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甲的化学式为NH3 | B. | 乙、丙、丁都是氧化物 | ||
C. | 丙中氮、氢元素质量比为2:4 | D. | 参加反应的甲、乙质量比为17:44 |
分析 根据微观示意图分析反应物、生成物的构成,判断物质的化学式、类别,写出反应的方程式,再根据方程式进行有关的分析及计算.
解答 解:观察微观示意图,可知反应物、生成物甲、乙、丙、丁分别是:NH3、CO2、CO(NH2)2、H2O,因此反应的方程式是:2NH3+CO2$\frac{\underline{\;一定条件\;}}{\;}$CO(NH2)2+H2O,由此可知:
A、甲的化学式为:NH3,故正确;
B、4种物质中只有CO2、H2O属于氧化物,而NH3、CO(NH2)2不是氧化物,故错误;
C、丙为CO(NH2)2,其中氮、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4×2):(1×4)=7:1,故错误;
D、参加反应的甲、乙质量比为:(2×17):44=34:44,故错误;
故选A.
点评 本题属于微观示意图的考查,解答本题的关键由分子微观示意图确定分子构成,利用分子构成写出物质的化学式,重点考查了知识运用能力.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碳酸钙可用作补钙剂 | |
B. | 食盐可用于调味和腌渍蔬菜、鱼、肉、蛋等 | |
C. | 纯碱在农业上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 |
D. | 小苏打是焙制糕点所用的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加入稀硫酸的质量/g | 0 | 4.0 | 6.0 | 8.0 | 10.0 | 12.0 |
烧杯中溶液的pH | 13.0 | 12.8 | 12.5 | 12.3 | 7.0 | 1.3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使用乙醇汽油,可适当节省石油资源,并能避免汽车尾气的污染 | |
B. | 塑料长期堆积既破坏土壤又污染地下水,应将塑料制品分类回收,可有效缓解“白色污染” | |
C. | 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之前,应先进行灯火实验 | |
D. | 一方面植树、造林、种草,另一方面利用和开发太阳能、核能等新能源,能有效抑制温室效应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①② | B. | ①④ | C. | ①②④ | D. | 全部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实验操作步骤 | 实验现象 | 结论及解释 |
步骤一:取少量固体样品于试管中,加蒸馏水完全溶解,然后加入足量的稀盐酸. | 实验过程中有气泡产生. | 则证明猜想Ⅰ成立 |
步骤二:另取少量固体样品于试管中,加蒸馏水完全溶解,然后滴加氯化钡溶液. | 实验过程中产生 白色沉淀. | 则证明猜想Ⅱ或Ⅲ成立.此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BaCl2+Na2CO3═BaCO3↓+2NaCl.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