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9.某兴趣小组同学对实验室制备氧气的催化剂进行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
①二氧化锰常作为氯酸钾分解制取氧气的催化剂,那其他氧化物是否也能催化氯酸钾分解呢?是否比二氧化锰催化效果更好?
【查阅资料】
研究表明,许多金属氧化物对氯酸钾的分解(分解时放出热量)有催化作用.分别用下列金属氧化物作催化剂,氯酸钾开始发生分解反应和反应剧烈时的温度如表所示:
  氧化铁氧化铝 氧化铜 氧化镁 
 开始反应 420 515 305 490
 剧烈反应 490 540 350 545
实验室用氯酸钾制取氧气,如果不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最好选用的氧化物是氧化铜.
【设计并完成实验】
Ⅰ.将3.0g氯酸钾放在试管中加热
Ⅱ.将3.0g氯酸钾与1.0g二氧化锰混合均匀加热
Ⅲ.将Xg氯酸钾与1.0g氧化铜混合均匀加热
【实验现象分析】
将实验Ⅲ反应后的固体加水溶液、过滤、洗涤、干燥,若称量得到1.0g黑色粉末,再将黑色粉末和Xg氯酸钾混合加热,现象与实验Ⅲ相同.Ⅲ中X的值应为3.0,实验I和Ⅲ比较可证明CuO改变KClO3分解的速率.
【结论】
氧化铜也能做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实验Ⅲ中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2KClO3$\frac{\underline{\;CuO\;}}{△}$2KCl+3O2↑.
(注意:若答对该题奖励4分,化学十九总分不超过60分)
【实验反思】
(1)实验Ⅱ和Ⅲ对比的目的是CuO对KClO3催化效果是否比MnO2好.
(2)在相同温度下比较两组实验产生氧气的快慢,通常可采用的方法有:
①测量相同时间内收集氧气的体积大小;
②测量收集相同体积氧气所需要时间长短.

分析 【查阅资料】对比表格中的数据选择合适的催化剂;
【设计并完成实验】根据控制变量的实验方法来分析;
【结论】根据化学反应的原理以及化学方程式的写法来分析;
【实验反思】(1)根据控制变量的实验方法来分析;
(2)根据在相同温度下,比较两组实验产生O2的快慢可采用测相同时间内产生O2的体积或收集相同体积O2所需的时间进行解答.

解答 解:【查阅资料】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可知,加入催化剂后氯酸钾分解温度最低的是氧化铜,所以实验室用氯酸钾制取氧气,如果不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最好选用的氧化物是氧化铜;故填:氧化铜;
【实验现象分析】为了对比催化剂的催化效果,选取的氯酸钾质量应该相等,也应该取3.0g;实验I中是3.0g氯酸钾,实验Ⅲ中是3.0g氯酸钾与1.0g氧化铜,两个实验比较可证明CuO改变KClO3分解的速率;故填:3.0;CuO改变KClO3分解的速率;
【结论】氯酸钾在氧化铜作催化剂,加热的条件下分解为氯化钾和氧气;故填:2KClO3$\frac{\underline{\;CuO\;}}{△}$2KCl+3O2↑;
【实验反思】(1)实验Ⅱ和Ⅲ的区别是催化剂的种类不同,这两组实验对比可以看出CuO对KClO3催化效果是否比MnO2好;故填:CuO对KClO3催化效果是否比MnO2好;
(2)在相同温度下,比较两组实验产生O2的快慢可采用测相同时间内产生O2的体积或收集相同体积O2所需的时间;
故填:①相同时间内收集氧气的体积大小;②收集相同体积氧气所需要时间长短(或其他合理答案).

点评 此题考查气体制备过程中催化剂的选择问题,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对于有气体生成的反应,反应速率的快慢可以通过收集相同体积的气体所用时间的长短来体现.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9.学习碱的个性时,同学们在实验室中做“检测氢氧化钙性质”的实验.实验方案如图1所示(说明:实验中使用的药品均是溶液).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盐酸加入氢氧化钙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a(OH)2+2HCl═CaCl2+2H2O;在实验过程中,并没有观察到该反应的明显现象,请你写出一种能观察到变化发生的方法:在一定量的氢氧化钙溶液中,滴加2--3滴酚酞试液,溶液变红,然后加入适量盐酸至红色消失,变为无色液体,说明盐酸与氢氧化钙能够发生化学反应.
(2)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将四支试管中的物质全部倒入废液缸中.为了处理废液废渣,首先对废液缸中物质的成分进行初步分析,过程如图2所示:
由上述分析可知:
(1)红褐色固体A中一定含有碳酸钙和氢氧化铁.
(2)无色溶液B中使酚酞试液变红的物质是一定有碳酸钠,可能有氢氧化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如图所示,玻璃管中有色液体的左右移动可反映出瓶内气体温度的变化.当向盛有水的试管中加入少量的固体氢氧化钠时,发现有色液体向右移动,这说明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热.而当向盛有水的试管中加入少量的硝酸铵时,发现有色液体向左移动,这又说明了硝酸铵固体溶于水吸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7.小岳同学在学习气体的性质时,阅读到以下资料: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取决于反应前的药品状态和反应条件,收集气体的装置取决于气体能否与水反应、在水中的溶解性以及该气体相对于空气的密度大小.现有甲、乙、丙三种气体的反应前的物品状态、反应条件以及有关性质如下表,有关装置如图.
气体反应前的药品状态反应条件气体性质
固体+液体常温不与水反应,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
固体+固体加热能与水发生反应,极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
固体+液体加热能与水发生反应,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

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能用发生装置A 制取的气体是乙(填“甲”、“乙”或“丙”);
(2)实验室要制取和收集甲气体,请写出一个符合要求的化学方程式2H2O2$\frac{\underline{\;MnO_2\;}}{\;}$2H2O+O2↑;
(3)相同条件下,氨气(NH3)的密度比空气小,且易溶于水,其水溶液称为氨水;加热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固体混合物可制取氨气.根据所查资料,制取氨气应选择的发生和收集装置分别是A和E(填序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中学实验室里,同学们在对酸和碱的性质进行实验探究:

(1)酸和碱的组成中都含有氢元素,如图1是氢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一些信息,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C.
A.氢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B.氢原子核内质子数为1
C.氢原子的质量为1.008     D.氢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2)如图2是某种高浓度盐酸试剂瓶标签上的部分内容,若要配置500g溶质质量分数为7.8%的稀盐酸溶液,需要量取该盐酸的体积为83.3mL(计算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3)盛装烧碱溶液的试剂瓶不能敞口放置,否则烧碱溶液会变质.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既能证明烧碱溶液变质,又能除去产生的杂质(用化学方程式表示):Ca(OH)2+Na2CO3═CaCO3↓+2NaOH.
(4)在进行中和反应的实验探究时,有同学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硫酸时,没有看到明显现象,这两种物质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呢?几位同学对此进行了实验探究:
①甲同学先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几滴酚酞试液,溶液变红色,然后向变红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硫酸并不断减搅拌,最终发现红色消失,证明两种物质发生了化学反应.
②乙同学经查阅资料得知: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会放出热量,于是设计了如图3的实验装置,发现气球变大(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该实验不能(填“能”或“不能”)证明两种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理由是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会放出热量使瓶内的压强增大.
(5)向含有稀盐酸和氯化铜的混合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如图曲线中描述正确的是D.

(6)完全中和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6%的氢氧化钠溶液,至少需要溶质质量分数为9.8%的稀硫酸多少克?(写出必要的解题步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4.化学实验活动课上,同学们利用如图实验探究氢氧化钙的性质.

(1)上述三个步骤的A试管中的固体始终无明显减少,那么能说明A试管的水中溶有氢氧化钙的现象是步骤二中A中的溶液变红色.
(2)以上实验结束后,B试管中的固体消失,溶液澄清并呈无色.
【提出问题】步骤三B试管的溶液中,除指示剂外,溶质的成分还有什么?
【猜想】猜想一:CaCl2、HCl  猜想二:CaCl2、Ca(OH)2、HCl   猜想三:CaCl2
【小组讨论】同学们经过讨论得出猜想二一定是错误的.
【实验探究】小红同学利用了下面的实验验证了猜想一.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取步骤三B试管中溶液样品倒入盛有锌粒的试管中产生气泡猜想一正确
写出加入锌粒后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Zn+2HCl═ZnCl2+H2↑.
【讨论交流】小红同学所做的实验结束后,试管中所得溶液一定含有的溶质是氯化钙、氯化锌(除指示剂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下列关于科学实验中“操作一现象一结论”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某固体物质中加入稀盐酸,产生大量气泡,该物质一定是碳酸盐
B.某溶液中加入氯化钡溶液和稀硝酸,产生白色沉淀,该溶液中一定含有硫酸根离子
C.某溶液用pH 试纸测试,试纸变蓝色(pH 约为10 ),该溶液一定是碱性溶液
D.稀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后滴加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可以断定两者恰好完全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下列实验中,根据有关现象得出结论,合理的是(  )
实验操作现象结论
A向盛有少量无色溶液的试管中滴加酚酞试液溶液变红该溶液一定呈碱性
B向盛有少量无色溶液的试管中滴加氯化钡溶液出现白色沉淀该溶液中一定含有硫酸根离子
C向盛有少量固体的试管中滴加稀盐酸产生气泡该固体一定含有碳酸盐
D点燃某气体,在火焰上方罩一个
干冷的烧杯
烧杯内壁出现水珠该气体一定是氢气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9.铝、铜、铁是生活中常见的金属.
(1)铁制品锈蚀,实际上是铁跟空气中的氧气和水发生了化学反应.防止铁制栏杆锈蚀的一种方法是刷漆.
(2)为探究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顺序,小明将打磨过的铁丝、铝丝分别放入稀硫酸,通过观察他得出:铝的活动性比铁强.他得出该结论的依据是铝丝与稀硫酸反应产生气泡的速率比铁快.要验证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顺序,还需补做一个实验将打磨过的铜丝插入稀硫酸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