素质量分数的计算方法来分析.

解答 解:(1)一个过氧乙酸分子是由2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和3个氧原子构成的,则每个过氧乙酸分子中含有9个原子.故填:9;
(2)一个过氧乙酸分子是由2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和3个氧原子构成的,其中碳、氢、氧原子个数比为:2:4:3.故填:2:4:3;
(3)过氧乙酸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frac{1×4}{12×2+1×4+16×3}×100%$=5.00%,故填:5.00%.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进行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氢氧化钠与稀硫酸反应是否放出热量?三位同学为探究此问题按下图进行了实验:

(1)甲同学按甲图实验,若要更清楚地观察到实验的现象,实验前应对甲装置作如何处理?把甲装置中的瓶塞改成双孔塞,将系有气球的导管插入橡皮塞中;
(2)乙同学用乙图实验,可以根据有气泡从导管2冒出现象证明该反应放出热量.
(3)丙同学采用丙图装置实验:在烧杯中先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溶液,然后再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钠固体,该实验还需要用到的器材是药匙.你认为丙同学的实验设计是否科学,为什么?不科学,因为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热,温度升高无法说明就是中和反应放出的热量导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在研究某大理石样品(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盐酸反应)的活动中,兴趣小组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过程如图所示:

求:(1)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8.8g;
(2)参加反应的稀盐酸中溶质HCl的质量;
(3)该大理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硫酸铜晶体中结晶水含量的测定”的实验步骤如下:
(a)研磨:在研钵中将硫酸铜晶体研碎.(防止加热时可能发生迸溅)
(b)称量:准确称量一干燥洁净的瓷坩锅质量.
(c)再称:称量瓷坩埚+硫酸铜晶体的质量.
(d)加热:小火缓慢加热至蓝色晶体全部变为白色粉末,并放入干燥器中冷却.
(e)再称:在干燥器内冷却后,称量瓷坩埚+硫酸铜粉末的质量.
(f)再加热:把盛有硫酸铜的瓷坩埚再加热,再冷却.
(g)再称量:将冷却后的盛有硫酸铜的瓷坩埚再次称量,并再次重复加热和称量步骤,直至两次称量误差小于0.1g为止.
(h)计算:根据实验测得的结果计算硫酸铜晶体中结晶水的质量分数.
请你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需用到的实验仪器有:托盘天平、瓷坩埚、坩埚钳、铁三脚、石棉网、玻璃棒、干燥器、酒精灯、研钵、药匙(填两种).
(2)本实验过程中,最少应进行4次称量操作.
(3)判断硫酸铜晶体是否完全失水方法是最后一次加热前后两次质量数据差不超过0.1g.
(4)下面是高远同学所做的1次实验的数据,请你根据实验数据帮他完成计算,填入下面的表中.
坩埚质量坩埚与晶体总质量加热后坩埚与固体总质量晶体中结晶水质量分数
12.0g22.0g18.2g38%
(5)根据硫酸铜晶体的化学式,可以得出硫酸铜晶体中结晶水的含量应为36%.如果高远同学所做实验的结晶水质量分数偏高,其原因可能是B、C(选填字母).
A.硫酸铜晶体中含有不挥发性杂质       
B.实验前晶体表面有湿存水
C.加热时有晶体飞溅出去
D.加热失水后露置在空气中冷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如图是验证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frac{1}{5}$的实验装置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本实验不需要检查装置气密性
B.燃烧匙内盛放过量的红磷使测量结果更准确
C.改用细铁丝在空气中燃烧也能测得相同的结果
D.为确保瓶中氧气全部参加反应,点燃红磷后应将燃烧匙慢慢伸入瓶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违反实验操作规程会导致实验失败,甚至会造成伤害事故.
(1)用盐酸与石灰石制取CO2,若误用浓盐酸,则收集到的气体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其原因是可能是盐酸的浓度太大,易挥发HC1气体混入CO2中,不能生成CaCO3沉淀;.
(2)做酸的性质实验时,常用到许多试剂,实验时滴管不能未经洗涤就交叉使用,否则会引起药物污染、失效.如在盛石蕊试液的滴瓶中插入附有盐酸的滴管,这瓶石蕊试液会因变红色而失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同学们在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没有明显火星四射现象,导致现象不明显的原因可能是(  )
A.排水法收集氧气前未将集气瓶注满水
B.等导管口连续放出气泡就开始收集氧气
C.收集满氧气后盖上毛玻璃片拿出水面
D.未在集气瓶中预先放少量水或细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某学习小组发现,铜绿[Cu2(OH)2CO3]受热分解后,除生成CO2和水蒸气外,试管中还有一些黑色粉末状固体.于是他们就通过实验探究分析黑色固体的组成,并验证产生的气体.请你参与一起分析探讨:
(1)提出猜想
猜想Ⅰ:黑色固体可能是炭粉;
猜想Ⅱ:黑色固体可能是氧化铜;
猜想Ⅲ:黑色固体可能是炭粉与氧化铜的混合物.
(2)经查阅资料可知炭粉不能与酸反应,也不溶于酸,而氧化铜则可与酸反应而溶解;无水硫酸铜是白色粉末,遇水变蓝.
(3)他们先向试管中的黑色固体里加入过量的盐酸,发现黑色固体完全溶解,溶液变蓝色,于是他们得出猜想Ⅱ是正确的;试写出铜绿受热分解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Cu2(OH)2CO3$\frac{\underline{\;\;△\;\;}}{\;}$2CuO+H2O+CO2↑.
(4)若用如图装置验证两种气体生成物,应将生成的混合气体先通过B(填“A”或“B”)装置,当将气体通入装置A进行验证时,气流应从a通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2011年3月11日,日本近海发生9.0级强烈地震,从而引发核泄露危机.核事故时往往泄漏出污染物(具有放射性的碘原子).为避免核辐射,需一次性口服100毫克(不具放射性的碘原子),使人体甲状腺中碘达到饱和而不再吸收外界的碘,从而起到保护作用.请回答:
(1)碘-131是一种质子数为53、中子数为78的碘原子.该原子核外电子数为53.
(2)存在于自然界中的另外一种碘原子“碘-127”,其核内质子数是53,中子数是74,它与碘-131的关系是A.
A.同种元素             B.同种物质           C.同种分子       D.同种原子
(3)假设所处的环境已受污染,通过服用加碘食盐(注:加碘食盐中的碘为)的方法能否有效起到避免核辐射的目的呢?
【查阅资料】成人每天食用食盐的质量通常为6g;某种加碘食盐的标签如图所示.
【问题分析】500g该品牌食盐中,含碘的最大质量是25mg;若要使人体甲状腺中的碘达到饱和,至少需要一次性食用该品牌碘盐2K g.
【结论】日常服用加碘食盐不能(填“能”或“不能”)起到避免核辐射目的,原因是每天食用食盐约为6g,远小于2kg,人体甲状腺中碘未达到饱和.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