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5.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时,产生大量白雾
B.镁条在空气中燃烧时,发出耀眼的白光
C.木炭在空气加热时,发出白光
D.向面包上滴加碘酒,出现蓝色

分析 A、根据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木炭在空气加热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淀粉遇碘变蓝色的特性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解: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而不是白雾,故选项说法错误.
B、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故选项说法正确.
C、木炭在空气加热,只能烧至红热,不会产生白光,故选项说法错误.
D、碘遇淀粉变蓝色,碘酒中含有碘,将碘酒滴入淀粉溶液中,溶液变蓝色,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D.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淀粉遇碘变蓝色的特性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实验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的区别.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5.小胖和几位同学去4S店观看工人师傅修车,他们发现,工人师傅从一个钢瓶中将气体通过气泵打入轮胎中,于是他们对这种气体的成分产生了兴趣,工人师傅说是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空气中的一种,于是他们开始进行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轮胎中填充的气体是什么?
【查阅资料】氧气,氮气,二氧化碳,均为无色气体;氮气和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氧气不能燃烧,但是可以支持其他气体燃烧;二氧化碳能与澄清石灰水反应而生成不溶于水的白色沉淀,其他气体不能与澄清石灰水反应产生白色浑浊.
【猜想与假设】几位同学说出了自己的猜想:
小武猜想:无色气体是氧气        小明猜想:无色气体是二氧化碳
小黄猜想:无色气体是空气       小李猜想:无色气体是氮气
【进行实验】小胖收集了部分钢瓶中的气体盛放在多个集气瓶中,取其中一瓶
伸入燃着的小木条,观察到小木条熄灭.
【反思与评价】小胖认为通过上述实验可以排除小武和小黄的猜想,他的理由是:如果是氧气或空气,燃着的木条不会熄灭,若小武的猜想正确,我们应该看到的现象是:燃着的小木条燃烧更旺,为了进一步探究小李和小明的猜想谁的正确,请你根据资料中的信息,选择适当药品帮助小胖同学完成接下来的实验操作:另取一瓶气体样品,滴加一定量的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到澄清石灰水没有明显变化,由此确认小李的猜想正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水晶的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硅(SiO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水晶是一种氧化物B.SiO2中含有氧气分子
C.SiO2中Si元素的化合价是+4价D.SiO2的中各元素的质量比为1: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3.含氧物质不一定能制的氧气,但双氧水因含有氧气,故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能释放出O2.╳
(判断对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点燃酒精灯
B.C.
液体加热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20.如图所示,大试管底部有螺旋状的光亮的铁丝,把试管倒插入水中,放置一周后,
(1)观察到铁丝表面有铁锈生成,试管内的水面将上升,产生以上现象的原因是铁与氧气、水等物质反应使试管内压强减小.
(2)铁生锈的条件是与空气中的水和氧气等物质相互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在下列气体中滴入数滴澄清石灰水震荡后,不能立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是:(  )
①空气  ②人体呼出气体  ③氧气  ④蜡烛燃烧后生成的气体.
A.①④B.②④C.①③D.②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在“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多的功与过”的辩论会上,有如下观点:
①二氧化碳增多造成温室效应,使气候异常,给人类带来了灾难;
②二氧化碳增多为植物光合作用提供了足够的原料,是近年来农作物丰收的原因之一.
(1)写出日常生活中产生CO2的一个化学方程式C+O2$\frac{\underline{\;点燃\;}}{\;}$CO2
(2)从自然界碳循环的角度,你认为CO2增多的原因是AB (填序号).
A、大量燃烧石油和煤             B、大面积砍伐森林
C、大量煅烧石灰石               D、核能的开发和利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5.(1)以下是几种碳的单质的结构示意图,其中表示金刚石的是A

(2)碳的单质物理性质差别很大是因为它们的结构中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3)它们化学性质相似,点燃时如果完全燃烧,生成物都是二氧化碳,高温时有还原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