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5.小明同学在实验室中向25g含有不溶于酸的杂质的碳酸钾配置成溶液,溶液中缓慢地滴加10%的稀盐酸,并不断搅拌,发现开始没产生气泡,盐酸加到一定程度才产生气泡,经查询资料后得知,碳酸钾与盐酸反应先生成碳酸氢钾和氯化钾,随着盐酸的加入,碳酸氢钾再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钾释放二氧化碳.随着盐酸的加入,溶液中离子数目也相应地发生变化.如图所示,四条曲线分别与溶液中的四种离子的对应
(1)写出碳酸钾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K2CO3+2HCl═2KCl+H2O+CO2
(2)其中c线段表示D离子
A、CO32-         B、K+
C、Cl-          D、HCO3-
(3)当恰好完全反应时,使用的盐酸量如图所示,求此碳酸钾样品的质量分数.

分析 (1)碳酸钾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钾、水和二氧化碳,
(2)因考虑K2CO3在溶液中电离出K+和CO32-,盐酸溶液中存在H+、Cl-,因而出现CO32-+ H+═HCO3-,然后HCO3-+ H+═H2O+CO2,因向一定量的K2CO3溶液中缓慢地滴加稀盐酸,即出现如图现象.
(3)根据盐酸的质量和质量分数结合方程式计算碳酸钾的质量,进一步计算碳酸钾样品的质量分数.

解答 解:(1)碳酸钾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钾、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K2CO3+2HCl═2KCl+H2O+CO2↑.故填:K2CO3+2HCl═2KCl+H2O+CO2↑.
(2)因在碳酸钾溶液中K2CO3═2K++CO32-,所以溶液开始就存在K+和CO32-并且K+和CO32-的个数比为2:1,根据图象显示,CO32-+ H+═HCO3-因而CO32-不断减少,因而a 为 K+,b 为 CO32- 盐酸加到一定程度才产生气泡是因为碳酸开始分解的缘故,生成的KCl在溶液中仍存在Cl-;因而Cl-在图象中随着加盐酸就出现了,所以d必代表Cl-.随着碳酸的不断分解,HCO3-逐渐减少直到消失.因而c必代表HCO3-.故选:D.
(3)设碳酸钾的质量为x
K2CO3+2HCl═2KCl+H2O+CO2
138         73
x           100g×10%
$\frac{138}{x}=\frac{73}{100g×10%}$
x≈18.9g
碳酸钾样品的质量分数为$\frac{18.9g}{25g}×100%$=75.6%.
答:碳酸钾样品的质量分数为75.6%.

点评 题既考查学生对酸的性质理解运用,有渗透离子反应的实质,还锻炼学生的良好推断能力.可谓难题.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7.如图所示的四个圆分别表示浓溶液、稀溶液、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

(1)通过对阴影A、B的分析,可以看出饱和溶液与浓溶液、稀溶液的关系是饱和溶液可能是浓溶液,也可能是稀溶液.
(2)0.9%的医用生理盐水可归于有图中的C区域(填A、B、C、D),现有一瓶接近饱和的氯化钠溶液,要使它变成饱和溶液,一般采用的方法是加入NaCl或蒸发溶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6.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探究Mg、Cu、Fe三种金属的有关性质时进行了如下实验:

(1)实验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Fe+CuSO4═FeSO4+Cu,该实验得出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Mg>Fe>Cu.
(2)实验二:将实验一后①、②试管内的物质倒入烧杯中,发现烧杯内的红色固体明显增多,一段时间后过滤.滤渣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铜,可能有的物质是铁,为了进一步确定可能有的物质是否存在,同学们设计了如下方案: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结论
取少量滤渣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稀盐酸没有气泡产生滤渣中不含有铁
(3)滤液中一定含有的金属离子是镁离子、亚铁离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3.市售的碳酸氢钠片是一种白色片状药剂,主要成份为碳酸氢钠(NaHCO3),用于缓解胃酸过多引起的胃痛、胃灼热感(烧心)、反酸等有关症状,根据题意,试回答以下问题:
(1)胃酸的主要成分为HCl(写化学式),其pH<7(填“>”“<”或“=”);
(2)已知碳酸氢钠片会和胃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一种气体,请写出化学反应方程NaHCO3+HCl=NaCl+H2O+CO2↑;
(3)针对胃酸分泌过多的病人,在日常生活的饮食方面,你可以提哪些合理建议多吃些碱性食物(合理即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我国首创以铝-空气-海水为能源的新型电池.以海水为电解液,靠空气中的氧气使铝不断氧化而产生电流.只要把灯放入海水中数秒钟,就会发出耀眼的白光.电极材料负极用的是铝,总反应为4Al+3O2+6H2O═4Al(OH)3,此反应属于(  )
A.分解反应B.化合反应C.置换反应D.复分解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从物质分类上判断,青蒿素属于(  )
A.单质B.氧化物C.化合物D.混合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7.下表为元素周期表的部分信息.请回答下列问题.
${\;}_{\;}^{1}$H2He
3Li4Be5B6C7N8O10Ne
12Mg13Ai14Si15P16S18Ar
(1)19世纪60年代,通过对当时发现的63种元素采用科学的分类方法,研制出世界 上第一张元素周期表的科学家是B(填字母序号);
A.道尔顿       B.门捷列夫     C.汤姆生
(2)元素周期表中的分布是有规律的,表中①所代表的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填“金素”或“非金属”);
(3)美国和俄罗斯的科学家,共同合成了中子数为179、相对原子质量为297的超重元素,则该元素原子的质子数为118;
(4)通过观察每一横行的元素,你能发现其中的规律是从左向右原子序数依次递增(一条即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某科学课外活动小组为测定实验室中久置的NaOH的变质程度,先称取17.3克的NaOH样品(杂质为Na2CO3),配成溶液.然后向溶液中逐滴加入质量分数为20%的稀盐酸.根据生成CO2的质量测定Na2CO3的质量,从而进一步确定样品中NaOH的变质程度.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测得加入稀盐酸的质量与产生CO2气体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则样品中Na2CO3的质量为5.3克.由此得出保存NaOH时应该密封保存.
(2)计算实验过程中与NaOH反应所用盐酸的质量.
(3)计算所得“与NaOH反应所用盐酸的质量”与图象上的P点数值并不一致,这是由于CO2与碳酸钠、水反应生成碳酸氢钠造成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从所给数据分析,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温度/℃10305060
溶解度/g
 
氯化钠35.836.337.037.3
硝酸钾20.945.885.5110
A.物质的溶解度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或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少
B.将50℃时的硝酸钾溶液降温10℃,有晶体析出
C.60℃时,往100g水中加入100g硝酸钾,可得到饱和溶液200g
D.欲从海水中获取氯化钠,采用蒸发溶剂的方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