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5.酒精灯的火焰太小时,将灯芯拨的松散一些,可使火焰更旺.其原理是(  )
A.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B.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C.提高可燃物的着火点D.增加空气中氧气含量

分析 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①可燃物、②氧气或空气、③温度要达到着火点;促进可燃物燃烧的方法有: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或增大氧气的浓度,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解:A、酒精灯的火焰太小时,将灯芯拔得松散些,可使火焰更旺,是利用了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的原理;可燃物的着火点一般是不变的,不能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故选项错误.
B、酒精灯的火焰太小时,将灯芯拔得松散些,可使火焰更旺,是利用了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的原理,故选项正确.
C、酒精灯的火焰太小时,将灯芯拔得松散些,可使火焰更旺,是利用了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的原理;可燃物的着火点一般是不变的,不能提高可燃物的着火点,故选项错误.
D、酒精灯的火焰太小时,将灯芯拔得松散些,可使火焰更旺,是利用了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的原理,而不是加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促进可燃物燃烧的方法(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或增大氧气的浓度)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某兴趣小组同学准备进行常见酸、碱、盐的性质实验时,发现实验台上摆放的药品中(如图1),有一装溶液的试剂瓶未盖瓶盖且标签破损,于是决定对这瓶溶液进行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这瓶溶液是什么溶液?
【获得信息】实验中用到含有钠元素的物质是氯化钠、氢氧化钠、碳酸钠
【提出猜想】这瓶溶液原来是:
猜想一:氯化钠溶液;   猜想二:氢氧化钠溶液;   猜想三:碳酸钠溶液.
【实验推断】
①甲取样滴加无色酚酞试液,溶液呈红色,得出结论:该溶液不可能是氯化钠溶液,理由是氯化钠溶液呈中性,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
②乙另取样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乙得出结论:该溶液原来是碳酸钠溶液.
③丙认为乙的结论不完全正确,理由是.小组同学讨论后一致认为还需要进行如下实验:
【继续探究】④另取样加入过量的氯化钙溶液,观察到有白色沉淀产生,设计这一步骤的目的是;静置后,取上层清液,滴入酚酞试液,溶液呈红色.
【得出结论】⑤这瓶溶液原来是
【拓展迁移】⑥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发生中和反应,恰好完全反应的微观过程如图2所示,反应的实质表达式为:H++OH-=H2O,则反应后溶液中存在的阴、阳离子是Cl-、Na+(填离子符号);请写出【继续探究】实验中加氯化钙溶液反应的实质表达式:
(仿照上例,用离子符号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6.图中的①、②是氟元素、钙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A、B、C、D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

请你回答:
(1)氟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9.00,钙元素的原子序数为20;
(2)X=8;
(3)A、B、C、D属于同种元素的粒子是B和C(填序号);
(4)B粒子的化学性质与A、C、D中哪一种粒子的化学性质相似B(填序号);
(5)地壳中最多的金属元素与A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AlF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碳酸钙高温加热一段时间剩余固体的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剩余固体成分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剩余固体成分为:
A.全部是碳酸钙      B.既有碳酸钙,也有氧化钙     C.全部是氧化钙
设计并完成实验】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1)取少量固体于试管中,加适量水振荡后静置,再滴几滴无色酚酞试液溶液变红说明固体成分中一定含有
氧化钙
(2)再取少量固体于另一试管中滴加过量稀盐酸   有气泡生成说明固体成分中一定含有
碳酸钙
【实验结论】该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得出的结论:
剩余固体成分与【猜想与假设】中的B(填“A”或“B”或“C”).
【交流与反思】实验操作产生的气体是二氧化碳,剩余固体的成分若与C相符,则两步操作的实验现象(2)(填“(1)”或“(2)”或“(1)(2)”)不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食盐研碎B.海水晒盐C.蜡烛燃烧D.干冰升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0.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A物质在t3℃时溶解度为80g;
(2)P点表示:t1℃时,A、C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3)t1℃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所得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B、A、C;
(4)如果A物质中混有少量B物质,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得到较纯的A物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我国著名的闽籍制碱专家侯德榜,在纯碱制造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用“侯氏制碱法”制得的纯碱中常含有氯化钠等杂质,化学兴趣小组欲对某品牌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进行实验探究,在老师的指导下,他们设计了下列两种实验方案进行试验.
资料摘要:
Ⅰ.碳酸钠和氯化钙能发生复分解反应.
Ⅱ.浓硫酸具有很强的吸水性;碱石灰常用于吸收水蒸气和二氧化碳.
【方案一】样品与氯化钙溶液反应,测定Na2CO3的质量分数
(1)样品与氯化钙溶液的反应实验(杂质不与氯化钙溶液反应):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取一定量纯碱样品配成溶液后,滴加过量的CaCl2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Na2CO3+CaCl2=CaCO3+2NaCl
(2)分析滴加的CaCl2溶液要过量的原因:确保碳酸钠完全反应;
(3)将反应后的混合物进行过滤,把获得的沉淀物进行洗涤、干燥、称量.利用沉淀物质量计算Na2CO3的质量分数为91%.如果不洗涤沉淀物会造成测定结果大于91%,这是因为沉淀物的表面沾有其它成分,使称量结果偏大.
【方案二】样品与稀盐酸反应,测定Na2CO3的质量分数
利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铁架台略去)和试剂,通过测定样品和稀盐酸反应产生的CO2气体的质量,计算Na2CO3的质量分数(装置气密性良好,忽略盐酸的挥发性且每步反应或作用都是完全的).

(4)打开止水夹K,先对装置A和B(已连接)通入已除去CO2的空气一会儿,以排尽装置A和B中含有的CO2,再接上装置C和D.
(5)关闭止水夹K,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杂质不与盐酸反应),装置A中样品产生气体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2HCl=2NaCl+H2O+CO2↑.
(6)待装置A中的反应结束后,再一次打开止水夹K,继续往装置通入已除去CO2的空气一会儿.根据质量守恒 定律,装置C在反应前后的质量差就是产生CO2的质量,由此计算出该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若没有装置D,将会使测定结果偏大(选填“偏大”或“偏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纯净的过氧化钙(CaO2)是一种新型水产养殖增氧剂,常用于鲜活水产品的运输.其制备方法如下:以氢氧化钙和氯化铵为原料,制取CaO2•8H2O(搅拌时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CaCl2+H2O2+2NH3•H2O+6H2O=CaO2•8H2O↓+2NH4Cl),再经脱水制得CaO2
其流程如下:

(1)操作Ⅰ的名称是过滤,该操作中需要用到玻璃棒,其作用是引流.
(2)“沉淀”时需控制温度在0~2℃,比较简单易行的方法是将反应容器放置在冰水中,制备CaO2•8H2O时反应温度不宜过高,原因一是防止因温度过高导致氨水挥发,原因二是防止2H2O2=2H2O+O2↑.(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为检验“水洗”是否合格,可取最后一次洗涤液少量于试管中,再滴加AgNO3(填试剂),若无白色沉淀产生说明“水洗”合格.
(4)该流程中除水外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是NH4Cl(填化学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7.如图是工业上采用氨碱法生产纯碱的流程图:

上述过程的化学原理为:
NaCl+NH3+CO2+H2O═NaHCO3+NH4Cl
2NaHCO3$\frac{\underline{\;\;△\;\;}}{\;}$Na2CO3+H2O+CO2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氨溶于水后会与水反应生成一水合氨(NH3•H20),我们从酸碱反应的角度知道:在用氨碱法生产纯碱过程中,先向饱和食盐水中通入氨气,制成饱和氨盐水,再向其中通过二氧化碳,其原因是能够更多、更快的吸收二氧化碳.
(2)氨盐水吸收二氧化碳后生成的碳酸氢钠和氯化铵,首先结晶析出的物质是碳酸氨钠,其原因是相同条件下,碳酸氢钠的溶解度小于氯化铵的溶解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