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现将10.6g某固体混合物样品与足量盐酸起反应,收集到4.4gCO2。若此混合物是由MgCO3、Na2CO3、CaCO3和K2CO3中的3种物质所组成,则该混合物组成不可能是( )
A. Na2CO3、CaCO3和K2CO3 B. Na2CO3、CaCO3和MgCO3
C. Na2CO3、MgCO3和K2CO3 D. CaCO3、K2CO3 和MgCO3
【答案】A
【解析】假设该混合物样品全是Na2CO3;设它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x,
Na2CO3+2HCl=2NaCl+CO2↑+H2O
106 44
10.6g x
x=4.4g
同理可得,同样质量(即10.6g)的MgCO3、CaCO3和K2CO3与足量盐酸完全反应后,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分别为:5.6g、4.7g和3.4g;
A、由于Na2CO3、CaCO3和K2CO3与足量盐酸完全反应后,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分别为:4.4g、4.7g和3.4g,是有可能平均到4.4g的;所以,该混合物组成是有可能的,但不符合题意,错误;
B、由于Na2CO3、CaCO3和MgCO3与足量盐酸完全反应后,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分别为:4.4g、4.7g和5.6g,是不可能平均到4.4g的,并且肯定要大于4.4g,但小于5.6g;所以,该混合物组成是不可能的;正好符合题意,正确;
C、由于Na2CO3、K2CO3和MgCO3与足量盐酸完全反应后,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分别为:4.4g、3.4g和5.6g,是有可能平均到4.4g的;所以,该混合物组成是有可能的;但不符合题意,错误;
D、由于CaCO3、K2CO3和MgCO3与足量盐酸完全反应后,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分别为:4.7g、3.4g和5.6g,是有可能平均到4.4g的;所以,该混合物组成是有可能的;但不符合题意,错误。故选B。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有关资源、能源叙述正确的是( )
A.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其中稀有气体的含量为0.03%
B.地球上可利用的淡水资源只约占全球总储水量的2.53%
C.提高煤等化石燃料的利用率,就相当于延长了化石燃料的使用年限
D.目前已制得的纯金属只有100余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根据下图所示,按要求回答问题:
(1)图中仪器a的名称是 _________,图F实验的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__( 填序号);若用E装置收集氧气,当实验结束时实验结束时,甲同学先熄灭了酒精灯,忘记将导管从水中取出,在水未进入导管之前,可采取的补救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种即可)
(3)反应结束后冷却,对制取氧气后的固体残渣(假定已完全反应,锰酸钾易溶于水)作如下回收处理:
①通过以下四步实验操作回收二氧化锰。正确操作的先后顺序是______(填写序号)。
A.烘干 B.溶解 C.过滤 D.洗涤
②过滤、蒸发时都需用到的仪器是________(填序号)。
A.酒精灯 B.烧杯 C.玻璃棒 D.漏斗
(4)请你参与探究,联想到工业上用铁矿石冶炼铁,某兴趣小组在实验室模拟工业炼铁反应原理的装置如下,请回答下列问题:
(a)A装置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
(b)E装置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氧化剂是______。
(c)实验中应先点燃E装置的酒精喷灯还是G装置的酒精灯______。(用E或G填空)
(d)G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复分解反应是我们学过的化学基本反应类型之一。学习时,应注意将知识进行归纳、总结,深刻理解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⑴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氯化钡溶液与硫酸钠溶液混合: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碳酸钾溶液与稀盐酸混合: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氢氧化钡溶液与稀硝酸混合: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你想过上述复分解反应为什么能够发生吗?这是因为在这些反应物中含有一些“特殊”的阴、阳离子,它们能相互结合。如上述反应①中,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是Ba2+和SO42-,而Cl-、Na+则是“旁观者”,并没有参加反应。请你分析上述反应②中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是__________;上述反应③中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是___________。
⑶请根据你的想像,在下图右边的容器中画出体现NaOH溶液和稀HCl反应产物的示意图。
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为了测定某牛奶样品中蛋白质的含量,现采用“盖尔达法”分解其中的蛋白质。其原理是把蛋白质中的氮元素完全转化成氨气(化学式为NH3),再用稀硫酸吸收氨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NH3+H2SO4=(NH4)2SO4
现取该牛奶样品30 mL,用“盖尔达法”分解其中的蛋白质,产生的氨气用9.5 g溶质质量分数为4.9%的稀硫酸恰好完全吸收。计算并回答下列问题:
(1)产生氨气的质量是多少克?(计算结果精确到0.01 g,下同)
(2)30 mL牛奶中含氮元素的质量是多少克?
(3)下图是该牛奶包装标签的部分内容。已知牛奶中的蛋白质含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6%,请你通过计算确定,该牛奶样品中蛋白质的含量是否达到了包装标签所标示的蛋白质的质量标准。
配料:鲜牛奶 保质期:8个月 净含量:250 mL/盒 营养成分:(每100 mL) 钙≥0.11 g 脂肪≥3.30 g 蛋白质≥2.90 g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根据下图示信息,用化学用语填空:
(1)写出该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___。
(2)标出溶剂中氧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_________。
(3)写出该溶液中存在的微粒的符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该溶质质量分数为15%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学校科学兴趣小组想设计一个实验,来模拟研究CO2浓度增加是否增大地球“温室效应”。他们查阅了有关数据:
并设计了下面的实验和操作步骤:
I.在两只同样的玻璃瓶里分别充满CO2和空气,并编号为甲、乙,塞紧带有同样温度计的橡皮塞。再把两只玻璃瓶放在阳光下照射(如图所示),观察甲、乙瓶中的温度变化。
Ⅱ.阳光持续照射,间隔一定时间测量两玻璃瓶的温度值,并记录(见下表)。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实验室制取CO2的化学表达式_______。
(2)往瓶中充CO2时,验证瓶中已充满了CO2的方法是_______。
(3)该实验中,照射同样时间,根据上表的数据,比较甲、乙瓶温度变化的规律是_______。
(4)该实验中,在阳光照射下,影响甲、乙瓶温度不同的原因,除了CO2的温室效应以外,还有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点即可)。
(5)有同学认为根据该模拟实验的目的,实验设计存在问题,你认为是___________(写出一点即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