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3.某兴趣小组同学用大理石和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将制得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观察到石灰水未变浑浊,他们对此现象产生了好奇.同学们提出了下列三个假设:
假设①:石灰水已变质;假设②:制得的气体中无二氧化碳;假设③:制得的气体中有一定量的氯化氢气体.
(1)同学们先探究假设①是否成立.他们将适量的原试剂瓶中的澄清的石灰水倒入小试管中,然后通入二氧化碳气体(填写实验操作),他们根据实验现象确认了石灰水未变质.他们接着探究,通过实验否定了假设②.
(2)同学们继续设计了两个实验来探究假设③,如表所示: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出现白色沉淀
实验结论制得的气体中有氯化氢气体制得的气体中有氯化氢气体
上述实验一中的A物质是硝酸银溶液,实验二中的实验现象是产生气泡
(3)同学们通过实验确定了澄清石灰水未变浑浊的原因是制得的气体中含有一定量的氯化氢气体.请解释将制得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后,石灰水不变浑浊的原因是稀盐酸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了氯化钙和水.

分析 (1)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稀盐酸能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氯化银和硝酸;
稀盐酸能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
(3)稀盐酸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

解答 解:(1)将适量的原试剂瓶中的澄清的石灰水倒入小试管中,然后通入二氧化碳气体,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石灰水未变质.
故填:通入二氧化碳气体.
(2)上述实验一中的A物质是硝酸银溶液,这是因为硝酸银能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
实验二中的实验现象是产生气泡,这是因为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
故填:硝酸银溶液;产生气泡.
(3)将制得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后,石灰水不变浑浊的原因是稀盐酸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了氯化钙和水.
故填:稀盐酸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了氯化钙和水.

点评 实验现象是物质之间相互作用的外在表现,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观察实验、分析实验,为揭示物质之间相互作用的实质奠定基础.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3.物质之间发生化学反应时常伴随有明显的现象,但有些化学反应却观察不到明显的现象.某班同学为证明NaOH能与稀盐酸发生中和反应,从不同角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
【方案一】:在NaOH稀溶液中滴加几滴酚酞试液,然后再滴加盐酸,当得到无色溶液时,
老师提出问题:红色消失一定证明是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吗?他们经过讨论认为也可能是酚酞与酸反应而褪色.这时应在溶液中再滴酚酞(或氢氧化钠溶液)溶液,若有不变红(或变红)现象,则证明不是酚酞与酸反应而褪色.
【方案二】:先用pH试纸测定NaOH溶液的pH,再滴加盐酸,并不断振荡溶液,同时测定混合溶液的pH,如果测得的pH逐渐变小且小于7,则证明NaOH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这时小虎又提出疑问:pH逐渐变小可能是由于溶液稀释造成的,不能说明一定发生了反应.小全对小虎的疑问进行了反驳,他的理由是:碱溶液无论如何稀释,其pH值都不可能小于7.
【方案三】:可以通过测定反应前的物质不存在来判断反应的发生.将一定量的稀盐酸平均分为两份,一份直接加入锌粒中观察到有气泡产生;向另一份中先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再加入锌粒中,观察到无气泡产生现象,说明NaOH溶液和HCl溶液发生了反应.
【方案四】:在试管中放入NaOH固体,然后加入稀盐酸.小明用手摸了摸试管外壁,试管比较热,他认为不仅说明它们发生了反应,而且是放热反应.小全思考之后仍然不同意小明的观点,小全的理由是: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也放热.
乙同学和丙同学各设计了一个装置(见图),都说在不使用温度计的情况下可以判断NaOH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中和反应.分析说明:B(填序号)装置更合理,理由是能排除因液体的滴入而造成烧瓶内气体排出,引起玻璃管内液面发生变化.若选用合理的装置进行实验,当出现玻璃管中左侧液面下降,右侧液面上升现象时,可以说明NaOH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如图所示为过滤的操作实验,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该操作还缺少一种仪器,其作用是引流.
(2)指出图中的一处错误:漏斗下端没有紧贴在承接液的烧杯壁上,这样安装会出现的结果是液体溅出,
(3)操作中他发现过滤速度太慢,可能的原因有滤纸与漏斗间有气泡.
(4)过滤后发现仍然浑浊,可能的原因是滤纸破损(或滤液边缘高于滤纸边缘、仪器不干净)
(5)改进实验后,最终得到了澄清透明的水,他兴奋地宣布:“我得到了纯
水!”你有无不同的看法?理由不正确;因为此水中还含有可溶性物质.若要制得纯水,需要采用的净化方法是蒸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1.化学上可以用pH表示溶液酸碱性的强弱程度,数值在0~14之间
pH<7时,溶液显酸性,且数值越小,酸性越强.
pH>7时,溶液显碱性,且数值越大,碱性越强.
pH=7时,溶液显中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8.氢氧化钠.氢氧化钙都属于碱,除这两种碱外,常用的碱还有氢氧化钾,氨水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8.氧化铜(CuO)是一种黑色固体,可溶于稀硫酸中.某同学想知道是稀硫酸中的H2O、H+和SO42-中的哪种粒子能使氧化铜溶解.请你和他一起通过如图所示三个实验来完成这次探究活动
(1)你提出的假设是可能是H+使CuO溶解;
(2)通过实验(Ⅰ)可以证明水分子不能使氧化铜溶解;
(3)要证明另外两种粒子能否溶解氧化铜,还需要进行实验(Ⅱ)和(Ⅲ),在(Ⅲ)中应该加入Na2SO4溶液,实验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为固体不溶解;
(4)探究结果为稀硫酸中的H+使CuO溶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5.酚酞溶液遇NaOH溶液变红.但是,在分组实验中(如图所示),出现了意想不到的现象:有的溶液变红后褪色;有的出现白色浑浊物.
【提出问题】分组实验中,出现意想不到的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
【查阅资料】酚酞溶液由酚酞固体溶于酒精配制而成.
【猜想与假设】
I.红色褪去,与NaOH溶液和空气中的CO2反应有关.
II.红色褪去,与NaOH溶液的浓度有关.
Ⅲ.出现白色浑浊物,与酚酞溶液的浓度有关.
【进行实验】
实验实验操作实验现象
1向盛有2mLNa2CO3溶液的试管中滴加5滴0.5%的酚酞溶液溶液变红
21号试管0.1min红色褪去
2号试管5min红色褪去
3号试管30min红色明显变浅
4号试管120min红色无明显变化
3取3支试管,分别加入2mL水,分别向三支试管中滴加5滴5%,2%,0.5%的酚酞溶液.酚酞溶液浓度%浑浊程度
5大量混浊物
2少量浑浊物
0.5无浑浊物
【解释与结论】
(1)实验l的现象表明,猜想与假设l不成立(填“成立”或“不成立”).
(2)由实验2可得出结论:与NaOH浓度有关,浓度过高会使酚酞褪色.
(3)请将实验3的操作步骤补充完整.取3支试管,分别加入2mL水,分别向三支试管中滴加5滴5%,2%,0.5%的酚酞溶液.
【反思与评价】
(4)依据现有实验,为了确保红色不变,若酚酞溶液浓度为0.5%.建议选用NaOH溶液的浓度为0.5%.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2.根据实验装置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B,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frac{\underline{\;MnO_2\;}}{\;}$2H2O+O2↑;若在实验室收集二氧化碳气体应选择的装置是E,采用此收集方法的原因是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且能溶于水.
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CaCO3+2HCl=CaCl2+CO2↑+H2O.
②如装置F所示,点燃两支短蜡烛,然后沿烧杯内壁倾倒二氧化碳时,看到F中的实验现象蜡烛由下至上依次熄灭;证明CO2具有密度大于空气,不能燃烧且不支持燃烧的性质.
③某同学选用 G装置进行实验,看到与上一步实验F中完全相同的实验现象,他由此得出与上一步实验完全相同的结论.此结论不合理(答“合理”或“不合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氯仿(CHCl3)不溶于水,密度比水大,是一种良好的有机溶剂,若保存不当受到光照射时,易被氧化而产生剧毒光气(COCl2),反应如下:2CCl3+O2$\frac{\underline{\;光\;}}{\;}$2HCl+2COCl2,下列有关氯仿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用酚酞试液检验氯仿是否变质B.用硝酸银溶液检查氯仿是否变质
C.用蒸馏水检查氯仿是否变质D.在教室里倾倒氯仿做检查实验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