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1)根据无水醋酸钠和氢氧化钠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碳酸钠和甲烷,该反应的反应物是固体,反应条件是加热,甲烷密度比空气小,难溶于水,甲烷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水和二氧化碳进行分析;
(2)根据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溶于水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色,二氧化碳不具有助燃性进行分析;
(3)根据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有助燃性,密度比水小进行分析;
(4)根据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需要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D装置收集氧气的方法是向上排空气法进行分析.
解答 解:(1)无水醋酸钠和氢氧化钠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碳酸钠和甲烷,化学方程式为:CH3COONa+NaOH$\frac{\underline{\;\;△\;\;}}{\;}$Na2CO3+CH4↑,该反应的反应物是固体,反应条件是加热,甲烷密度比空气小,难溶于水,所以实验室制取甲烷可选用发生装置A,收集装置可选用C或E,甲烷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CH4+2O2$\frac{\underline{\;点燃\;}}{\;}$CO2+2H2O;
(2)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二氧化碳溶于水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色,化学方程式为:H2O+CO2=H2CO3,二氧化碳不具有助燃性,所以用D装置收集满一瓶CO2,将瓶中的气体沿G装置烧杯左侧内壁缓慢倒入,观察到的现象是:蜡烛由下向上逐渐熄灭;
(3)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有助燃性,密度比水小,所以直接用如图甲所示装置收集氧气,氧气应由c端进入;检查O2已经收集满的方法是:把带火星的木条放在b导管口,木条复燃,证明集满,若在装置中充满水,则O2应由b端进入;
(4)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需要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KMnO4$\frac{\underline{\;\;△\;\;}}{\;}$K2MnO4+MnO2+O2↑,D装置收集氧气的方法是向上排空气法,所以导管伸入到集气瓶底部的原因:氧气密度比空气大.
故答案为:(1)CH3COONa+NaOH$\frac{\underline{\;\;△\;\;}}{\;}$Na2CO3+CH4↑,A,C或E,CH4+2O2$\frac{\underline{\;点燃\;}}{\;}$CO2+2H2O;
(2)CaCO3+2HCl=CaCl2+H2O+CO2↑,紫色石蕊变红色,H2O+CO2=H2CO3,D,蜡烛由下向上逐渐熄灭;
(3)c;把带火星的木条放在b导管口,木条复燃,证明集满,b;
(4)试管口没有放一团棉花,2KMnO4$\frac{\underline{\;\;△\;\;}}{\;}$K2MnO4+MnO2+O2↑,氧气密度比空气大.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常见气体的发生装置与收集装置的探究,发生装置依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收集装置依据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选择.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乳酸由碳、氢、氧三种原子构成 | |
B. | 乳酸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 |
C. | 乳酸属于氧化物 | |
D. | 1个乳酸分子由碳、氢、氧三个元素构成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计算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他是氧化物 | |
B. | 他的一个分子中含有11个氢气分子 | |
C. | 他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 |
D. | 青蒿素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2H2+O2$\frac{\underline{\;点燃\;}}{\;}$ 2H2O | B. | 2HgO$\frac{\underline{\;加热\;}}{\;}$ 2Hg+O2↑ | ||
C. | CuO+CO$\frac{\underline{\;加热\;}}{\;}$ Cu+CO2 | D. | Mg+2HCl=MgCl2+H2↑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推断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