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20.对下列事实或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  )
选项事实或现象解释
A电热水袋中的水加热后袋子鼓胀分子之间的间隔发生变化
B不同的花儿有不同的香味不同的分子性质不同
C水结冰分子种类改变
D非吸烟者受到被动吸烟的危害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着
A.AB.BC.CD.D

分析 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 解:A、电热水袋中的水加热后袋子鼓胀,是因为升高,分子之间的间隔发生变化,故选项解释正确.
B、不同的花儿有不同的香味,是因为它们分子的构成不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故选项解释正确.
C、水结冰,没有新物质生成,分子的种类没有发生改变,故选项解释错误.
D、非吸烟者受到被动吸烟的危害,是因为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被动吸烟,故选项解释正确.
故选:C.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必须使用催化剂
B.干冰是固态二氧化碳
C.浓度过大能使人致死,因为它不能供给呼吸
D.它是导致温室气体的主要成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1.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对该粒子的判断中,错误的是(  )
A.原子核内有11个质子B.该粒子是阳离子
C.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D.该粒子属于金属元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计算题

8.二氧化碳的工业制法是煅烧石灰石.某兴趣小组同学想测定实验室存放的石灰石的质量分数(杂质不参与反应),小红取石灰石样品10.00g,高温煅烧至质量不再改变后,把剩余固体放在密闭、干燥的容器中冷却至室温,称量所得固体的质量为6.04g.
(1)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3.96g.
(2)计算该石灰石样品的质量分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推断题

15.如图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其中,在通常情况下,F、G是组成元素相同的两种气体,Q、R都是黑色固体(部分反应条件略去),试回答下列问题:
(1)D的化学式为:CaCO3
(2)若E是生活中常用的调味剂、防腐剂,则C的化学式为HCl.
(3)图中标出的九种物质按单质、氧化物、酸、碱、盐进行分类,一定没有的物质类别是碱.
(4)反应①~⑤中没有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是置换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工业上煅烧石灰石反应一段时间后,取32g反应后的剩余物,加入200g质量分数为14.6%的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测得反应后液体的质量为222.4g,得滤渣5.2g,则原32g反应后的剩余物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
A.50%B.80%C.12.5%D.2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排放到空气中的气体污染物是(  )
①二氧化碳  ②二氧化硫  ③一氧化碳  ④二氧化氮  ⑤稀有气体.
A.①②③B.④⑤C.②③④D.②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物质都是由微观粒子构成的,下列构成物质的微粒中,属于同种元素的是(  )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0.比较与归纳  我们学习化学的常用方法.请结合下列实验常用装置,回答有关问题.

(1)用A装置制氧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ClO3$\frac{\underline{MnO_2}}{△}$2KCl+3O2↑;将药品加入A中的试管前,应进行的操作是检验装置气密性.
(2)用B或C发生装置制取气体应满足的一般条件是反应物为固体与液体或液体与液体;反应条件是常温.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