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在Cu(NO3)2、AgNO3、Al(NO3)3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充分反应。
(1)若锌粉过量,则反应后溶液中所含的金属阳离子为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一个上述反应中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各组物质,能共同存在于水溶液且溶液显无色的是( )
A.BaCl2、Na2SO4、Ca(OH)2B.MgCl2、CuSO4、NaNO3
C.NaNO3、BaCl2、KOHD.CaCl2、K2CO3、NaN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下列事实或做法解释正确的是
A.用明矾净水——明矾可降低水中钙、 镁离子的含量
B.众人拾柴火焰高——可燃物越多,着火点越低,越易燃烧
C.铁质水龙头表面镀铬可防锈——改变了金属的内部结构
D.氯气能被液化贮存于钢瓶——分子间有间隔且间隔能改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青蒿素(化学式C15H22O5)是抗疟药的有效成分。下列有关青蒿素说法正确的是
A.青蒿素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B.青蒿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82
C.青蒿素中碳元素、氢元素、氧元素的个数比为15:22:5
D.青蒿素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化学实验活动小组的同学为了探究实验室中久置氢氧化钠固体的成分,进行了有关实验,请你参与他们进行的探究活动:
(查阅资料)氯化钡溶液呈中性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
(猜想与假设)
猜想Ⅰ:全部是NaOH;猜想Ⅱ:全部是Na2CO3;猜想Ⅲ:______________。
(实验与探究)
(1)实验如下:实验操作步骤
步骤一:取少量固体样品于试管中,加蒸馏水完全溶解,然后滴加酚酞试液,溶液变红色,小刚同学认为猜想Ⅰ成立。小明同学认为小刚的结论不成立。理由是_______________。
步骤二:取少量固体样品于试管中,加蒸馏水完全溶解,然后滴加氢氧化钡溶液,实验过程中产生白色沉淀,证明猜想_________成立,此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2)为了进一步验证猜想结果,小明同学提出了如下实验方案:继续步骤二的实验,滴加氢氧化钡溶液至不再有沉淀产生,过滤,然后向滤液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若酚酞变红,则猜想Ⅲ成立;若酚酞不变红,则猜想Ⅱ成立。小华同学立即对小明同学的方案提出了质疑,她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因此,她认为该方案的操作步骤中,将氢氧化钡溶液应该换成____________________。经过大家的讨论分析,一致认为改进后的方案成立。
(反思与交流)
(1)久置固体氢氧化钠变质的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
(2)大家认为如果检验氢氧化钠是否变质,可以使用三种不同类别的试剂进行检验,可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具体试剂的名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不合理的推理会得出错误的结论。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碱溶液的pH>7,pH>7的溶液都是碱性溶液
B.氧化物中都含有氧元素,含氧元素的物质不一定都是氧化物
C.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通入二氧化碳后的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所以二氧化碳是酸
D.性质活泼的金属在空气中容易被腐蚀,铝在空气中不易被腐蚀是因为其性质不活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科学家研发出一种新型催化剂材料,可将二氧化碳CO2转化成一氧化碳CO,该反应是将CO2转化为其他燃料的初始步骤。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可以减少化学燃料的使用B.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C.反应前后氧原子个数减少D.该新型催化剂反应前后化学性质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豆浆被称为“植物奶”,其中含有的异黄酮(C15H10O2)具有防癌功能。下列有关异黄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异黄酮属于高分子化合物
B.异黄酮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C.1个异黄酮分子由15个碳原子、5个氢分子和1个氧分子构成
D.异黄酮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海水中含有NaCl、MgCl2、Na2SO4、CaCl2、MgSO4等,从粗盐中获取纯净的氯化钠的实验方案为:先将固体溶解,然后向其中依次加入过量的NaOH、BaCl2、Na2CO3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再加入适量的X,蒸发结晶。
(1)过滤后,得到的滤渣中含有的物质有_____。
(2)加入X发生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