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1.如图1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P点的含义是t1℃时,a和c的溶解度相同.
(2)t2℃时,将50g a物质放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得到溶液的质量为75 g.
(3)a物质中混有少量c物质,提纯a物质的方法是降温结晶
(4)如图2在t1℃时,小试管盛有c的溶液底部有少量c固体没有溶解,要使c固体继续溶解可向盛水的烧杯中加入CaO或NaOH.

分析 (1)溶解度曲线的交点表示该温度下两物质的溶解度相同.
(2)根据a物质在该温度下的溶解度进行解答;
(3)根据固体物质从溶液中结晶析出的方法考虑;
(4)根据c物质的溶解度随度变化的情况及物质的性质分析.

解答 解:(1)由图可知:P点是t1℃时,a和c的溶解度曲线的交点,表示该温度下二者的溶解度相等;
故答案为:t1℃时,a和c的溶解度相同.
(2)t2℃时,a物质的溶解度为50g,50g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后,只能溶解25g,所得溶液的质量25g+50g=75g;
故答案为:75;
(3)a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c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该物质a中混有少量c,提纯的是a,所以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a.
故答案是:降温结晶;
(4)在t1℃时,小试管盛有c的溶液底部有少量c固体没有溶解,要使c固体继续溶解,需要使温度升高,因此物质加入水中就要放热.所以可以加入CaO 或 NaOH.
故答案是:CaO 或 NaOH.

点评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及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来解决相关的问题,从而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水是人类宝贵的资源.请根据图及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是水通电分解的示意图,试管b中产生的气体是氧气,理论上b试管中气体体积应是a试管中气体体积的$\frac{1}{2}$,而实验结果表明,b试管中气体体积小于a试管中气体体积的$\frac{1}{2}$.你认为产生这种现象的可能原因是什么?
(2)图乙所示的过滤装置,如果将石英沙与小卵石的位置颠倒是否可以,为什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推断题

2.阅读如图所示图片回答问题
密闭体系中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代表氧原子;●代表碳原子.
(1)a、b物质均属于混合物(填物质类别),从微观的角度说明你判断的依据物质是由不用种分子构成的.
(2)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化合反应,反应物的微粒个数比为1:2.
(3)写出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CO+O2$\frac{\underline{\;点燃\;}}{\;}$2C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白色固体
B.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C.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里,红色铜丝加热后变黑
D.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6.查阅资料知:甲酸(HCOOH)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与浓硫酸混合加热的反应为:HCOOH $→_{△}^{浓硫酸}$CO↑+H 2O.实验室可利用如图装置制取CO并还原CuO.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甲酸发生了分解反应反应.(填反应类型)
(2)实验中应先通入一段时间CO,后加热CuO,目的是防止CO与空气混合,受热后爆炸.
(3)能证明甲酸生成CO的现象是①B中黑色粉末逐渐变红;②C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4)点燃D处酒精灯的目的是除去未反应的CO,防止空气污染.
(5)写出B中CO与CuO发生的反应,用化学方程式表示CO+CuO$\frac{\underline{\;\;△\;\;}}{\;}$Cu+C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6.根据如图装置回答问题:

(1)仪器x的名称水槽;
(2)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A图中有一明显错误,改进方法是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反应化学方程式是2KMnO4$\frac{\underline{\;\;△\;\;}}{\;}$K2MnO4+MnO2+O2↑,将氧气从a通入F中,可验证物质燃烧必需的一个条件是需要氧气参加;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是CaCO3+2HCl═CaCl2+H2O+CO2↑,发生与收集装置可选BD的组合(填装置序号),你选择的发生装置的优点是能够控制反应速率;
(4)用A、C组合可制取甲烷,则下列推测错误的是C;
A.制取甲烷的药品是固体      B.反应时需要加热
C.甲烷可能与水反应          D.甲烷不溶于水
(5)人教版高中教材《化学1》显示,过氧化钠(Na2O2)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一种常见气体,化学方程式为2Na2O2+2CO2=2Na2CO3+O2.小翔同学和小何同学分别设计了图甲和图乙的实验装置(浓硫酸起干燥气体作用),检查气密性良好后进行实验验证.预热后对试管进行加热(NaHCO3受热分解产生CO2).观察到图甲浓硫酸中有气泡产生,蚊香熄灭.观察图乙中蚊香燃烧更剧烈.由资料和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湿润的二氧化碳更容易和过氧化钠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3.某种化合物3.2克在总量的氧气中充分燃烧后生成4.4克二氧化碳和3.6克水,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B
A.该化合物中一定含有C、H元素,可能含O元素
B.该化合物中一定含C、H、O三种元素
C..该化合物中只含C、H两种元素
D.该化合物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是3:1: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推断题

20.A.B…H八种物质,有图所示关系:其中A是一种暗紫色固体,B.G都是黑色固体,D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E是一种无色液体,H是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在②的反应前后B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改变.试推断: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DO2.EH2O2
(2)写出反应①③的文字表达式:
①2KMnO4$\frac{\underline{\;\;△\;\;}}{\;}$K2MnO4+MnO2+O2
③C+O2$\frac{\underline{\;点燃\;}}{\;}$C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下列物质,能由金属跟盐酸直接作用而制得的是(  )
A.氯化镁B.氯化铁C.氯化铜D.氯化银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