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在t2℃时,取8gA物质充分溶于20g水中,形成的溶液是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此温度下A溶液的质量分数为_____。

(2)若30%的A溶液200克稀释成20%的A溶液,则加水_____克。

(3)把t1℃时的A、C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2℃时,A、C两种物质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关系是A_____C(填>、<、=)。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湖南省邵阳市邵东县2019 届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小东发现野营篝火的火焰很小,于是就将木柴架空了些,他这样做主要目的是(  )

A. 方便添加木柴 B. 使木柴与空气充分接触

C. 降低木柴的着火点 D. 为了升高木柴的温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山东省烟台市龙口市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 题型:计算题

某兴趣小组取碳酸钙与盐酸反应后的废液进行了以下实验:取澄清废液160g于烧杯中,向其中逐渐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碳酸钠溶液,烧杯中混合溶液的质量与所滴入Na2CO3,溶液的质量关系曲线如图所示:

(1)求160g混合液中氯化钙的质量。

(2)当滴入Na2CO3溶液至图中A点时,此时所得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精确到0.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山东省烟台市龙口市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用氯化钠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的有关做法错误的是(  )

A. 用50mL量筒量取水时,俯视读数,会造成配制溶液的浓度偏低

B. 选择的玻璃仪器有:烧杯、量筒、玻璃棒、胶头滴管、试剂瓶

C. 实验步骤为:计算、称量、溶解、装瓶保存

D. 用内壁附有水珠的烧杯配制溶液,会造成配制溶液的浓度偏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四川省资阳市2019届九年级下学期中考模拟化学试卷 题型:科学探究题

溶洞都分布在石灰岩组成的山洞中,石灰岩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当遇到溶有二氧化碳的水时,会反应生成溶解性较大的碳酸氢钙:CaCO3+CO2+H2O=Ca(HCO3)2.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们思考:若向碳酸钠溶液中通入一定量二氧化碳,是否能生成碳酸氢钠(NaHCO3)?于是他们开始实验探究。(不考虑二氧化碳和碳酸作为溶质的情况)

(提出问题)所得溶液中所含溶质成分是什么?

(查阅资料)碳酸氢钠溶液呈碱性。

(提出猜想)猜想一,溶质为Na2CO3;猜想二:溶质为NaHCO3;。

猜想三:溶质为_____。

(设计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取所得溶液少许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过量的CaCl2溶液

有白色沉淀生成

猜想二_____ (填“成立”或“不成立”)

②取实验步骤①中上层清液,滴加适量稀盐酸

有气泡冒出

猜想一不成立

(得出结论)猜想三成立,证明二氧化碳通入碳酸钠溶液生成了碳酸氢钠。写出实验步骤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讨论交流)向碳酸钠溶液中通入一定量二氧化碳的方程式为:_____;小明同学认为,向碳酸钠溶液中通入一定量二氧化碳后,再向所得溶液中滴加几滴酚酞溶液。溶液变红就能证明一定有碳酸氢钠生成;小红同学对小明同学的结论产生质疑,其理由是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四川省资阳市2019届九年级下学期中考模拟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将甲、乙、丙、丁四种物质放入一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测得反应前后有关数据如下表所示,下列有关此反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物质
 


 


 


 


 

反应前质量(g)
 

20
 

50
 

80
 

30
 

反应后质量(g)
 

0
 

100
 

20
 

x
 

A.反应后丁的质量x为30 g

B.参加反应的甲、丙的质量比为1∶4

C.若乙为单质,丁为化合物,则该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

D.若该反应为复分解反应且甲、乙、丙分别为酸、盐、碱,则丁一定是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山东省枣庄市2019届九年级下学期中考二模化学试卷 题型:科学探究题

化学课上,老师在一瓶充满CO2软塑料瓶中加入适量NaOH溶液,振荡,发现软塑料瓶变瘪。针对这一有趣的现象,同学们发表自己的见解,请参与其中,并完成下列问题。

(1)小亮同学该现象说明了CO2和NaOH确实发生了反应。塑料瓶变瘪的原因是_____,二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小芳同学提出了质疑,她认为上述实验不足以证明CO2和NaOH确实发生了反应,其原因是_____。

(2)要证明一个反应是否发生,可以从以下两个角度思考。

①证实反应物减少。我思考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甲、乙对照实验,该实验需要控制的变量有_____,实验现象是_____。

②证实有新物质生成。小霞同学为证明有碳酸钠生成,设计如下实验方案,我们帮她完成。

实验步骤和方法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方案一

_____

CO2和NaOH确实发生了反应

方案二

_____

_____

写出方案二中所涉及的反应化学方程式_____。

(3)由此探究,我得到的启示是_____。(写出一点即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江苏省泰州市靖江市2019届九年级下学期中考三模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氯化亚铜用途广泛,在潮湿的空气中易变质。制备反应方程式:2CuCl2+Na2SO3=2CuCl↓+2NaCl+SO3,工业制备流程如下:

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

A. “过滤”得硫酸钠固体,说明常温下硫酸钠的溶解度比氯化铜小

B. CuCl难溶于水和乙醇

C. “反应”中产生的三氧化硫会迅速和水化合生成H2SO3

D. “滤液2”中的氯化钠可循环利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湖北省武汉市江岸区2019届九年级下学期(5月份)中考模拟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如图是稀HCl和NaOH溶液反应的pH变化曲线,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反应是稀HCl滴入NaOH溶液中

B. A点溶液能使无色酚酞变红

C. A点溶液的溶质只有NaCl

D. 检验B点溶液的溶质先滴加足量的Mg(NO3)2,静置后再滴入少量AgN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